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旅行,如果大人沒有“預謀”,那么寓教于樂無從談起,當然,很多家長會想,本來就是帶孩子去玩,是為了放松的,難道還要讓孩子學習,太苦了吧?其實,學習不等于僅僅是增長知識,培養孩子的情商也是一種教育,而家庭出游正是開發寶寶情商,建立親子情感紐帶的好時機。一次好的旅行,將可能積極地影響孩子的自信、獨立、適應能力、社會意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方面面。但這的確需要爸爸媽媽們另做一番功課,做到“有備而行”。
旅行之前
鼓勵參與,培養自主意識
因為淘淘年紀小,淘淘媽從來都是自作主張來決定旅行的目的地、旅行用品、時間安排等,最多就是說一聲:“我們下周末去爬山好不好?”這樣一來,淘淘只能被動地跟著大人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
其實,爸爸媽媽完全可以把不同的選擇、各個選擇的好處壞處告訴淘淘,和他一起做個決定。除非實在不喜歡,否則,兒童是很少挑剔去哪兒玩的,他們更需要的是:
第一, 被重視:在家庭活動時,有人重視他們的想法和感受。
第二, 知情權:孩子需要有人告訴他們要去哪里、需要他做些什么、為什么這么做。家長應該讓孩子了解整個行程,有所預期。
做到這兩點,孩子能更快地進入旅行角色,也有助于他們今后越來越深入地參與和組織家庭活動。
旅途中
1鼓勵開放心態,培養樂群和社會意識
旅行是全家人享受放松狀態,接觸不同人群、民族并了解世界的好機會。但淘淘媽媽以往總是擔心安全問題,只顧著警告淘淘各種危險,不許這不許那。結果淘淘強烈地感受到外面的不安全,旅行在他的意識里,只是四處拍照留念的活動。但是,體驗不能光靠眼睛,記憶不能光靠照片。與其把孩子放在防護網里看世界,不如趁著可以24小時陪伴他們的寶貴時機,親自帶他們大膽地去接觸不同的人群,感受人生百態,例如與當地人交流,和新伙伴一起玩,學說各地方言,甚至是提示他一些防范意識,從而幫助他們培養適度的開放意識:既熱愛多彩的世界,又善于自我保護,提早為孩子獨自闖世界做些基礎準備。
2體驗變化,共同面對適應力挑戰
“變化”是旅行的一大特點。旅途中,家長都在忙著提醒孩子各種環境變化,卻常常忽視了孩子自身的適應能力。其實,有心的家長會在旅途中發現很多可遇不可求的鍛煉適應力的機會,比如讓孩子自己整理行李、看地圖、認路、與陌生人打交道、體驗比較艱苦或不尋常的生活等。
一邊享受輕松的假期,一邊帶著孩子開開心心地面對適應力挑戰,支持他們做好各種努力,甚至是冒險,家長可以提供技巧,贊賞他們的成就,讓孩子們相信,自己是“很棒”的,有能力適應新環境,有辦法應對新挑戰,這可是日常生活中很難實現的教育。
3營造家庭團隊氛圍,鞏固親子情感紐帶
旅行還是爸爸媽媽鞏固親子情感紐帶的好時機。因為對于孩子來說,旅行既是新鮮的,又充滿了變數;令他們既向往又擔心。這時候,家庭作為一個緊密結合的團隊,不同以往地守候在一起,就是在為孩子補充能量,讓他們既感到安全又享受變化。相信父母高質量的陪伴能讓孩子更勇敢,并最大程度地享受旅行的快樂。
此外,游玩時也是父母為孩子展示自己的好機會。或許平日里的工作狂爸爸搖身一變,成了探險家和最會玩的伙伴;或許天天為瑣事嘮叨的媽媽,也會像孩子一樣愛笑愛鬧;這些新的體驗會幫助孩子重新看待父母,有一種新鮮感,自然也有益于塑造他們豐富的性格。
旅行歸來
展示成果,收獲自信
每個孩子都喜歡與人分享自己的見聞和成就。所以在旅途歸來時趁熱打鐵,發揮他們的熱情,是我們建議每個家庭認真完成的環節。分享可以是隨意和偶然的,更可以是特意組織的。全家人放下手里的活兒,聚在一起聽“小小旅行家”做一次演講,這是不少寶寶最享受的時刻呢!因為終于可以像爸爸媽媽那樣講解自己的見聞,這既有利于他們總結旅途的收獲,更鍛煉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并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旅途中可以引導孩子開發情商的機會很多,關鍵在于家長能不能意識到、利用好。旅途歸來的淘淘媽媽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最好的范例:淘淘在酒店因為瘋玩兒磕破了額頭,不得不到當地醫院打破傷風針。爸爸媽媽一直陪伴在他身旁;媽媽夸他雖然害怕但能堅持打針不哭,真不容易;爸爸給他打氣說:“雖然打亂了出行計劃,但我們也意外地有機會參觀外國的醫院。這可不是一般的機會啊!”淘淘破涕為笑,他還特意讓爸爸給自己拍了照片留存,回到家淘淘舉著照片自豪地給姥姥講自己打針時有多么堅強。
我們相信,在異國打針這件事會印在淘淘的腦海里,留給他的記憶更多的是爸爸媽媽的陪伴和鼓勵、自己多么勇敢、樂觀地看待“倒霉”事,當然還有對美好風光的喜愛,這都是旅游的收獲,是對情商的練習與提升!
Tips:Hers溫馨提示
1 孩子的旅行“演講”一定要安排在孩子回家后最有熱情的時刻,中途不要用其他事情打攪他的興致。
2 家長聽講時要專心,不要偷偷溜掉去做其他事情。
3 多提問題引導孩子完成陳述,鼓勵孩子用照片、錄像和小禮物來綜合串講這次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