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土木工程專業“橋梁工程”課程教學內容設置,結合“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簡稱“卓越計劃”)的目標要求,指出了該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課程建設的基本思路,以達到“卓越計劃”中確立的提高學生實際工程應用能力的培養目標。
關鍵詞:橋梁工程 教學改革 卓越工程師
中圖分類號:TU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a)-0055-01
教育部于2009年提出了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簡稱“卓越計劃”)[1]。該計劃明確提出了強化對學生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2~3]。“橋梁工程”作為土木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為了更好地適應“卓越計劃”提出的目標要求,對該課程進行教學改革,不斷提高其教學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
1 基于“卓越計劃”的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
在“卓越計劃”培養模式下對“橋梁工程”課程教學目標的準確把握是探索該課程教學新思路和新方法的前提。結合“卓越計劃”通用標準和土木工程行業標準對該課程提出的教學目標為:通過“橋梁工程”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熟悉和理解橋梁工程的計算理論、施工方法與管理規律,從而具備橋梁工程設計、施工、管理的基本工程素質與探索創新能力[4],以適應“卓越計劃”提出的工程能力培養目標。
2 課程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橋梁工程”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講授過程中既需要體現知識的綜合性、實用性,又需要突出學生創新能力、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但目前的教學現狀與這一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教材安排呆板
受課時安排和教學大綱的限制,現有課程教學所使用的教材編排比較呆板,在知識點的選擇和安排上沒有脫離傳統的教學理念,學生自主探索性學習內容和工程訓練環節內容的編排明顯不足,即“工程能力”的培養方面比較欠缺,不能較好地適應“卓越計劃”中所提出的“能力”培養主線。
2.2 教學觀念陳舊
教學內容的呆板在一定程度上也束縛了教師的教學思想,同時受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常常過于強調考試分數而忽視了工程能力,從而造成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常常死記硬背一些基本概念和方程,或者是生套一些算例的計算,根本談不上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更無法實現“卓越計劃”的培養目標。
2.3 實踐教學與實際工程應用脫節
實驗教學、參觀實習、課程設計是該課程的實踐教學部分,然而,實踐教學一般不是真題真做,而是課本設計算例的重復,導致學生往往照搬已有的算例,自己動手和動腦思考的機會明顯不足,更無法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限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和動手能力提高。
3 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
在明確該課程的教學要求、了解教學現狀以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結合“卓越計劃”培養目標,對“橋梁工程”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初步探索。期望加強課程建設中的“工程能力”培養,突出與工程實踐的緊密融合。主要思路如以下幾個方面。
3.1 重視教材建設
如前所述,“橋梁工程”課程所用教材普遍存在編排呆板、內容陳舊的問題。因此,對該課程教材建設應該結合當前高等教育的改革形勢和“卓越計劃”培養目標要求,強化教學內容的先進性和應用性。另外,“橋梁工程”課程包含一定數量的實踐教學項目,在教材建設中加強相關配套指導書的編制,隨著科技水平的發展和提高,不斷對這些實踐教學項目進行更新,特別需要加強在知識點掌握、實踐應用和創新能力培養方面有重要作用的綜合型、設計型、探索創新型工程實驗項目,以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
3.2 強化實踐教學
“橋梁工程”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完成“卓越計劃”中提出的“緊密結合工程實際,突顯應用型的特色,使知識、能力、素質融為一體”的培養目標,對實踐教學部分的改革是其中一項關鍵工作。首先,在課程設計環節,可以針對常見橋型安排課程設計,比如,鋼筋混凝土簡支梁課程設計、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課程設計等。其次,在參觀實習環節,以橋的局部構件預制和施工工藝教學為主,組織學生到橋梁施工工地或橋梁構件預制廠參觀實習。
另外,按照“卓越計劃”的培養指導思想,該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中還需要加強學校和相關企業的合作,充分利用企業特有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盡可能做到讓學生在工程環境中學習工程,讓教師在工程環境中講授工程,實現加強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目標。
3.3 探索考試模式
對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和探索也是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筆者曾在“橋梁工程”課程考試模式改革中探索推行“有限開卷式”考試,即在考試前把一張A4或B5的有老師簽名的白紙發給學生,考試時允許學生將這張紙帶到考場,因此,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復習將認為考試需要的內容整理在該紙上。從考試結果來看,該考試模式達到了比較理想的效果。學生不再像以前閉卷考試復習時對一些基本概念、計算公式進行死記硬背,而是更加注重對概念的理解以及計算公式的運用,其綜合運用課本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較好實現了“卓越計劃”中加強工程能力的培養目標。
4 結語
“卓越計劃”是新世紀我國工程教育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對促進工程教育回歸工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橋梁工程”作為土木工程專業非常重要的一門專業課,基于“卓越計劃”對該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探索,對于盡快實現我國橋梁工程技術人員真正適應社會應用型人才需要和高水平工程發展創新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貴成,張明雷.“卓越工程師教育”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0,28(3):91-93.
[2]李博.培養卓越工程師:比較視野下的工程碩士培養模式創新[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4):79-82.
[3]夏建中,吳建華.卓越土木工程師培養的實踐教學環節研究[J].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10,22(5):387-391.
[4]姜福香,雷俊卿.新世紀土木工程系列規劃教材·橋梁工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