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信基金公司(下稱“泰信”)成立于2003年5月23日,是國內第一家以信托公司為主要發起人的基金公司。可是,十年之后,泰信的資產規模尚不足百億,為74億元,在統計的72家公募基金中排名第54。
而同年成立的廣發基金公司資產規模卻突破千億元,是泰信的13倍。平淡的十年,使泰信規模并沒有明顯提升。其間泰信只有一位總經理——高清海,沒有像其他“長不大的基金公司”經歷總經理變動。
2012年9月,葛航新任總經理;2013年6月葛航代任董事長,泰信開始謀求新的發展機會。“在葛總的帶領下,我們肯定會做好。”泰信基金市場部人士對《投資者報》記者說。
管理不善發展緩慢
Wind數據顯示,從歷年的資產凈值來看,泰信基金的波動較大。公司在2005年規模一度沖上約73億元,那也是泰信最輝煌的時候,規模排名一度挺進前20,為19名。2006年、2007年兩年,當其他基金公司規模迎合市場數倍發展的時候,泰信基金表現只能用穩定形容。
2006年年底,規模甚至下降至47億元,排名降至35位。2007年,泰信基金規模升至215億元,較之2006年增幅356.4%,但行業平均水平是增幅690%,泰信基金因為跑得比同行慢,規模又下降兩位至37位。
不過,2007年10月開始,A股陷入漫漫熊途。而泰信的規模亦逐步下滑,至2012年末的71億元,再未有往昔的風光。2013年中,泰信規模為74億元,略有增長,但排名已跌落至第54。
盡管股權結構一直平穩,但股東逐利、管理不善,或許是泰信陷入窘境的重要因素。
資料顯示,泰信基金的股東分別是山東國際信托有限公司(45%)、江蘇省投資管理有限公司(30%)、青島國信實業有限公司(25%)。而僅2011年,山東國際信托年報顯示,泰信貢獻的投資收益為1350萬元,分紅也有1350萬元。這意味著股東提取了泰信所有利潤。
泰信是行業內首家以信托公司為主發起人的基金公司,而同是信托系基金公司,天弘、中海、泰達宏利、新華、匯豐晉信等都已經將其超越。
對于泰信淪為“長不大的基金公司”的狀況,有市場人士認為其前任總經理高清海負有一定責任。據悉,高清海來自股東方派遣,而高清海本人又是一個事無巨細都過問的管理者,對投資有自己的想法,這就造成了高清海長期主導公司的投研,對公司的投資決策影響重大,基金經理的主觀能動性大大降低。
新總經理謀求轉機
2012年9月下旬,高清海正式離任,由葛航出任總經理,公司發展出現轉機。今年2月初,泰信基金宣布設立全資子公司。
據悉,葛航1989年7月加入山東省國際信托公司,曾任租賃部高級業務經理、自營業務部經理。自2012年12月26日起擔任泰信基金總經理職務。“葛航長期在大股東山東國信從事核心業務管理工作,經驗豐富,業績卓著。”泰信基金市場部人士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
而在規模方面,2013年中與2012年年末相比,泰信基金資產增加3個億,結束了資產連年縮水的局面。
在投研建設方面,葛航到任便提出“打造精品投研團隊”的發展思路,并且加大投入。
2013年,泰信上半年權益類產品總體業績位列海通證券發布的“2013年上半年基金公司權益類基金超額收益排行榜”第13位,固收收益憑借出色的業績和良好的風險控制在晨星中國公募基金量化評估報告中位列債券投資能力排行榜第2名。
上述市場部人士還提到:“在新總經理的領導下,將產品研發、策劃推廣、市場營銷整合在一個業務板塊內運作,這樣就離客戶的需求更近、對渠道的服務更快。”
值得一提的是,在產品研發方面,泰信基金還特別引進相關的資深產品設計人員,以創建優秀團隊,從源頭上確保開發質量。
據Wind數據顯示,2013年泰信基金新發行兩只基金,分別是2013年2月7日成立的泰信現代服務業和2013年7月17日成立的泰信鑫益,規模分別是0.77億元和2.34億元。
截至2013年9月12日,泰信基金一共管理15只基金。其中混合型2只(37億元),股票型7只(25億元),債券型4只(7億元),封閉型1只(0.14億元),保本型1只(0.53億元)和貨幣市場型1只(4億元)。
據了解,泰信的渠道服務工作,將從與重點銀行的合作上升到股東集團層面,山東國投、江蘇國投、青島國信長期以來就是當地省行的重點戰略合作伙伴。而在與當地分行的交流方面,亦得到了股東方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