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模式也在不斷的探索和前進之中。本文分析了高職院校計算機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弊端,在優化計算機課堂教學模式方面進行詳細的研究探討,提出建議和意見,目的在于提高高職院校計算機課堂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職院校 計算機 課堂教學 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a)-0150-01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在全球領域的廣泛應用,計算機技術這一學科以其實踐性強、應用性廣泛被各個高校列為高等教育課程中的必修學科,呈現出越來越熱的發展態勢。計算機技術發展步伐的加快不僅促進了該學科向更深的領域發展,也使高職院校的計算機課堂教學任務加重,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水平都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優化高職院校計算機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使學生在理論和實踐中都具有很好的能力,能夠做到學以致用,是現今高職院校計算機學科教學的重要任務。
1 高職院校計算機課堂教學的現有教學模式分析
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現今的高職院校計算機課堂教學存在著多種課堂教學模式。
1.1 視頻演示課堂教學模式
這種教學模式將計算機的視頻信號進行電視視頻信號的轉換后在大屏幕電視機上表現出來,形成視頻演示的系統進行課堂的教學。教師在進行授課時,一邊講授教學的知識點;一邊在視頻中進行演示,給學生一種直觀的知識展現。
1.2 演示型多媒體課堂教學模式
這種教學模式以計算機為核心設備,將多種現在教學設備如:投影儀、DVD機、音響等相結合,形成一個多媒體教學系統進行課堂內容的教學。這種教學模式,教師根據知識點的需要,運用相應的教學軟件和課件,邊講授邊操作演示,提供實例示范,結合知識點創造一種仿真情景模式,將計算機的多媒體界面進行直觀的演示。學生可以很直觀的理解課堂授課內容,促進知識點的掌握。
1.3 基于互聯網的課堂教學模式
將計算機和校園網、互聯網以及校內其他多媒體環境進行連接,形成一個互聯網系統。利用網絡優勢將數據庫,課件和共享文件,建立學校計算機課程的教學網絡系統。這種模式使教師在課堂授課中可以利用瀏覽器和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知識引導。
以上教學模式有其自身優點的同時,也存在著自身的不足。計算機技術知識非常廣泛,書本上和課堂上的知識量非常有限,學生僅憑課堂上學到的計算機知識在社會上發展是遠遠不夠的。因此,現今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還要注重培養學生有自我主動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學生除了課堂學習的知識之外,對課堂外的知識要有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發揮自己的潛力,發展創新性思維。這是現今計算機課堂教學模式需要優化和改進的主要問題所在。
2 優化高職院校計算機課堂教學模式的建議
對高職院校計算機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優化,也就是在原有教學模式的優點的基礎上,再進行多方面的完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
2.1 教師應該整合課堂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高職院校計算機課堂教學除了進行知識的傳授之外,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學生在課堂學習書本的計算機知識之外,在課堂之外可以擴大知識范圍,通過其它的途徑學習課堂授課中缺乏的計算機知識。教師要做好授課前的準備工作,針對知識點加以拓展,在進行計算機知識的傳授時,提供給學生更加全面廣泛的計算機信息資源。鼓勵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之外,在課外進行更多計算機知識的涉獵,了解社會的需要,學習實用性的知識技能。教師要注意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同時,對課堂教學只是進行分類,加以整理,給學生的學習做以方向性的引導。例如教師在進行計算機OFFICE軟件中WORD軟件的授課時,可以將知識點進行系統性的總結和歸納,比如格式的使用,基本的排版等。然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對其他的章節進行自學。教師再對知識的重點和難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使學生不僅養成良好的自學能力,還能激發學生對知識探索的積極性,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便于更多計算機知識的學習和運用。
2.2 教師應該重點突出課堂教學的實用性與技能型
高職院校的學科教學不同于其它高校,側重于知識的實用性和針對性。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的就是為社會的各個企事業單位培養技能型人才。教師在進行計算機教學時要著重技能性的操作,針對實際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側重實踐性教學的開展。尤其一些實用性強的應用型軟件,比如平面設計軟件,教師可以以作業的形式留給學生一個原始圖片交由學生自由發揮,進行圖片的處理和設計,然后綜合進行評估,選出優秀的作品。這不僅使學生對課堂知識進行鞏固和運用,更能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發揮,思維得到拓展。針對學生操作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點,教師可給予適當的指導,協助解決實際操作中的問題。計算機學科具有技術性和實踐性強的典型特點,在課堂教學中要是以鍛煉學生的操作技能為中心,以培養實用性和技能型人才為教學目標。
2.3 高職院校計算機課堂教學模式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高職院校要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就要注重學生創新性和思維開放性的培養。打破傳統的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提倡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可以某個知識點為核心,讓學生自由發揮,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教師不再將整堂課的時間用于授課,而是將知識點做以概括,讓學生自己討論,自己創新,闡述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大膽的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加強師生間以及同學間的交流。對重點難點,教師可以進行系統的講解和強調。對學生的觀點有錯誤的地方,教師要做到及時指正和引導。鼓勵學生在知識基礎上進行大膽的創新,發揮個人的想象力和潛質。把單一的課堂教學轉變成自主性強的雙向教學。這樣不僅有利于激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不僅要在教學模式上有所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是教學任務之一。
3 結語
優化高職院校計算機課堂教學模式,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是現今我國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任務和目標。教師要在實際的工作中不斷探索,不斷將教學模式加以創新,跟隨社會發展的腳步,提高教學質量,為我國的教育事業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
參考文獻
[1]梁志清.計算機課程的課堂教學模式探討和實踐[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1998(1):65-66.
[2]趙智.高職高專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6(35):133-134.
[3]崔允都.有效教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