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你在淘寶購物后在支付寶付費環境下刷信用卡100元,商戶就要向支付寶繳納1元手續費。這1元錢如何在發卡行、收單方及轉接清算機構之間分配,正是眼下暗戰焦點。據預測,2014年網上支付總交易額將達80000億元。幾百億的刷卡手續費總量已是定數。大塊“蛋糕”難免讓人搶破頭。
一邊是線下支付市場最大的銀行卡轉接組織,一邊是互聯網線上支付市場的巨頭,銀聯和支付寶的爭斗漸漸升級。
“由于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支付寶將停止所有線下POS業務。”8月27日,支付寶再起官方微博上的一段不起眼的公告,將支付寶與銀聯的“積怨”推向了前臺。
此舉,在大多數業內人士看來是對銀聯此前試圖“招安”收編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示威”,但也有人質疑支付寶難逃“假摔”嫌疑。
糾葛背后是銀聯和包括支付寶在內的眾多第三方機構的利益版圖之爭。8月29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召集多家第三方支付機構開會。會上,絕大多數第三方支付公司反對銀行的“收編”之舉,認為銀聯應通過競爭贏得市場認可,而不應采取準政府行為強行要求第三方支付機構都接入銀聯網絡。
壯士斷腕
支付寶停止的線下POS業務是其在2012年3月推出的物流POS戰略,該戰略包括物流POS支付方案和電商物流支付體系的投資。支付寶計劃對線下POS業務投資5億元,分別包括COD(貨到付款)市場中的POS硬件升級、整個系統研發以及市場投入三部分。
支付寶原計劃2012年向市場投入3萬臺支付寶POS終端機具,不過實際推行的并沒有那么順利。以往,支付寶線下POS業務主要面向電商線下收單市場提供服務,目前為市場提供的POS終端收單設備上萬臺。
據觀智庫報告顯示,在POS收單市場,銀聯商務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通聯支付交易規模排名第二,快錢和匯付天下緊隨其后,而支付寶市場份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支付寶的這一舉動很有可能向銀聯示威。停掉線下業務可以以所謂“壯士斷腕”的勇氣反對銀聯牽頭的“價格同盟”,震撼行業,同時自身并不會受太多損失。
“價格同盟”是去年12月銀聯印發的《關于規范與非金融支付機構銀聯卡業務合作的函》[2012]17號文件。據稱,銀聯在17號文中號召成員銀行對第三方支付公司的開放接口進行清理整治,并將銀聯卡業務上收至總行以實現銀行卡“接口”服務的集中審批、統一接入和統一定價。銀聯在17號文中指出“29家非金機構與17家主要成員銀行的銀聯卡業務接口超過630個”,銀聯認為這些非金機構“普遍繞開銀聯網絡,采取各種不合規手段開展業務,擾亂了市場秩序,損害了成員銀行的利益”。
這些被銀聯稱為“繞開銀聯網絡”的非金機構中就包括支付寶。如果成員銀行執行銀聯在17號文中的提議,無疑意味著支付寶線下收單業務不能繞開銀聯網絡而直接接人銀行網絡。
對于外界解讀的銀聯“招安”第三方支付公司,不同銀行之間態度迥異,幾家主要股份銀行的態度并不積極也不同意“封殺”第三方支付公司,國有銀行則表示要先觀察“其他銀行怎么做再說”,而銀聯高層近期召集幾家主要銀行開會時也表達出執行效果并不理想的觀點。雖然大多數銀行對銀聯的倡議持觀望態度,但也并非沒有響應者。8月已有國有銀行總行制定了《第三方支付業務管理辦法》,明確第三方支付業務采用統一管理、集中審批方式。
而8月下旬銀聯在董事會會議上提出的《關于進一步規范非金融支付機構銀聯卡交易維護成員銀行和銀聯權益的議案》,又進一步激化了銀聯和第三方支付公司之間的矛盾。
在銀聯議案中提出銀聯的工作目標是:2013年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非金機構線下銀聯卡交易業務遷移,統一上送銀聯轉接;2014年7月1日前,實現非金機構互聯網銀聯卡交易全面接入銀聯。這就意味著第三方支付機構在線上線下都要全面接人銀聯網絡。
“本來線下投放POS終端機具的成本就很高,而且線下業務要走量,如果按照銀聯統一定價后就沒有價格優勢,再加上當前被銀聯在線上線下都圍追堵截,那就只能先暫時放棄業務量占比相對較小的線下業務。”支付寶內部一位資深人士如是對記者解釋,為何停掉線下業務。
競爭白熱化
銀聯與支付寶激戰正酣。
在線下市場,銀聯作為最大銀行卡轉接組織,銀聯卡刷卡交易手續費多年來一直遵循“7:2:1”的分配比例,即發卡行占70%,收單機構占20%,銀聯作為清算轉接機構占10%。但是線上支付市場則無既定的利益分成機制。
線上支付大部分不走銀聯通道或者不接入銀聯網絡,意味著銀聯在線上支付市場無法獲得如同線下支付市場的10%固定分成。
目前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市場集中度較高,支付寶、財付通占據第三方支付業務前兩位,中國銀聯控股的上海銀聯電子支付則緊隨其后?!吨袊Ц肚逅阈袠I運行報告(2013)》顯示,2012年第一季度,支付寶、財付通和上海銀聯電子支付的支付市場份額分別是45.2%、21.5%和11.3%,三家企業占行業市場份額高達75.3%。
相比較競爭白熱化的互聯網線上支付市場,越來越多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也瞄準了線下收單市場。讓銀聯備感焦慮的是,國內的銀聯卡發行相對集中,排名前十的銀行發卡量占到了總數的90%以上。這就意味著,在線下收單方面快速挺進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只需談下這十家銀行,實現和銀行的直連,便可讓銀聯在線下也失去坐收手續費的空間。而事實上,一些大銀行和線下收單機構間存在著比較強烈的直連欲望。
由此看來,銀聯在線下和線上支付地位都遭遇挑戰,這是銀聯去年以來醞釀“招安”第三方支付的主要動因之一。
對銀行卡風險防控亦是銀聯考慮要第三方支付機構等非金機構全面接人銀聯網絡的考量因素之一。銀聯稱,部分非金機構在開展銀聯卡業務過程中,在直接與商業銀行建立連接的同時存在變造交易類型、套用MCC等違規情況,導致商業銀行無法準確識別交易場景和客戶真實交易行為,難以有效實施風險管控,容易掩蓋偽卡欺詐、網絡欺詐、洗錢套現等風險隱患。
坐山觀虎斗
現在最恨支付寶的,大概就是上海銀行了。
一個月前,一直為支付寶做交易轉接的上海銀行因“大商戶套小商戶”的行為遭到銀聯處罰。所謂“大商戶套小商戶”,是指銀行將自己在銀聯的收單機構號借給第三方支付,為其實現交易轉接??蛻舻乃薪灰仔袨榫鶡o法顯示真實商戶名,商戶名一律顯示為第三方支付企業名稱,收單機構則顯示銀行名稱。銀聯處出于違規約束,對成員銀行上海銀行處罰也算師出有名。
不過,雖然關于第三方支付與銀聯的矛盾始終圍繞第三方支付是否能與銀行直聯進行,但作為三方博弈的另一大主體,眾多商業銀行卻有著“坐山觀虎斗”的態度。除去上海銀行外,多家商業銀行表現出了對支付寶的愛恨交加。
銀行公司業務部通常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合作比較歡迎。備付金存管是第三方支付給與公司業務部最大的好處。不過個人銀行部的態度則相對曖昧得多,與支付寶合作每年會有幾百萬元的收入,但由于個人銀行部和銀聯合作非常密切,有可能會得罪銀聯,得不償失。
事實上,無論線下業務體重多么迷你,支付寶的線上業務已經是當之無愧的“巨無霸”,并漸漸形成了某種壟斷。一方面支付寶在價格談判上比較強勢,另一方面,支付寶的資源也是優先傾向于自己的項目。例如在一家城市商業銀行的線上交易業務中,85%的貢獻率都是與支付寶合作實現的。該城商行內部人員表示,之前他們在和支付寶洽談的一些很重要的業務都因即將到來的“雙十一”被擱置。
隨著支付寶體量越來越大,對支付環節上下游的滲透越來越深,所遇到的外部掣肘也越來越多。除了自身發展戰略上的定位和突破,如何將多方利益博弈下的制衡玩轉也將是支付寶接下來將要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
(本刊記者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