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提高博弈論的教學效果,本文在分析博弈論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基礎上,結合博弈論課程的特點,指出博弈論課程教學在講述方法上應深入淺出,運用簡潔明快的實例化建模方法,并注重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角色的特殊性。
關鍵詞:博弈論 本科教學 方法運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a)-0079-01
中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逐步向建立一個有效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邁進。要想迅速、穩定地改革和發展我國的經濟,我們必須學習和借鑒世界各國先進經濟學的理論與知識。博弈論是應用經濟學的一個分支,而正確理解、運用博弈論方法,不生搬硬套某些不同條件下產生的結論,是我們學習博弈論學的正確方法。
博弈論研究對象是以市場競爭中的主體,企業或個體之間的相互影響以及它們之間的對抗、依賴與制約作為前提與出發點,來研究主體之間的行為策略,以科學決策為依據,指導主體合理地組織生產、配置資源與開展競爭等微觀經濟活動,將現代經濟學原理和數學分析工具相結合,應用于經營決策中。它是一門現代經濟學和決策管理學的交叉學科。本科教學的目的在于使經濟管理類學生掌握博弈基礎原理、管理決策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為指導經營管理決策行為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
1 “博弈論”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博弈論在中國經濟學教育中的傳播和應用是最近幾年的事情,“博弈論”課程一般是高年級本科生教育中才開設的一門課程,其理論學習需要有一定的經濟學基礎和數學基礎。但是“博弈論”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目前中國大部分高校經濟學教師都沒有系統的學習過博弈論,在經濟學課程學習中極少涉及到博弈論的知識講解;二是,很難找到適用的教科書。博弈論方面的書籍大多出于西方學者之手,舉例研究的是西方國家的經濟問題;另外,大多數教科書中博弈的模型介紹沒有匹配的現實案例,從而導致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運用上,講授知識點有一定程度上的難度,學生不容易理解,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好。
2 “博弈論”課程教學方法的運用與研究
2.1 教材選擇應涵蓋面廣,盡量全面反映博弈論迄今為止的研究成果
一般教科書集中于介紹概念和一般性結論,更多的使用“簡化例子”而不是具體的應用,書中選擇使用的應用則是用來顯示理論的力量,并沒有對任何具體領域內的應用給出全面的敘述,絕大多數的應用來自于經濟學文獻。
而作為初次學習博弈論的本科生,一般沒有任何預備性的博弈論知識,納什均衡、子博弈完美型和不完全信息等關鍵概念。所以在選擇教材是應涵蓋面廣,盡量全面反映博弈論迄今為止的研究成果。在選擇好教材后,在教學安排上應按照由易到難順序設計,逐步展開,從而使章與章之間的跳躍變得簡單。還需要強調的是,教師在教授博弈論時必需同時自學博弈論,找到深入淺出風格的教科書也正好可以滿足自學的需要。
2.2 如何使用和解釋博弈論模型方法
2.2.1 深入淺出的講述方法
盡管博弈論已經被廣泛應用到了很多領域,但是在本科教學中,在課時安排條件限制下,教學主要應集中在那些對研究經濟問題最有用的博弈理論。重點講授核心章節:策略式博弈和納什均衡;擴展式博弈;貝葉斯博弈與貝葉斯均衡。可以略去一些技術性的小結,并加入一些從其他章節選入的應用。
因為在學習本課程前,學生都已經具備了相應的管理學、微觀經濟學、數理統計與概率論知識,教師更應該給學生傳授一種用簡潔而清晰的數學語言建立博弈論模型的方法。在講述方法上深入淺出,即涉及博弈論及其應用領域的前沿課題,又不陷入難懂的數學推導中去。
2.2.2 簡潔明快的實例化建模方法
單純的博弈論相關概念理解會頗費琢磨,要借用適量的博弈論應用模型來討論,從而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教師的教學。同時,博弈論應用模型的背后都應該是一個案例,模型本身只是將這個案例用最簡潔的數學語言表述出來。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進行博弈游戲,而這個博弈問題是學生不知所措的,因為初學者往往不知道應該使自己的模型抽象到何種地步,抽象程度低了,模型則變得復雜而不可求解,抽象程度高了,模型則失去了現實意義。即將博弈論模型中非本質的內容黑箱化。實例化建模方法的核心在于發現對產生一個有趣結論所必不可少的最簡單的假設,即構造一個具有欲得結論的最明顯、最直白的模型,而這一模型欲得結論只是對于某一個較為具體問題的回答。
為什么要強調模型的重要性?因為所研究的博弈理論主旨與選取模型風格是息息相關的。一個好的模型與一個壞的模型的區別不僅在于是否抓住了問題的要害,而且在于遮蔽在要害只上的泡沫有多少。那么怎樣使博弈盡可能簡單呢?博弈中的每個參與者通常是兩個行動中選擇一個。因為對于此類模型,我們的直覺還大有用武之地。如果行動選擇是連續的,則技術上就更為麻煩,學生就難以理解,從而無法進行博弈。
2.3 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角色的特殊性
“博弈論”課程教學強調實戰性,理論課程的教學更應強調學生角色的轉變,營造交互式的教學氛圍。經濟學課程教學有個普遍的現象,因為經濟理論涉及到數學推導與概率推算的問題,往往教師講得很辛苦,而學生理解起來一片茫然。博弈論其實完全可以沖破這個局限,因為博弈論從本質上來說是充滿了驚奇的,我們必須讓學生體會到他的驚奇所在:博弈論的目的在于巧妙的策略,而不是解法;學習博弈論的目的,不是為了享受博弈分析的過程,而在于贏得更好的結局;博弈的思想既然來自現實生活,它就可以高度抽象化地用數學工具來表述,也可以用日常事例來說明,并運用到生活中去。因為博弈時時存在,它就在你的身邊,所以學生有必要學好博弈論思想及運用,并且尋求用某種智慧來指導生活決策的方法。教師應從一個參與者的角度來描述一個博弈論情形,在講授中應重視案例應用,可以引入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有關的案例;重視學生交叉,調動學生參與博弈游戲,充分發揮其主體性。
參考文獻
[1]趙建.委托代理模型下國有煤礦經理激勵機制設計[C]//第一屆全國安全科學理論研討會論文集.2007.
[2]惠赟,劉陽.高校科研團隊激勵模型及策略分析[C]//科學學理論與科學計量學探索——全國科學技術學暨科學學理論與學科建設2008年聯合年會論文集.2008.
[3]浦徐進.本科博弈論教學過程中的案例運用[J].江南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4):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