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學素養的培養和教育,是我們在青年學生的思想和技能培訓中重要和必須的基本工作。它是我們在教育和培訓的一條主線,無論點滴、分散的個例,還是系統的理論教學中,我們必須緊緊抓住,通過潛移默化加深和引導。
關鍵詞:學 思維 科學素養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a)-0098-01
處于15~20年齡段的學生群體,其思維的發展和變化是很快的、很不穩定的,思維是發散的,對直觀的現象反映是比較強烈的。而作為今后工程技術人員的培養,科學的思維邏輯,科學的思維習慣、嚴謹的思維養成,對于今后的工程實踐活動、作業方式都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基本素養。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從能量轉換與守恒定律的教學中作一些總結和論述。
從中學開始,我們利用熱力學第一定律:△U=Q+W引入能量轉換與守恒定律的,這僅僅是一個比較抽象的認識,對該年齡段的學生來說,這種認識在其思維發展中,僅只是一個表層的淺淡反應。而在中職教育中,從做功開始,引入機械能、機械能轉換、守恒,及結合動力學的應用,還是后續的靜電學中帶電粒子的運動,全電路的歐姆定律的建立,直至回路定律的應用,都貫穿著能量轉換與守恒的思想,而這階段正是他們思維可塑性最強、思維易于發散、專注度不穩定的時期,課程的跨度在一到兩個學期,如何利用好這一段寶貴的時段,既完成教學任務,又給學生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養成一個基本的科學思維方式呢?下面我從機械能的教學做一論述。
1 機械能、機械能的相互轉換、機械能的守恒
能量:物體具有的做功本領。在機械運動范圍內,它包含兩種形式。
1.1 動能
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量。若質量為m的物體以速度v運動時具有的能量是
Ek=mv2.
現在我們討論它的引入,在一平直的公路上,汽車關閉發動機后,滑行距離s后停下來,在這一過程中,只有阻力Ff做功,或者說汽車克服阻力做功。那么,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強調的是汽車有克服阻力做功的這個能力。
同一汽車,重車和輕車它的做功能力是不同的。這是很直觀的,裝滿貨物的汽車和空車時做功的本領是截然不同的,對這階段的學生來說,是易于接受的。因此,汽車的動能與物體的質量有關,Ek∝m。這是一種直觀性的思維,在思維上會引起較深的反應。如再接合一些例子,滿載的大貨車,不容易停下來等,撞擊物體將引起巨大的破壞,將會加深這種反應。
其次,汽車的速度越快,做功的本領也越大,且Ek∝v2。而速度是一個較抽象的概念,快與慢是人們對運動物體印象式的描述。它對大多數沒有親身駕駛體會的人來說,尤其是青年學生來說,更加籠統。
這需要上思維上的一個想象,它是思維層次培養的啟蒙點。在教學中,我們采用了先直觀,烙印強烈的反應,然后再過度到想象,跳躍式的思維疊加上,使得注意力能夠非常專注。在腦海中既建立起概念來,又把其重要的因素和意義裝載在其思維中。
1.2 重力勢能
將一質量為m的物體搬離地面一定高度h后,物體具有的做功本領。Ep=mgh.
同一物體,重物和輕物搬離地面同一高度,其具有的做功本領也是不同的,Ep∝m,輕重也是比較直觀的,它的討論和動能Ek的討論一樣。也可以看到,它們在與質量的關系中是統一的、有相同的邏輯性。
其次,與高度有關,Ep∝h。高度是一個空間的概念,具有一定的空間想象,但它是一個較淺的思維認識。高與矮的認識,對青少年及成人來說,是比較直觀的。但我們的目的不在于此,而是要進行思維升華,勢能的本質是:由于物體的位置變化,而具有了做功本領,著重在物體的位置變化,無論在此的教學,還是后續的電勢能的教學,都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從思維角度而言,它反映了思維的嚴密性、統一性、邏輯性。
1.3 機械能的轉換與守恒
物體具有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稱為機械能。即:
E=Ek+EP或E=mv2+mgh.
引入一個例子,一重物從離地某高處自由下落,速度越來越快,高度逐漸減少.啟發式討論:物體的動能、勢能如何轉換?靠什么做功來實現?
顯然,在這個實例中,能夠直觀地依靠對速度、高度的變化來判斷:速度增加,則動能Ek增加,高度減少,勢能減少。這兩個相反的變化是同時發生的,它們是緊密聯系在一起,必須同時來考慮。從思維角度來看,它們是兩個思維過程,卻必須在一個統一體中來考慮,它需要一個較深的專注,一個清晰的邏輯思考。對這階段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我們在教學之中,既要注意直觀性,又要不斷啟迪,引導他們進行思維升華。
自由下落過程,僅受重力作用,只有重力做功。他們之間的轉換是通過重力做功來實現的:
兩種能量的變化△Ek=mv22-mv12,
△EP=mgh2-mgh1.
而WG=mg(h1-h2),Wk=△Ek
因此mv22-mv12=mg(h1-h2)
整理后,可以有:mv12+mgh1=mv22 +mgh2即E1=E2
或△EP=△Ek我們得到: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條件下,各個位置的機械能相等。重力勢能和動能通過重力做功可以實現互相轉換。總的機械能保持不變。
可以看到,在能量轉換和守恒的討論中,它需要建立起思維的層次來,并且有較高的專注度,嚴密的邏輯思維判斷。看似簡單的問題,對思維的訓練、思維能力的培養其實是有很好作用的,對后續的思維發展、升華是非常重要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美)庫珀,著.物理世界(上)[M].楊基方,等,譯.北京:海洋出版社,1981:158-172,93-102.
[2]東延民.中學物理教學參考[M].陜西:陜西師大出版社.
[3](美)亨普爾,著.自然科學的哲學[M].張華夏,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