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同類城市比較,青島市第三產業發展并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收入水平偏低且增長緩慢、流動人口數量不大、高校與研發機構不發達、對外交通相對落后等因素。
2005年以來,青島市第三產業呈現加速發展態勢。2005--2012年,青島市第三產業增加值由1121.24億元增加到3575.47億元,年均增長18.02%,高于青島市GDP年均增長速度15.3%的水平,高于第二產業年均增長13.57%的水平。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由2005年的41.59%上升到2012年的48.96%。
但與同類城市比較,青島市第三產業發展并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收入水平偏低且增長緩慢、流動人口數量不大、高校與研發機構不發達、對外交通相對落后、高檔賓館酒店發展不足等因素。
青島三產落后的原因
收入水平偏低。青島城鎮居民收入增長明顯慢于全國。2000年到2012年,青島市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由8016元增加到32145元,年均增長12.27%,而同期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998元增加到24565元,年均增長14.19%,年均增長率青島市明顯低于全國1.92個百分點。
青島城鎮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增長也慢于全國。2000年到2012年,青島市城鎮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由11188元增加到49052元,年均增長11.11%,而同期全國城鎮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由9371元增加到47593元,年均增長14.50%,年均增長率青島市明顯低于全國1.39個百分點。
城鎮居民收入和工資增長緩慢,導致青島市居民消費能力相對不強,直接影響青島市住宿和餐飲業年均僅增長11.75%,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年均增長僅9.91%。
流動人口比例偏低。流動人口對一個城市第三產業發展有較大影響,一般來說,流動人口越多,與之關系密切的批發與零售業、住宿與餐飲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以及金融業、房地產業等都會相對發達,反之,這些產業就相對落后。
我們以2000年和2010年兩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進行比較,在表中所列城市中,青島市流動人口比例始終處于全國較低水平,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和同類城市水平。如2000年青島市流動人口比例5.71%,全國9.24%,上海20.7%,杭州9,64%,廣州33,32%。2010年青島市流動人口比例12.38%,全國19.51%,上海39%,杭州27.06%,廣州37.48%。青島市流動人口比例明顯偏低,與流動人口關聯較大的三產服務業自然相對不發達。
高等院校及研發機構不足。高等院校與研發機構對城市科技創新能力和服務業中的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都有直接影響。青島市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數量方面相對落后,也是制約相關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的重要原因。如青島市與上海市比較,2000年到2011年,高等院校數量青島市由6所增加到22所,上海市由37所增加到66所;在校大學生青島市由4.61萬人增加到29.1萬人,上海市由22.68萬人增加到51.13萬人;雖然,青島市年均增長速度快于上海,但是,在絕對數量上遠遠低于上海市。2011年,科研機構數量青島市47個,上海市為109個,科技研發人員青島市4548人,上海市28082人。
由于,青島市在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數、科研機構、科技研發人員等方面遠遠落后于上海市,與之相關的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增加值在2012年青島市為104.15億元,占第三產業比重2.91%,而在2011年上海市為447.02億元,占第三產業比重為4.01%。
對外交通落后。交通對一個城市的服務業和城市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青島市高速公路網絡體系非常發達,但是,青島市對外鐵路交通落后,目前,我國東部地區重要城市之間基本都建成的300-350公里時速的高速鐵路,而唯獨只有青島與濟南之間只運行200公里時速的高速鐵路,這明顯制約了青島成為北方區域經濟中心的進程,影響了青島市港口、交通、物流、倉儲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與之對應,青島市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增加值由2000年287.35億元增加到2012年549.24億元,年均增長僅9.7%,其占青島市第三產業的比重也由2000年的25,63%大幅度下降到2012年的15.36%。可見,鐵路交通落后已經成為青島市交通運輸、倉儲業發展緩慢的主要瓶頸。
對策和建議
重視提高城鎮居民收入水平和勞動者工資水平。建議青島市大幅度調整工資收入水平:一是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將青島工資水平提高一倍,最低工資提高50%。從而大規模提高消費對青島經濟的拉動力。二是積極落實減稅政策,鼓勵更多企事業單位提高職工工資水平。
降低經濟社會發展成本和促進人口向城鎮聚集。建議通過各項改革大幅度降低青島市的行政成本、交通成本和經濟成本。一是減少黨政機關事業進人數量。建議青島市機關事業單位招聘人員數量減少一半,必須進行安置的人員數量減少一半。二是實施大部制改革,減少部門數量,減輕經濟主體承擔的來自行政部門的各種管理和收費負擔。三是大幅度減少政府部門審批和行政管制,降低經濟主體創辦和經營的行政成本。四是降低交通成本。建議將青島市區內各種道路收費進行統籌處理,取消和降低青島市區內所有通行收費。五是利用中央政府下放審批權力給地方,加快地方審批項目的速度,嚴格實行地方審批項目時效制度,在規定時間內政府部門不答復即視為通過審批,避免政府部門拖拉推諉現象。六是實行地方項目審批核準制度,公布法定條件,民間企業凡是符合法定條件向政府部門申報,在一定時間自動通過。否則,企業有權控告政府部門失職。
拆分、引進、培育各類高等院校和科技研究機構。建議通過拆分、引進、培育各類高等院校和科技研究機構促進青島市高端服務業發展。一是拆分。應當對青島綜合性大學進行裂變,拆分為青島醫科大學、青島工業大學、青島國際商學院、青島外語學院、青島師范大學等等,實現青島大學數量上的突破和飛躍。如青島大學醫學院原來就是獨立學院,很有生命力,建議再拆分出來成立青島醫科大學。二是引進。要重點引進對青島市未來經濟發展有重大影響的工程類、應用類的高等院校和研發機構,為青島市的科技創新和相關研發產業提供支撐。三是培育。鼓勵青島市有實力的企業成立研發中心,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聯合世界各地知名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設立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
盡快落實新機場建設和爭取青島高速鐵路網建設。目前,以青島為起點輻射其他城市的高速公路網絡格局已經形成,但是,以青島為起點的高速鐵路網絡并未形成,現有機場運力有限,這是青島流動人口聚集力不強、相關物流產業發展滯緩的原因。為此建議,一是規劃以青島為起點的高速鐵路客運網絡。重新規劃以青島為起點通向其他重要區域和重要城市的高速鐵路客運體系。如青島至濟南,青島至石家莊、太原和銀川,青島至呼和浩特,青島至鄭州、西安的高速鐵路,目標是達到350公里/小時的高速鐵路網絡。二是規劃以青島為起點的集裝箱鐵路樞紐。規劃建設若干條由青島通往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集裝箱鐵路專線,如青島至鄭州、西安,青島至銀川,青島至呼和浩特,支撐青島世界級航運與貿易中心的發展。三是建設國際航空樞紐。建議青島新機場建設以國際性樞紐機場為目標,以服務山東省和沿黃流域和長江流域、打造黃海岸邊特大型城市為目標,與國際航運樞紐緊密配合。
(作者系青島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