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當代的中國在各個不同的領域都能與世界接軌,怎樣運用英語在國際舞臺上熟練地進行交流,如何使現代的高職英語再新形勢下與國際接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突出高職英語的教學特色,是高職英語改革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就創新教育在高級教育中的實施展開了論述。
關鍵詞:高職英語 改革 創新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a)-0011-01
所謂創新教育,就是指能夠培養人們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育。其目的在于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不墨守成規,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中,開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問題。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是新時代下發展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第二外語的有效保障。
1 目前我國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對于總體能力較差的高職學生來說,英語作為第二外語,在掌握英語的語法、詞法、構詞等方面,要較為熟練地掌握,存在一定的難度,且中國教師在英語教學上,存在一定的誤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忽視銜接教學的重要性
高職學生大部分是在高考中落榜的,成績較為不理想,而且在高職英語相對于高中的英語來說,在教學目標、教學課時的安排上具有一定的差異,而教師對于新生的英語教學中,往往會忽視新舊知識的鏈接教學,使學生不能夠很好的從高中英語中過渡到高職英語。
1.2 聽說能力成為學生的一大障礙
無法張口說是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一大問題,如同前面所說,教師的主要目的就是能讓學生掌握好課本上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忽視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不過,由于在考試中,聽力占有一定的分值,聽力的訓練較口語的訓練較頻繁,也就造成了學生成為只會聽,卻說不出口的“啞巴”。
1.3 缺乏合作互動
課堂是學生的課堂,學生在課堂中理應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國的大部分課堂中缺乏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動,教師比較注重課程進度,而給學生交流的時間較少,學習變成了自身內部消化,無法分享的行為。
1.4 課堂的延伸性不足
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教師大部分是在課堂上進行教學,這樣,學生的思維就很容易禁錮在課堂之上,思維延展不開。只采取固定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創造性更得不到良好的改善。
1.5 學生的心態
隨著學生年齡的成長,他們越來越擔心上課回答問題,而且怕回答錯答案受到老師、同學的譴責,并且,高職學生對于學習的熱情較本科學生低,矯正學生的這一心態,也是提高學生創造性的主觀因素。
2 創新教育的作用
創新教育對于學生的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這是創新教育對于學生最直接的作用。不墨守成規,能夠運用發散思維思考事物,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創造力。
2.2 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人在社會中避免不了需要和他人接觸,擁有良好的交往能力,是一個成功人士的重要表現。創造教育的途徑之一就是進行合作學習,通過共同完成一個任務,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培養與他人良好溝通的能力。
2.3 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進行創新教育的另一重要的作用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
2.4 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
鼓勵學生發言、克服答錯問題的恐懼,是健全學生心理的有利條件,使學生能夠擁有一個良好、放松的心態來進行英語的學習。
3 創新教育在英語教育中的實施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想,是創新英語教育的首要前提,因此,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英語教學的創新教育。
3.1 培養思維的延伸性
教師在進行英語新知識的教學時,可在就知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針對問題提出不同答案,培養思維的延伸性,使學生能不斷的運用發散思維思考問題,但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后,教師就更易于進行后面的教學。例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問題的設置可從問題有益的方面著手,同時又從問題的害處著手,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3.2 教師的鼓勵
教師的鼓勵在創新教育中也起著一定的作用,教師要排除學生對答錯問題的恐懼感,學生在課堂上時常會有一些創新的答案,在不是搗亂課堂紀律的前提下,教師可仔細聆聽學生的聲音,并報以支持的態度,對于答錯問題的學生要給予鼓勵。這樣,學生對于課堂的熱情就會大大提高,也會更勇于去思考問題、回答問題。
3.3 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具有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學生發揮天賦能力的首要前提。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培養他們的獨立思維能力,以提高創新能力的目的。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也要注重新穎有創意,以便調動他們主體創造性。
3.4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師要在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可分小組,遇到需要小組合作交流的環節,小組成員們便可同心協力,合作完成任務,同時,還能培養學生與他人交流達到親密程度的能力。
3.5 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
知識不一定只在課堂中獲取,往往學生對于在教室外的課堂中所學到的知識顯示出更濃的興趣與學習動力,并且,在生理上,學生已具備了自理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適當增設課外教學,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比如外出交流,可以是與其他學校的學生進行交流,也可以是跟外教進行交流,又或是可以通過舉辦聽力競賽,話劇等形式,增強學生的語感,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3.6 加強師生間的交流與溝通
學習是學與教相互作用的過程,教師可在結束一段時間的教學時,與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對于前一階段的教學是否有不足及改進之處,力求尋找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及創新方法,同時,還要針對不同能力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發掘他們不同的創造能力。
4 結語
隨著素質教育發展的不斷深入,創新教學逐漸成為教師教學的發展趨勢,英語學科的特殊性,就要求老師需要嘗試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從中找出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教師必須對學生創造性的作用有著一個清晰的認識,并將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列入教師教學的目標之一,共同促進學生的學習。
參考文獻
[1]方衛文.在英語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探討[J].教育與職業,2008(27):72-73.
[2]婁玉娟.在英語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幾點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3(5):44,46.
[3]陳宏.在英語教學中如何實施創新教育[J].考試周刊,2011(70):138-138.
[4]張艷.英語創新教育及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1(23):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