中國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古語,外國有“給我一根杠桿,我能撬起整個地球”的名言,雖然這兩句話出自不同的國度,但都體現出人們對工具的重視和依賴。尤其是那些靠自己的雙手“善事”的手藝人,擁有“利器”無疑能夠讓他們的技藝如魚得水。然而,人們通常只驚嘆器物的美妙,卻忽略了塑造這些器物的工具。
在很多人看來,工業時代的工具是冰冷的、千篇一律的、毫無美感的,人們的目光不值得為工具作片刻停留。特別是在“一次性”消費理念盛行的今天,工具也成了快速消費品,一旦用壞、用舊也不再“修補”,而是被直接丟棄,人和工具之間再也沒有手工業時代那種難以割舍的情懷。然而,即便是在這樣的大環境里,我們也欣慰地看到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對工具有著深深的迷戀和旁人難以理解的癡狂。
長春市民王志英從40歲開始沉迷于收藏各種老工具,20幾年來屢遭家人反對,但他仍然“執迷不悟”,如今他收藏的老工具已近5000件,占滿家里的3個房間;韶關一位名叫涂祖奕的老木匠癡迷于“復活”已經消失的舊時農業工具,憑著自己的一雙巧手,在5年時間里制作出40多種舊時農具,并且全都可以正常運轉;臺灣“ArtiFex”品牌創始人夏成春與夏子翔父子通過創新設計,讓一把在我們看來再普通不過的開瓶器不僅具有飾品的美感,還兼具起子、扳手、收藏品等用途,讓工具成為可以把玩、可以收藏的藝術品;歐洲著名的木工刀具品牌“Neemantools”的創始人、5位來自波羅的海國家的工匠,執著于在傳統的鑄造小作坊里,用同樣傳統的方法和工藝純手工打造每一把斧子、鑿子和大馬士革刀,對工藝的要求苛刻到偏執的程度……
本期專題,就讓我們走近這樣一群“工具狂”,和他們一起去體會工具帶給人的溫暖,去聆聽工具獨特的語言,去感知工具的生命律動。
我為工具狂,誠如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