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現象越來越突出,經濟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大學生創業教育已經成為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和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關鍵。高校必須要清楚地認識到,創業教育重點在“教育”。為提高創業教育的質量,必須要創新創業教育的新思路,不斷開拓創業教育的新平臺。
關鍵詞:創業教育 “三創”人才 平臺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a)-0016-02
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后,大學生就業難現象逐漸突出,幫助大學生順利就業、創業,是各級政府和高校面臨的重要任務和挑戰。2012年8月,教育部印發了《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提出“高校應面向全體學生單獨開設‘創業基礎’必修課”。作為人才輸出的主要陣地,高校在人才培養上也必須得樹立“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意識,幫助大學生順利地實現從校園到工作崗位的平穩過渡。
1 明確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目的
創業教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教育的“第三本護照”,和學術教育、職業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目前,美國的創業教育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之中,內容涵蓋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規教育。而創業教育在我國的起步較晚,又受到了教學體制、師資結構和教學資源不足等因素的制約,使得我國在創業教育方面的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創業觀察(GEM)統計的平均水平。中國大學生創業比例不到畢業生總數的1%,而發達國家有的高達20%~30%。
教育部的文件中明確了創業必修課的教學內容是以教授創業知識為基礎,以鍛煉創業能力為關鍵,以培養創業精神為核心,絕不能狹隘地認為創業課就是教人創業。從根本上講,創業只是就業的一種形式。創業教育重在“教育”,而創業則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商業活動。創業教育更多地是教給學生更加全面、實用的創業理論知識,幫助他們了解創業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知曉創業機會與創業風險,熟悉創業流程和創業方法,培養大學生的洞察力、創新思維、團隊意識、應變能力和心理素質。通過創業教育的開展,真正想創業的大學生能夠更好地創業,不創業的學生能夠在就業的過程時能夠更好地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
2 完善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內容
現如今,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要求日益提高,他們對大學生的要求普遍表現在個人素養、能力和專業水平等方面。在個人素養方面,被看好的有敬業精神、合作精神、吃苦耐勞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其次是能力方面,包括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能力、協調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等等。
2012年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藍皮書顯示,2008屆大學畢業生三年后自主創業人群最重要的五項基本工作能力為有效的口頭溝通、積極學習、談判技能、協調安排、時間管理(本科);有效的口頭溝通、積極學習、談判技能、學習方法、理解他人(專科)(數據來源:麥可斯-中國2008屆大學畢業生三年后職業發展調查)。
在專業教育在教學計劃中占主體地位的情況下,為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的有效性,提升向用人單位輸送人才的質量,創業教育的內容應涵蓋三大方面:一是創業基礎知識方面,包括創業意識類、創業知識類、創業能力類;二是創業心理素質培養方面,包括創業成就動機的培養、創業思維的培養、創業個性特征的培養、情商的培養;三是個人素質的提升方面,包括敬業精神、團隊合作精神、吃苦耐勞精神。
3 創新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新思路
3.1 加強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的融合
在我國,創業教育理論研究起步較晚,在國家正統教育中的普及率也很低,即使是在大學校園,創業教育也往往僅停留在那種只是簡單地向學生傳授創業知識和創業技能的初級層面,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同時,在有些高校,雖然已經將部分創業教育知識納入必修課的范圍,卻沒有能夠很好地將它與專業教育結合起來。而現實情況是,不同學科的學生,由于他們的專業知識不同,在專業教育中形成的思維模式、專業背景和未來就業方向不同,他們所需的互補的、實用的創業教育知識是有所差別的,因此,創業教育要想取得實效,必須得與學生的專業特色相結合。各個高校在創業教育體系中,首先需要從學校層面設立全校通用的課程,在此基礎上,要求各個學院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專業選修課或公共選修課等形式開設符合學科特色的創業教育課程。
3.2 營造抱團發展、共同創業的濃郁氛圍
大學生要想成功創業,必須依靠團隊的力量,即使對于不想創業的學生,畢業之后在職場,團隊協作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技能。因此,學校必須把營造“抱團發展、共同創業的濃郁氛圍”作為創業教育的主線。
3.3 強化以“三創”人才培養為目標的實踐教育
由于目前創業教育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普遍問題,高校必須要重視實踐教育的開展。古語說:“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學校應依托校內外各類活動載體和實踐基地平臺,采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擬、體驗式培訓、創業計劃的制定和實施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教育,以更好地實現實踐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培養“創新、創造、創業”的“三創”人才這一根本目標。
4 開拓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新平臺
4.1 拓展大學生創業園
學校通過獨立籌資或者校企合作等方式設立創業園,吸引不同規模的企業入駐,在企業和創業團隊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在創業園中,企業可為每個創業團隊配備實踐導師,提供創業過程全程的咨詢和輔導。有實力的企業還可以資助成熟的創業計劃推向市場,吸納優秀的大學生參與創業項目。在這種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4.2 建立創業老手檔案,老手帶動新手創業
各所高校應該建立完備的創業老手檔案,作為對企業家講座的一種補充,學校可以把創業老手請回來,給在校生一定的指導。創業老手首先對自己的母校和自己的專業特點很熟悉,也很清楚創業的流程,他們的親身親歷以及成功案例就是最好的教材。
4.3 創新高校勤工助學崗位設置
高校在設置勤工助學崗位時,可以更多地將一些部門和崗位全部交由學生來完成,以面向廣大學生公開招聘的形式補充這些崗位,諸如報刊亭、二手書店、學生超市、洗衣房等,所有的經營和管理都由學生自己來完成,學生通過競聘來獲取相應的職位,在工作的過程中,他們會對經營和管理能力、商品學、人際溝通能力、市場營銷能力等都能夠得到提高。
4.4 豐富創業教育活動形式
作為創業教育的基礎平臺和構建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高校除了組織開展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企業家講座等創業教育活動外,還要不斷創新創業教育活動形式,開展創業者沙龍、創新創業大賽、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大賽、品牌策劃推介大賽是、電子商務大賽等多種形式的創業教育活動。
總之,大學生創業教育已經成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為避免流于形式,高校在創業教育方面,必須要不斷地從思路、方法和內容上不斷加以創新,為培養出綜合素質高、業務精、能力強的創新、創造、創業的“三創”人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肖開紅.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2(23):120-122.
[2]商應美.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體系構建探究[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2(3):26-30.
[3]若塵.大學生創業教育不是為了要創辦公司[N].中國青年報,2012-10-22.
[4]路軍.不創業的學生在創業必修課上學什么[N].中國青年報,20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