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斯基摩星云
天文學家將此星云稱為愛斯基摩星云(Eskimo Nebula)可謂實至名歸。最外層有一圈橙色絲線,看起來像一個愛斯基摩人戴著的羊皮兜帽,這實際是由中心恒星吹出的星風將周圍的氣體與塵埃塑造而成的。該星云是一個典型的行星狀星云,星云的前身星是一顆近似太陽質量的恒星,約在1萬年前,恒星爆炸并將氣體拋灑出來。從圖中能清晰地看到,星云的中央星是一顆高溫恒星,正經歷著走向白矮星的演化過程。愛斯基摩星云,又名NGC2392,位于雙子座(赤經7h 29m 10.77s,赤緯+20°54′42.5″),使用小型望遠鏡就能看見。
M77
棒旋星系M77,亦稱NGC 1068,位于鯨魚座內,距離我們約4700萬光年。基于這個距離估計值,經計算這個巨大的星系直徑可能為10萬光年,比銀河系稍小一點。該星系于1780年發現,起初被誤認為是星云,后來才被更正為星系。科學家對M77的探索可謂全方位,目前除了可見光波段的研究,×射線,紫外,紅外以及射電等波段部已獲得數據。從這幅清晰的圖片中可看到,該星系幾乎正面對著我們。明亮的星系核心帶動暗色的旋臂旋轉,散落的紅點反映出這些區域正在形成新的恒星。紀念谷上空的日環食
紀念谷(Monument Valley)國家公園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與猶他州交接的印第安保留區內,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日落山谷。2012年5月在此上演的一場日環食,無疑給壯麗的日落增添幾分奇幻的色彩。太陽、月球、地球之間微妙的距離關系使得人們能夠欣賞到日全食、日環食及日偏食等自然天象。日環食雖然沒有日全食那么多亮點,但是當月面位居太陽圓面中心時,只屬于日環食的神奇景象出現了。那一輪高懸的火環,猶如哪吒落下的風火輪,又如同一枚無價的金戒指。今年11月,罕見的混合型日食將出現在北大西洋和非洲地區,這將是日月獻給“夸父”們最盛大的禮物。
超新星殘骸
這個看起來像某種生物細胞的天體位于南天區的豺狼座內,距離地球約7200光年,是公元1006年超新星爆發的遺跡,因此編號為SN1006。中國、埃及、伊拉克、意大利、日本、瑞士等地都有這顆“客星”的觀測記錄,據估計當時超新星的視星等達到-7.5等,可能是歷史上記錄到的最明亮的恒星爆發事件。它可能是一顆致密的白矮星不斷吸積伴星的物質,使得自身質量增大并觸發了熱核爆,最終不得不將物質向外噴灑。爆炸后遺留下的云氣在不斷擴張,沖擊波加速星際粒子到極高的能量,這個過程就有可能發射出神秘的宇宙射線。
NGC 6751
在小型望遠鏡中,行星狀星云的外觀近似于大行星的圓面形狀。但是,這些天體經過哈勃空間望遠鏡的曝光之后,更多細節與色彩便會呈現在照片中。2000年4月,NGC 6751就被選為哈勃空間望遠鏡十周年慶典上的特邀嘉賓,它復雜的結構及華麗的色彩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今,許多業余天文學家會將望遠鏡指向天鷹座,尋找這個距離我們大約6500光年遠的星云。雖然看不到如圖中絢爛的模樣,但是這不失為愛好者尋找天體,調整望遠鏡的練習作業。
歐米伽星團
半人馬座是南方天空中最耀眼的星座之一,座內的歐米伽星團是銀河系中最大最亮的球狀星團,擁有超過1000萬顆成員星,視星等達3.9等。因此,南半球的人們直接用肉眼觀賞星空時,不僅能看到大小麥哲倫云,還能目睹這個球狀星團光輝。與其他球狀星團不同的是,歐米伽星團擁有一些不同年齡和化學成分的成員星,這就表示這個星團在過去的120億年中,經歷了相當復雜的演化過程。目前,天文學家的研究有多種推測,一說該星團中心藏有一顆中等質量黑洞,另一說該天體可能不是一個星團,而是一個失去了外層恒星的矮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