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活中的學問是永遠學不完的,而生活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只是身體上的成長,關鍵是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中職語文教學,注重學生語文能力的訓練,但教學中,不能只局限在課本里,必須發展到課堂外、其他書本,走向生活、回歸生活。中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具有綜合能力的實踐人才,所以,中職語文較中學語文而言,更應注重生活化教學。
關鍵詞:中職語文 生活化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a)-0109-01
1 語文課堂生活化的理念和必要性
教育來自于生活,在教學中融入生活,實現教學的生活化,讓學生體會到生活與教育之間的聯系,這樣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并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因此,生活就是教育,教育中也無不充斥著生活的因素。我們在生活中,隨處、隨時可以找到教育的意,也可以找到教育的內容,可以說,教學與生活一樣,都具備培養人功能。語文教學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語文教育內容來自于生活,人們使用語言,通過語言生活在社會中。語文離不開人,離不開人的思維、思想感情,閱歷和素養的參與,如果與生活隔離,那語文教學就變得毫無意義,語文內容也會變得枯燥乏味,學生更會更覺不知所云。在中職語文教學開說,落實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多的吸取到知識,還可有效增加語文學科的魅力,讓學生愛上語文,欣賞語文。
2 讓語文課堂生活化的策略
2.1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法
現代語文提倡用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因為在合作互動的過程中,學生的語文能力和合作意識、團結精神都能得到提高。老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主動從那與學習,并提出不同的意見,同時能參與到其它合作活動中,在其他同學的幫助下,做到善于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和合同、老師和平共處,保持交流。為了保障合作教學的順利開展,老師應先建立合作教學機制,以多向交流為前提,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積極性的提高。
2.2 教材向生活拓展,教學內容加強開放性
語文教材是我們展開語文教學的主要資源,但也不能忽略其它有效的教學資源。語文教材的內容本就與生活息息相關,可以發現,其中不少內容都來自生活,擴展語文教學資源,以生活化為出發點,是促進教學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
2.3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中職學生與普通高中生不同,所學的知識,對學習的要求也不同,所以,老師應注重其特殊性,融入生活,將課堂教學變得生活化,讓這些基礎本就薄弱的學生能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我們應認識到,學生不再是被動的學習機器,而是獨立的,有生命了的個體,他們有思想,他們有情感,他們才是教學的主體,我們要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找到學習方法,讓他們可以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2.4 中職語文教學與生活“零距離”對接
2.4.1 融入趣味生活,提高學習興趣
由于中職學生的基礎較為薄弱,他們在遇到學習困難時,會顯得沒有自信,畏難,我們要充分發揮其主動性,提高其學習興趣,才有可能幫助學生在學習時勇敢面對,樹立自信。這些興趣點又來自哪里呢,實踐證明,興趣來源于生活,我們要將趣味生活融入語文課堂,讓課堂充滿活力。在課堂上,可以選擇一些有趣味的的生活圖片、故事、小工具等生活化的東西,或將語文教學融入到大自然中,讓學生親身體會生活的樂趣、語文的魅力。例如,講《故都的秋》一課時,我們可以使用多媒體播放《秋日私語》的鋼琴曲,然后給學生展示秋天美麗的風景圖片,使學生沉醉在一片情趣十足的秋色之中。這樣一來,學生就不僅能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還能認識更多與我們生活有關的事物。如果我們當時正身處秋天,還可以帶領學生到充滿秋意的校園中用自己的語言將美景一一描述,然后與文字中作者眼中的秋做比較,體會文字中蘊含的深意,一篇《故都的秋》就在富有情趣的語文課堂中,慢慢施展了它的魅力,吸引了學生關注的目光,增強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2.4.2 設置模擬生活的課堂教學環境
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無法再適應教學的發展,也不能再滿足學生的需求了,一種富有朝氣、有生活味道的語文教學,是我們開展高效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根據課文內容,找準切入點,創設與課文內容類似的生活情境,根據學生的不同專業還選擇教學情境。比如,在給模特表演班的學生上《雷雨》這一課時,就應激發他們的表演欲望,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表演話劇。首先,學生要自覺預習,然后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揣摩人物、道具制作、角色選擇、彩排等工作,真正到了課堂上,就要把課堂想象成舞臺,把自己想象成雷雨中的人物,教學話劇雷雨中的精彩內容,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學生通過自己的表演,感受,更能理解劇本中的人物形象,并深刻地體會人物語言和矛盾沖突。這些表演同時也傾注了學生的創造力和實踐能力,對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以及激發學生的熱情有積極作用。
2.4.3 將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未來生活結合起來
我們已經說了很多次,教材內容來自于生活,作者通過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寫下了一篇篇動人的文章,但中職學生的人生經歷有效,還無法完全理解這些文章的深意。所以我們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再現生活,也要關注未來的生活,將課堂教學內容與生活和學生未來生活結合起來。例如,在《胡同文化》中,針對大部分學生沒有去過北京、沒有見過胡同這一現狀,我就通過多媒體播放了有關胡同的圖片、信息等內容,讓單一文本接觸變立體的全方位的沖擊。學生很快進入了教學氛圍中,并開始思考、想象,胡同文化到底是什么樣的,帶著這個問題,學生開始品讀課文,找到答案。中職語文教材的每單元都有口語交際訓練的教學,老師在教導學生進行自我介紹、恰當匯報、如何打破僵局、如何贊美、巧妙提問、如何回答等話題時,也要注重訓練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口語交際,提高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為進入未來的職場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實現語文課堂與學生未來生活“零距離”。
3 結語
生活化的語文教學關注學生的課堂生活質量,它與傳統死板的教學方式不同,提倡創新和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生活。我們把生活的活水引入中職的語文課堂,讓語文課堂變得生活化,學生在生活的教學中還能感受到語文的魅力,以及自己學習語文所享受到的快樂,真正的學以致用,就要從生活化的課堂教學開始。
參考文獻
[1]方曼麗.中職語文教學呼喚大語文教育觀[J].吉林教育,2008(10):13.
[2]許芳芳.讓“生活”走進作文課堂[J].教育信息報,2003(7).
[3]沈小玲.構建生活化的語文新課堂[J].浙江教育科學,2005(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