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說法,中國足球遭受前所未有的風暴式整治,源自于北京奧運會,足球的頹勢與51塊金牌之間形成的巨大反差,讓領導終于下定了決心,推倒重來。我基本贊同這一判斷,五年了,終于有一個努力描圓的句號出現在眼前了,理論上這個句號一直隱在各色卷宗和紅頭文件里,只是始終不能從容選擇發布時機,又趕上足協帶頭人再度轉換,在已無騰挪空間的情況下,春節一過,第一個星期一,這個句號總算以38張罰單的方式出現在世人面前,以此分割過往與未來,就讓新賽季開始吧。
五年間,中國足球力圖洗脫恥辱而始終不能,針對體育貪腐和不公正,動用如此巨大的行政和社會資源,前所未有。現在評估五年歷程,似乎還嫌過早,重新出發的起點似乎隨時隨處,但喝彩和鼓勵鮮見,基本處于重新認知和修補的階段,加之國家隊一敗再敗,中國足球依舊在泥沼之中,二十年的歷史重負一時之間實在難以掙脫。
無論是韋迪還是張健,都是一身清爽地投身中國足球的泥沼之中,原本沒有什么歷史牽絆,但是面對一個被司法和社會公眾充分關注的慘淡局面,依靠行業規范來畫出句號的難度實在太大。此番處罰的依據自然是司法調查的結果,想當年何等轟轟烈烈的司法打假掃黑,不少涉案人已經開始在監牢中償還所謂的社會公平正義成本。漫長的司法調查必然形成永久鎖閉在某處的浩繁卷宗,那是中國足球過往歷史的真實版本,獲知全部真相的還只是限于極少數人,那些最引人矚目的曾經的中國足協帶頭人們當初司法定罪的依據恐怕也只是卷宗的某一部分吧,又有誰敢將全部真相告知公眾呢?達成某種微妙的平衡也就是了,這一現象絕非中國足球打假掃黑所獨有吧。
38張處罰令中的技術含量不算太高,但其案例的作用分外顯眼。我們可以認同當下處罰中的諸多難點,甚至也似乎贊同打假掃黑是為救亡中國足球,并非要將其滅亡,而如果所有過往真相通通鋪陳開了,那么中國職業足球聯賽的基礎就將不復存在。怎么辦?那就只有先穩定聯賽的基本框架,拖延至今,已經不可能再對聯賽進行本質變革。當初,那兩支被匆忙降級的球隊一直在申訴自己的冤屈,但聲音太過微弱,當年從重從快,是為人心,但并非是中國足球行業的基本規范,只是案子,而非案例作用。
暫時穩定,暫時過關,讓聯賽不致偏離軌道,似乎別無選擇了。決策者哪怕再磊落,再無奈,日后我們都要一起承擔代價,那就是未來再有同樣類型的案件需要行業處罰時,如何說服自己說服公眾,我們因循哪條原則來維護公平與正義,準備越過雷池冒險的人都在盤算犯罪成本,這次給出的句號最大的問題就是犯罪成本太低了。
(作者系中央電視臺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