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生產的高質量的農產品具有良好的市場發展前景,未來業績有望繼續穩定增長
市值排名第五,業績又保持穩定的增長,又屬于國家扶持的農業行業,伊禾農品(430225.OC)是《投資者報》研究院認為最有可能轉板的新三板公司之一。
12月19日,伊禾農品董秘張寧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目前公司密切關注國家的有關政策,公司業務也保持了比較穩定的增長。至于轉板,要等細則出臺后再來考慮,現在無法透露詳細的信息。如果等細則出來了,可以轉股了,看需要滿足什么樣的條件,那么公司一定會極力爭取轉板上市。”
伊禾農品從今年7月5日才開始在新三板掛牌,其前身為上海東航伊人食品銷售有限公司,2009年5月后更名為上海伊禾農產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公司的商業模式為通過整合農業科技,為協議基地提供種苗篩選、種植管理和技術服務,實現農業科技在農業生產的應用,并通過收購協議基地產品、冷鏈保鮮,實現農產品流通銷售。
在具體經營上,伊禾農品首先通過建立的農業科技三級團隊,實施農業科技產業化,包括種苗培育與篩選、編制種植技術指導手冊與方案、蔬果產品保鮮技術研發與改進;通過土壤、氣候等技術鑒定,篩選種植基地,并與合適種植基地所屬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簽署協議,約定播種品種、面積、種植茬口;在農產品種植過程中,公司派駐專業人員對基地實施人員培訓、種植管理和技術支持;在農產品收獲后,公司依照市場統貨價格,向農民專業合作社收購農產品;農產品收購后,公司將部分農產品儲存在設立于基地附近的冷庫中,實施技術保鮮,部分農產品則根據客戶的需求直接銷售;最后,公司根據訂單和購貨合同,將儲存在冷庫的農產品銷售給超市、農產品批發市場、航空公司等客戶。
公司目前已形成以山東滕州馬鈴薯,新疆阿克蘇、陜西洛川、山東棲霞蘋果,江西贛南臍橙等蔬果產品為核心的產品體系。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農產品的要求也迅速提高,高質量的農產品顯然具有廣泛的市場發展前景。
在此形勢下,伊禾農品的業績保持了比較好的增長。數據顯示,2012年,公司的營業收入為3.43億元,比2011年的2.21億元增加了55.16%;2011年公司的凈利潤為6031.99萬元,比2011年的4968.11萬元增加了21.41%。
雖然今年以來的增速有所放緩,但是還算穩定。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伊禾農品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66%,凈利潤1906.62萬元,比上年同期增6.22%。報告期末總資產5.41億元,比上年期末增長8.14%,凈資產3.22億元,比上年期末增長6.30%。
當然伊禾農品雖是熱門轉股公司,但是其面臨著農產品流通損耗、市場價格波動所致的公司收入、利潤波動的風險。
事實上,作為農業公司,還受到農產品出口環境、同期產量、市場需求、天氣變化等諸多方面的影響,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顯著,將直接影響公司的采購、銷售價格,進而造成公司的營業收入和營業利潤的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