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2月14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新三板有關問題的決定。因其確認了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俗稱“新三板”)作為上交所、深交所之外的第三家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的地位,令新三板備受矚目。
一時間,對這一交易場所較為陌生的投資者紛紛發問,到底何為新三板?
如果從2006年在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建立新的股份轉讓系統算起,新三板已經歷了整整7年。
但若是追根溯源,三板市場已經沉浮20余年,其起源還得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說起。
早在1992年7月,中國證券市場研究中心成立了全國證券交易自動報價系統(下稱“STAQ系統”)。 1993年4月,中國證券交易系統有限公司成立全國電子交易系統(下稱“NET系統”)。兩者都是為了解決非上市公司股權轉讓和產權轉讓問題,俗稱“兩網”。
1998年中央整頓金融秩序,將非上市公司股票視為“場外非法股票交易”, 兩網系統相繼關閉。
兩年后,即2000年,中國產權交易市場出現轉機,許多地方恢復、規范、重建了產權交易所,很多地方政府重新肯定“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權登記托管業務”。2001年6月,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證券公司代辦股份轉讓服務業務試點辦法》,指定申銀萬國等6家證券公司代辦原STAQ和NET系統掛牌公司的股份轉讓業務。
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的設立是為了解決原STAQ、NET系統內掛牌法人股的轉讓問題以及主板退市問題,俗稱“老三板”。但是老三板既不能提供融資渠道,又難以再次轉板,掛牌的股票多數質量較低,長期被冷落。
為了改變我國資本市場柜臺交易落后的局面,同時為更多高科技成長型企業提供股份流動的機會,2006年初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建立新的股份轉讓系統,被稱為“新三板”。新三板與老三板最大的不同是配對成交,漲跌幅限制由5%變為30%,超過此幅度要公開買賣雙方信息。
2011年初,新三板規則制度設計初步完成,同年5月新三板進入會簽程序,12月新三板掛牌企業突破100家。
2012年4月證監會表示將加快推進新三板建設,同年7月23日新三板主辦券商制正式實施。
2012年8月3日,新三板首批擴大試點。除中關村科技園區之外,新增上海張江、武漢東湖和天津濱海三個國家級高新區。同年9月,作為場外交易市場未來交易平臺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在北京注冊成立。
2013年1月16日,新三板低調開板。這意味著以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和新三板為主體的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進入新階段。
2013年12月,國務院發布的相關決定,令投資人眼中“小而邊緣化”的新三板,正式躋身主流,與滬深交易所并駕齊驅。
(資料整理:楊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