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為提高計算機專業學生的Java開發能力,研究探索了Java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包括設置基于需求導向的Java應用開發專業方向,建立面向應用的課程體系,實施五位一體的實踐教學環節等。實踐證明,該模式對提升學生的Java編程技能和就業能力具有顯著的成效。
關鍵詞: 需求導向; 應用型人才培養; Java教學; 課程體系;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3)11-66-04
0 引言
隨著計算機網絡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Java已成為21世紀首選的主流應用程序開發語言[1],Java軟件工程師也因此成為近年來社會急需的軟件開發人才。據著名的TIOBE世界編程語言排行榜發布的數據顯示,自2001年以來,Java語言就幾乎一直占據著所有熱門編程語言排行的榜首。同時,IDC市場研究公司的統計數據也顯示,在所有軟件開發類人才的需求中,Java軟件工程師的需求量最大,占到了總需求量的60%以上。根據2012年IT軟件行業就業情況調查結果,2012年我國Java軟件工程師的缺口就已高達20萬。
針對Java軟件開發人才緊缺的現象,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設置了基于需求導向、以Java能力培養為核心的Java應用開發專業方向,將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Java應用型人才作為首要任務,根據計算機學科、產業發展和人才需求市場探索新的培養模式,建立符合Java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的課程體系,積極引入校企合作,強調理論與實踐并重,提升學生應用Java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
1 Java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1.1 設置需求導向的專業方向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早在2004年就開設了Java應用開發專業方向,該方向的培養目標為:緊密結合飛速發展的Java技術,切實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自然科學基礎知識、計算機科學基礎理論、計算機網絡應用知識,具有Java軟件開發和網絡應用實踐的基本經驗,并具備良好的外語運用能力,能適應科學技術進步和社會需求變化的高素質應用型Java專門人才[2]。
Java應用開發專業方向的設置,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與IT行業發展接軌”的原則,跟蹤Java技術的發展前沿,不斷完善Java教學的課程體系,在打好Java編程基礎的前提下,注重與企業開發實際相結合。學生通過Java應用開發方向的學習,畢業后能夠從事相關的Java平臺軟件開發和應用工作,如Java企業應用開發、Java前端開發和Java移動應用開發等。
Java應用開發方向的設置按照專業方向分類培養的思路[3],設計了基礎和方向相結合的知識體系和課程體系,強調“核心穩定、方向靈活”,專業方向課程的設置具有多樣性、開放性和靈活性。所有的專業方向課程分為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方向課程等三類。基礎課程包括通識基礎課程和大類基礎課程,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專業課程為計算機專業所有方向的必修課程,用以夯實專業功底;方向課程則涵蓋了Java應用開發知識體系中的主要核心知識單元,凸顯專業方向特色。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通常在一、二年級開設,方向課程主要在三年級開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方向課程覆蓋知識體系中的全部核心單元,也包括計算機發展前沿等選修內容。最后大四年級進行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與實際項目應用,在實踐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Java應用開發專業方向的課程計劃設置如圖1所示,要求最低畢業總學分為165學分,其中方向課程為15學分。
1.2 建立面向應用的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專業方向的建設緊密相關[4],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計算機專業按照面向應用需求的“逆推”方法,根據對企業用人的崗位調研以及對畢業生跟蹤調查的反饋信息,從Java應用開發專業方向畢業生應具備和掌握的能力與知識出發,把握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方向課的設置和銜接,并充分考慮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和職業技能,建立了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的課程體系。
目前,Java應用開發方向已形成一個較為穩定、彰顯特色的專業方向課程群,由Java高級程序設計、數據庫系統應用與管理、軟件工程與數據庫課程設計、軟件開發規范、J2EE架構和應用開發、J2ME與移動應用開發和J2EE應用課程設計共七門課程組成。這些課程有著不同的課程目標,既相互獨立,又銜接緊密,共同構成了培養Java軟件開發應用型人才的課程體系。這七門課程涵蓋了Java技術的主要應用領域,為學生搭建了一個關于Java技術相對完整的理論知識體系和實踐能力體系。
Java應用開發方向設計的課程群見表1。
1.3 實施五位一體的實踐教學環節
Java應用開發方向具有實踐性非常強的顯著特點,在Java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我們實施了包括課程設計、短學期實訓、學科競賽、企業培訓和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五位一體的Java實踐教學環節,強調注重核心能力培養,積極引入校企合作模式,開展了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教材建設等各個方面的改革與實踐。
在Java應用開發方向的建設中,實踐教學既是專業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綜合應用能力的重要環節[5]。通過實施五位一體的實踐教學,可以達到訓練技能、激勵創新的目的,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綜合素質,使得該方向的學生不僅具有扎實的計算機基礎理論、突出的工程實踐能力和良好的科學研究素質,還具備從事計算機系統分析、設計、開發,網絡應用的部署、集成、管理等綜合能力,能夠勝任Java軟件的研發和應用。
⑴ 基于項目開發的課程設計
基于項目開發的綜合課程設計是Java應用開發專業方向建設中一項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具有明顯的作用。課程設計綜合了Java應用開發專業方向的多門相關課程,能夠達到激活學生綜合應用與研究創新能力的目的。
典型的課程設計包括J2EE應用課程設計、軟件工程與數據庫課程設計等。例如J2EE應用課程設計要求學生掌握基于Web的大型應用軟件系統的架構設計方法,融合軟件工程、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和數據庫設計等思想,利用J2EE平臺以及MVC模式,結合主流數據庫系統(如Oracle、SQL Server等)和主流框架(如Struts、Hibernate等),完成一個大型B/S架構的應用軟件項目的設計、開發,并能在異構系統上進行部署、測試和性能優化。通過該課程設計,可以培養學生能夠對J2EE架構和應用開發、數據庫系統應用與管理和軟件開發規范等多門課程進行綜合的專業知識分析,并提高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⑵ 基于技能培養的短學期實訓
除與多門課程相結合的課程設計外,Java應用開發方向還單獨開設了短學期實訓的實踐環節。短學期實訓要求學生綜合多種知識和技術,通常在大二、大三暑期利用兩個星期的時間合作進行。
短學期實訓緊密結合專業方向的培養目標,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同,采用的是完全實驗室講授的方式,由雙師型教師或企業講師進行指導,強調邊講邊練,引入教師研發的實際項目或企業開發的真實案例,讓學生采取團隊合作的方式,全程模擬企業開發流程,真正參與到項目的實際開發過程中,從模仿別人再到自己創造,使得學生能及時融會貫通所學知識,切實培養和提高動手能力,從而更好的掌握應用技能。
⑶ 基于激勵創新的學科競賽
學科競賽是Java應用開發方向的另一實踐教學環節,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研究創新能力。
目前,Java應用開發方向學生可以參加的學科競賽種類多樣,與專業方向課程的學習密切相關,例如ACM程序設計競賽、電子商務競賽、多媒體設計競賽、大學生服務外包創新應用大賽和Android應用開發設計大賽等。同時,專業方向還通過開設競賽討論班、建設競賽網站等多種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科競賽,開展自主研究性學習,激活創新精神,涌現出了一大批競賽成績優異、專業能力突出的學生。
⑷ 基于產學研合作的企業培訓
培養合格的Java應用型人才,還需要企業公司的積極參與,企業培訓是Java應用開發方向實踐教學環節的一個重要補充。通過產學研合作,引入著名軟件企業,建立校企聯合實訓基地,使企業參與到Java軟件人才的培養過程,可以增強Java人才培養的適應性和實用性,縮小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之間的距離,還能實現企業、學校和學生的多贏局面。
根據Java軟件人才的社會需求和特點,Java應用開發方向已與浙大網新集團、快威科技集團等知名企業合作,建立實訓基地,進行Java軟件人才的聯合培養。實訓基地建立了真實企業開發環境和文化氛圍,引入企業管理模式培養學生職業素質,實訓的項目都來自真實的企業項目。同時,還與文達、新東方、恒天等專業培訓機構合作,共同開展Java培訓,進行Java專業人才的培養和輸送,通過企業培訓的學生到軟件開發公司就業后,就能直接加入實際項目的開發。
⑸ 基于工程實踐的畢業實習/畢業設計
畢業實習/畢業設計是Java實踐教學的一個核心環節,畢業設計通常和畢業實習相結合,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的內容以工程項目實踐為主。
畢業實習/畢業設計主要強調實踐性,鼓勵學生的畢業設計題目來自于教師或實習企業的實際工程項目。學生在畢業實習期間,可以自主選擇參加教師的科研項目、到IT企業參與項目開發實習,或者到校企合作建立的實訓基地進行實訓。每個學生的畢業設計都有明確、具體的目標任務,要求一人一題,畢業設計的指導工作以全職教師為主,同時也引入企業優秀技術人員的參與。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的銜接非常緊密,通過大四一個學年的實戰演練,學生能夠積累豐富的實際項目經驗,從而為勝任今后的就業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2 Java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成果
經過長期的研究與探索,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計算機專業實施基于需求導向的Java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Java應用開發專業方向自開設以來,一直是計算機專業學生選擇最熱門的方向。到目前為止,共有8屆600多名該方向的學生順利畢業,畢業生的歷年就業率均在96%以上,尤其是2012屆有近一半計算機專業學生選擇了Java應用開發方向,就業率達到100%。采用Java技術平臺進行畢業設計的學生所獲得的畢業設計成績總體上明顯高于其他學生,畢業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進入淘寶、亞信、浙大網新等知名IT企業工作。從企業反饋的情況看,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工作能力的總體評價較高,畢業學生受到了這些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
近年來,Java應用開發專業方向與企業合作,共開辦14期外包軟件人才培訓,培訓學生350多名,其中95%直接進入外包軟件公司工作,滿足了社會對軟件外包人才的需求,2011年,計算機專業被確立為浙江省計算機類專業培養服務外包人才試點專業。
Java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2011年,Java應用開發專業方向被列為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特色專業方向,專業方向中的核心課程J2EE架構與應用開發被列為城市學院精品課程,該課程主講教師主編的教材《Java企業級應用開發》被立項為浙江省科協“育才工程”資助項目和杭州市“育才工程”資助項目,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研究成果“需求驅動的計算機專業Java應用型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項目獲2010年杭州市優秀教改成果獎二等獎,“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計算機專業Java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項目獲2011年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3 結束語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計算機專業通過探索Java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模式,設置需求導向的Java應用開發專業方向,建立面向應用的課程體系,并實施五位一體的實踐教學環節,取得了一系列顯著的成效。該專業方向的教學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也明顯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深入調研社會需求,把握Java技術的最新發展趨勢,繼續完善Java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機制。
參考文獻:
[1] 劉國清,張奮,王蓉.基于案例和項目驅動的Java程序設計教學模式探索[J].福建電腦,2013.2:46-48
[2] 吳明暉,顏暉,陳觀林等.多重驅動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6):118-120
[3] 彭志平,姚明,李啟銳.Java應用方向四階段系列課程教學理念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1.23:64-68
[4] 毋建軍,付忠勇,鄭寶昆.基于崗位需求驅動的Java實訓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0.22:151-155
[5] 張靜,蘇錦.應用型本科教育中Java課程的教學探索[J].科教文匯,2011.1:98,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