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眾多資金都盯著新股申購,1月份的中簽率估計很低;另外,一二級市場的價差也會逐步縮小
隨著滬深兩市交易所新股申購細則先后出臺,市場上各路資金開始為打新積極備戰(zhàn)。《投資者報》記者了解到,在打新大軍中,公募基金可以說是最早行動的機構,已經有多家基金推出或者上報了專門的打新產品;與眾多公募高調相比,由于政策限制,私募則紛紛借道基金專戶等方式曲線進入。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由于政策還未放行,一級債券基金、集合信托計劃以及在招股說明書明確打新的產品還不能參與打新,這意味著發(fā)行集合信托計劃的券商資管和陽光私募還不能入市。至于網上配售,盡管規(guī)定了市值配售等新規(guī),提高了散戶參與打新的門檻,但眾多散戶大軍仍磨刀霍霍。
新規(guī)擠壓新股發(fā)行價格上限
打新向來被認為是無風險投資,盡管此次新股改革是為了減少炒作空間,打壓“三高”現象,但仍然無法阻擋打新能獲得高收益。根據新規(guī),此次證監(jiān)會改革明確資金不能超募,由此新股發(fā)行價格上限較為明確。即如果老股東不承諾實施老股轉讓,新股發(fā)行價格上限明確為募集資金除以發(fā)行股數。“這樣的規(guī)定實際上在一定程度加大了新股炒作的熱情。由于新股發(fā)行價格上限比較明確,炒作的空間還是很大的。”長城基金宏觀策略總監(jiān)向威達告訴《投資者報》記者。
向威達表示,明年1月份上市的50多家新股可以說是近年來質量最好的一批股票,首日破發(fā)的風險是非常少的。國泰君安分析師趙湘懷表示,短期來看,新股價格會偏低,近期打新盈利會比較豐厚,不過他也提到,由于眾多資金都盯著新股申購,1月份的中簽率估計很低;
另外從長期來看,一二級市場價差會減小,打新的收益也會降低。為什么長期兩個市場價差會減少?他提到,為了提高新股發(fā)行價格,投行和發(fā)行人制定募集資金上限會提升,這也導致老股轉讓會增多,由此真正對外發(fā)行股數減少,一二級市場的價差也會逐步縮小。
主承銷商權利與責任齊增
12月13日,證監(jiān)會發(fā)布的《證券發(fā)行與承銷管理辦法》,對于機構參與網下配售做出了諸多規(guī)定和改變。
記者注意到,此次申購新股放開了網下申購資格。除了以往的6類機構,包括基金、券商、保險、QFII、財務公司和信托可參與網下申購外,券商可推薦的范圍大大放開,今后由主承銷商來決定參與網下配售投資者的資格。按照目前規(guī)定,有過會項目的券商每家可推薦50家機構,按40家承銷商計算,第一批新增的有網下申購平臺登陸資格的投資者約有2000家,每家上市需要10~20家機構。
據了解,深交所第一批過會項目券商的推薦名額申報工作已經結束,上交所有過會項目的券商仍然可以推薦投資者辦理證書,申請材料在上交所公布。
向威達表示,這雖然給了券商很大的權利,也加大了它們的責任。如果主承銷選擇的機構給出的報價過低,不利于上市公司;如果過高,就損害了機構的利益,這對主承銷的定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券商會采取什么樣的方式來選擇參與機構呢?“目前國內券商第一批網下配售機構還是以客觀的選擇權為主,因為證監(jiān)會判定利益輸送細則還未出臺,大家選擇的標準還是以價、量、鎖定期為主,每單的選擇原則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外資投行可能會比較激進。”趙湘懷說。
10~20家網下配售投資者確定后,券商如何分配認購量?“目前大約有兩類原則:一是不和利益掛鉤,平均分配;二是和利益掛鉤,根據對自己的客戶打分分配。”趙湘懷說。此前,網下配售的機構還要有三個月的鎖定期,而現在沒有明文規(guī)定。具體的鎖定期由投資者和主承銷商定,投資者愿意承諾鎖定時間越長,可能會獲得更多的配售機會。
三類機構仍被禁止打新
值得注意的是,有三類機構仍然被禁止新股申購。一是一級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二是集合信托計劃,三是在招募說明書、投資協議等文件中以直接或間接方式載明以博取一二級市場價差為目的的申購新股證券投資產品。
此次證監(jiān)會公布的新股發(fā)行改革規(guī)則中沒有提到這三點,但12月18日證券業(yè)協會新股發(fā)行細則(征求意見稿)仍把這三類列為禁止項。這三類機構是否能夠參與新股申購還要看正式稿的相關規(guī)定。
至于陽光私募和券商資管,由于屬于集合信托計劃,所以還不能參與。此外基金專戶和券商專項資管計劃,現在還沒有明文規(guī)定。眼看IPO臨近,細則正式稿會什么時候出臺,趙湘懷分析說:“協會將會很快出臺相應的細則,即承銷業(yè)務規(guī)范和網下電子化專欄,元旦前后可能發(fā)放IPO批文。”有私募經理告訴《投資者報》記者,雖然目前政策上禁止私募打新,但是我們正在籌備新的產品,包括借道基金專戶等方式來打新。
公募紛紛申報新產品
在所有的機構中,對于打新,公募基金可以說是最高調的。18日,國泰淘新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開始正式發(fā)售,成為“打新第一基。”其可用于新股網下申購的基金資產比例高達95%。據公開數據,12月還將有4只打新基金發(fā)行,包括國投瑞銀上報的達新靈活配置、瑞新債券型基金以及國泰基金上報的濃新靈活配此,此外,正在籌備打新產品的基金公司還有不少。
在此次改革新股配售方式中,網下配售的股票中至少40%應優(yōu)先向以公開募集方式設立的證券投資基金和由社保基金投資管理人管理的社會保障基金配售。向威達告訴記者:“新股發(fā)行改革意見旨在嚴厲抑制定高價,與此同時,鼓勵公募基金與社保基金大力參與新股申購,這就是公募基金積極參與的一大政策推動,對于基金公司來說,本身就有利可圖,沒有理由不參與。”
不過,由于目前市面上的打新基金過于宣傳“打新”,怕引起投資者對于新股的過度炒作,近期多家基金公司收到了監(jiān)管部分的窗口指導,表示債基上報材料中不能出現“打新”二字,宣傳材料中也不能提及“打新”字樣,但對已獲批的打新基金,監(jiān)管層采取了放行的態(tài)度。一些基金公司雖然沒有上報專門的打新產品,但它們也可能在現有的債基、股基和混合型基金中來拿出部分倉位參與打新。
普通散戶打新難度增大
12月19日,上交所規(guī)定有1萬市值可以申購1000股網上發(fā)行量,而深交所為每5000元市值可申購一個申購單位,不足5000元的部分不計入申購額度;每一個申購單位為500股,申購數量應當為500股或其整數倍。“所以說,此次網上市值配售設立的門檻比較低,對于散戶的影響并不大,這表明證監(jiān)會仍然希望中小散戶可以拿到打新利潤。”在國泰君安分析師趙湘懷看來,網下網下回撥比例增加到40%,也體現了其偏向網上投資者的利益。
不過也有不同意見。在他們看來,投資者在進行申購委托前需要足額的繳款,投資者申購量超過其持有市值對應的網上可申購額度部分為無效申購,這就意味將來股民賬戶上不僅要有錢,還要有股票,才能參與打新,這加大了普通散戶打新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