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教學主題能動性建設是教學方法的重大改革,也是高校培養目標的內在要求。指導學生利用網絡獲取最新知識,采用“試題化”方法調動學生能動性,通過課堂互動引導學生發揮能動性,設計更大發揮空間的實驗課是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 教學 能動性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a)-0122-01
高校教學主題能動性建設是教學方法的重大改革,也是高校培養目標的內在要求,又是對傳統“教師中心論”的反正[1]。如何引導大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教育工作者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探索。劉敏[2]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通過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力,加強英語學習策略訓練和改善英語學習者的學習環境等措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覃杰[3]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采取整合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模式和方法,做好課外拓展等手段來實現大學生主體性的培養。經過多年的實踐,我們也在植物資源學的教學中就如何調動大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進行了有益嘗試,取得了良好效果。
1 引導學生利用網絡獲取知識
當今社會已全面進入網絡時代,互聯網給我們帶來了海量信息。其中,學術論文數據庫的普及,使得獲取文獻更加便利,學生自主掌握新知識已切實可行。與此同時,大量信息也給我們提出了新挑戰,知識的篩選、分析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成了社會發展的強烈需求。
課程教學既要“授人以魚”,又要“授之以漁”,也既是在傳授課程基本知識的同時,又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去主動獲取相應的知識。植物資源學教學中,各類野生植物資源核心內容(包括最新研究進展)由教師集中介紹,而最新成果的詳細知識讓學生去收集總結。具體做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負責收集和整理重要物種資源的國內外研究進展(主要通過學術期刊獲得),要求對相關文獻進行歸納總結,概括出目前研究的領域、研究熱點,以及各自領域重要研究成果。要完成這一任務,學生務必閱讀所有文獻,然后進行匯總歸納,這個過程既培養了學生查詢和閱讀文獻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綜合分析和高度概況能力,同時也拓寬了課程知識,豐富了教學內容。學生總結結果要求以多媒體的形式向全班學生介紹,并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這一過程既加強了學生綜合相關知識的條理性,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最后,要求學生提交文獻總結內容,根據其完整性、條理性和科學性進行評估打分,計入平時成績。
2 “試題化”方法調動學生能動性
植物資源學每章節講授完成后安排一部分學生針對該部分內容設計試題,課程結束后做到每位學生都有一次作業任務。試題總分值根據章節知識容量由教師確定,題型應包括名詞解釋、填空、選擇、判斷和問答,各題型分值由學生自己掌控。設計一份較好的試題需要學生對章節內容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這種舉措能引導學生學習、掌握和運用課程知識。學生需上交設計的整套試題和參考答案,此項工作作為平時成績考核的內容。作業的評分依據為試題的覆蓋面、重點內容是否得到充分檢測、題型是否恰當等。
3 課堂互動引導學生發揮能動性
張連云[4]通過調查認為大學生學習倦怠的原因之一是教學方法呆板,教師缺乏教學技能,課堂上很少讓學生參與,缺乏創新。適宜的提問是調動學生能動性的有效方法,丁曉麗[5]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就教師提問的計劃策略、問題策略、控制策略和評估策略進行過系統探討。
在植物資源學教學中應充分發揮提問的功能,加強課程教學中的互動。教師提出的問題可分為三類,一類是聯系實際的問題。這類問題引導全體學生思考并回答,學生思考時要給予適當的時間緩沖,及時進行總結和分析學生給出的答案。所授知識和生活實踐緊密聯系時,以問題形式引導學生去回答可充實教學內容,活躍教學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學習到銀杏資源時,可提出問題—— 日常生活中見到過哪些銀杏開發產品和利用方式?在介紹到觀賞植物資源火棘時,提出園林建設中如何配置使用火棘?火棘還有哪些經濟價值?
二類是復習鞏固類問題。由當前講授知識聯系到前面所學內容時,隨時提出這些問題,這種做法可引導學生經常復習鞏固已學知識。此類問題要求做到每學期所有上課學生均需回答1~2次,為必須回答問題。提出問題時,指定學生回答,根據回答情況給予適當的分值,計入平時成績。
三類是提高式問題。這類問題一般應為綜合性或只有透徹理解學習知識才能回答的問題。這些問題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深度,直接告訴學生為獎勵問答題,即學生回答正確后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給予平時總成績適當加分,回答錯誤不扣分,鼓勵學生踴躍發言。
4 重視實驗教學的自由發揮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它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實踐性、研究性和創新性為重點,注重綜合素質的發展和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加強實踐教學將有利于學生轉變學習方法、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利于學生開發潛能和發展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6]。植物資源學實驗在其課程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有著豐富的內容,這對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能動性非常有利。安排實驗時,只提出要求,不限定條件,讓學生有廣闊的發揮空間。例如,與纖維植物資源理論教學緊密配合的實驗是“植物纖維的制備加工”,上課時我們只要求驗收最后的成品纖維,具體選擇何種植物,通過何種方法提取,由學生自行決定。實驗成績評定時,只要選材適當,制備提取方法正確,操作認真,均可給予高分。
總之,現在的課程教學要改變以往教師唱獨角戲的模式,形成以充分調動學生能動性為核心,師生互動,課堂和課下結合等靈活多變的課程教學模式。學生成績的評定應根據教學方式的改變進行相應調整。上述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教學方法穿插在日常教學中,并實時給出了量化考核成績,因此,在課程成績的綜合評定中應加大平時成績的比例,可以占總成績的30%~40%,甚至達到50%。這種評定成績的方法利于改變大部分學生“平時不用功、考前搞突擊”的不良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功在平時”,“重在掌握”的學習意識。
參考文獻
[1]許珍.高校思政課教學主題能動性建設的思考[J].科教導刊,2011,30:120-122.
[2]劉敏.論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2,10:94-95.
[3]覃杰.計算機教學與大學生主體性的培養[J].教育與職業,2012,14:115-117.
[4]張連云.師范大學生的學習倦怠及相關因素分析[J].遼寧教育研究,2008,12:73-75
[5]丁曉麗.大學生英語課堂沉默與教師課堂提問策略[J].運城學院學報,2008,26(3):71-73.
[6]李秋月,曹延洶.實踐教學在高校法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完善[J].遼寧教育研究,2008,12: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