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伴隨著高考錄取比例的不斷提高,每年有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面臨著就業,大學生畢業后能否順利的就業,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學生們在注重專業課學習的同時,還在努力通過外語和計算機等級考試,但是現在的用人單位盲目的提高用人標準,讓很多學生在學習的方向上顧此失彼,再加上用人單位對員工的團結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的看重,對于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明顯的感覺到力不從心,甚至無所適從。文章分析了參加集體運動項目在大學生就業中起到的積極作用,其中包括培養大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表現能力;培養大學生的法制觀念和公平競爭意識;促進大學生身心素質發展,另外就參加集體運動項目如何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集體運動項目 大學生 就業 促進作用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a)-0119-01
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成為了困擾社會的一個重要問題,其實根本原因不在于高校擴招,而是由于沒有形成有效的產業優化升級和高等教育質量提升的良好發展趨勢。提升大學生就業力,不僅僅需要增強外語水平、專業知識等硬實力,而更為重要的是大學生就業軟實力,如人際溝通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團隊合作精神、敬業精神等。由于高校體育課本身就具有實踐性和動態性的顯著特點,這樣一來,參加集體運動項目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就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了。
1 參加集體運動項目對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中的作用
集體性運動項目通過艱苦的訓練和激烈的比賽對抗可以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還可以培養學生集體協作的團隊精神。集體性運動訓練還具有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的人文教育功能,促進學生的人格修煉,有助于人的全面發展。從20世紀人類社會取得了巨大的科研成就中得到了證實。科學的發展需要跨學科研究的支持,需要一專多能的跨學科、復合型人才,而人才的培養靠教育,這種教育不是某一系統內辦學的專業教育,而是大教育范圍的教育。體育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集體項目訓練是體育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學生吸收體育系統內部能量,更新與完善自身能力的理想選擇。
1.1 參加集體運動項目能促進大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的增強
游戲競賽和集體性體育活動強調的是集體、團隊的力量,讓個體與群體在活動中形成良好的合作與默契關系,形成強烈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增進學生之間的相互諒解、相互寬容、相互信任。學生都比較喜歡玩體育游戲,尤其是男同學,在體育課中可以多開展體育游戲。將體育游戲與民族傳統體育相結合,集趣味性、競技性、娛樂性為一體,其實體育游戲的過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體育游戲中的團隊合作和細節。因為合作、細節更關乎成敗,這對學生以后進入社會更為重要。例如,通過足球、籃球、排球等集體項目的比賽,培養集體主義觀念,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群體意識、協作意識、參與意識。當某班級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凝聚力較弱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諸如拔河比賽之類的團隊集體活動來讓學生感覺到集體的力量,讓他們感覺到只有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才能夠取得最后的勝利,實踐證明,這樣的集體體育活動能夠不斷提升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給他們很大的教育與啟迪。隊列隊形是體育課中最為基礎的教學,但恰恰通過這個隊列隊形,卻可以培養學生協調一致、動作準確、反應迅速的能力,有利于營造住朝氣蓬勃、紀律嚴明的集體主義精神。體育教師必須有高尚的道德品質。例如,要求學生不遲到,不早退,自己必須先到操場,提前候課。要求學生穿便于運動的服裝,自己必須著運動裝。
1.2 通過參加集體運動項目培養大學生良好的職業精神
集體項目作為體育運動的一部分,除了有跑、跳、投等身體素質鍛煉的特點,還涉及到科學體系內容中的社會學、人文學、軍事學、生物學、科技學、管理學,以及體育學、競技學、教育學等等。這些無疑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積極地促進作用。另一方面用人單位對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視為有過運動訓練經歷,并具有一定體育特長的學生創造了就業機會。學生通過體育活動,能夠獲得合理與不合理、個體與群體、劣勢與優勢、失敗與成功、挫折與順利等各種體驗,教師在這種時候應該正確地對其進行教育和引導,將其升華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層面上來,提高人際交往的自信心。敬業是職業道德的基礎,是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懷著一份熱愛、珍惜和敬重,不惜為之付出和奉獻,從而獲得一種榮譽感和成就感。體育教學中可作為敬業精神教育的因素很多,例如,在體育欣賞課中,有許多我國運動員在國際賽場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感人事跡,職業運動員在職業聯賽中兢兢業業,不斷進取的比賽場面等。這些可以作為學生接受愛國、愛崗敬業教育的極好素材,學生將不但為運動員的高超的技術動作和嫻熟流暢的技術配合所折服,還會被運動員的職業精神所感動,將其作為學習的楷模。
2 結語
在當前的形式下,具有體育特長的大學生就業率明顯高于普通大學生,且相對穩定,研究者認為,具有體育特長的學生提高了畢業生的自身素質,適應了勞動力市場的需求,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用人單位接受畢業生已從“數量型”轉為“質量型”,他們不光注重畢業生在校期間的學習表現,要求畢業生學習成績要好,政治和思想道德水平要高,而且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特長。與此同時,體育運動是人力資源開發投資形式,提高勞動力質量,提高勞動效率,有體育特長的畢業生更多的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是勞動力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
參考文獻
[1]湯清泉.淺談體育教育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體育師友,2001(5):152-155.
[2]東芬,宋惠娟.體育教育現代化的含義與實現途徑[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4(2):162-165.
[3]奚大勇.加強體育教學中的健康教育意識[J].山西教育學院學報,2001(3):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