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促進藥物制劑及藥學專業本科生《生物藥劑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在學習中形成科學的學習和思考問題的方式,結合藥劑學及藥學本科生教學實踐,對該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授課方式和教學經驗等方面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生物藥劑學 教學體會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a)-0225-01
生物藥劑學是藥劑學的分支學科,是藥學、藥物制劑等專業的重要專業課。生物藥劑學是研究藥物及其劑型在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過程,闡明藥物的劑型因素、機體生物因素和藥物療效間相互關系的一門學科[l]。要求學生通過這門課的學習,具備合理設計制劑處方、科學評價藥物制劑質量、科學制訂給藥方案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為從事制劑研究和應用工作奠定基礎。使用由梁文權教授主編的“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與藥物動力學合為一門課程,其教學過程涉及《藥劑學》《藥效學》《藥理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等多門學科的內容;教材內容豐富,實用性強。傳統的以講述為主的教學模式往往是枯燥乏味且起不到很好的效果,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難使學生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對如何講好《生物藥劑學》這門課程[2],筆者總結了自己和同事們的教學經驗,體會如下。
1 教學內容
本課程內容分為概述、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幾個部分。概述部分著重介紹生物藥劑學的概念,生物藥劑學在藥劑學科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發展。藥物的吸收是本課程的重點之一[2],內容包括口服藥物的吸收和非口服藥物的吸收。這一部分教學中,除重點闡明的相關基本概念外,對口服藥物細胞膜轉運機制及口服藥物吸收的影響因素進行詳細講解,非口服藥物的吸收部分在口服藥物吸收內容的基礎上從給藥途徑的角度以各論的方式分別闡述,此部分對內容應進行精選,精講了幾種最常用的給藥方式的吸收,如注射給藥、皮膚給藥、口腔給藥的吸收等。藥物分布的內容同樣是從基本概念入手詳細闡述組織分部與藥效、化學結構以及藥物在體內蓄積的關系,了解藥物在體內各組織中分布的情況,簡要闡述影響藥物分布的種種因素,此部分的內容從邏輯和層次上與藥物吸收的影響因素非常相似,只需簡單介紹即可。藥物的代謝內容相對較少,重點比較突出,首先是參與代謝的酶的種類及其在體內的分布情況。其次,代謝反應的類型只需從總體上把握即可。再次重溫了前面的內容。藥物的排泄重點講藥物的腎臟排泄和膽汁排泄,其中腎臟排泄的機制是學生需要重點掌握的內容。藥物吸收、分布、代謝及排泄的研究方法為學生自學內容。通過對以上課程內容的精選,既保證了課程體系的完整性,又顯現出各個章節間的相輔相成,讓學生感覺內容豐富而不雜亂,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2 授課方式
本院的《生物藥劑學》課程采用PPt課件教學。該教學模式將抽象的概念直觀化,復雜的作用機理簡單化,同時輔以鮮明、生動的圖畫,總體上受到學生的廣泛好評,也使教師從整堂課的“寫擦”中解放出來;以往的授課方式完全采用老師邊講邊寫板書的教學模式,很容易造成老師和學生心理上的疲倦,由于教學過于死板,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而多媒體教學是實現課程改革的有效途徑,在學時數不斷減少的情況下,要保證每一節課有足夠的信息量,在課堂上須爭分奪秒,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電腦掃描、數碼相機拍攝等手段制作PPt圖片進行授課,文字、圖形、色彩甚至動畫融為一體,教學效果大為改觀。為此,我們把生物藥劑學內容制成多媒體課件,以現代多媒體教學方式授課,深受學生的歡迎,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另外,除了上述教學手段的“現代化”之外,教師主觀上的教學風格和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尤為重要。這里所講的教師主觀上的教學風格主要指教師個人的言語風格以及與學生間的互動情況,如有的人講課熱情澎湃,抑揚頓挫,風趣幽默,而有的人可能講課如一湖春水不起波瀾。雖然大學生已經具有了足夠的自學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同樣必不可少。有筆者認為課堂提問是中小學生式的講課方法,顯得幼稚,對此我們不敢茍同。大學課堂也可采用問答的方式教學,在講課過程中以集體或個人形式回答教師提出的各種關鍵性或者概念性問題仍行之有效,這是調動課堂學習氣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提問的過程中可強化和加深學生對概念或疑難問題的思考、理解和記憶。需強調的是教師的提問需在輕松、愉悅氣氛中進行,讓學生毫無思想包袱,無論對錯,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尤其對容易錯或易模糊的概念性和疑難性問題,課堂上的問答方式尤為重要。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方式很多,不僅限于此。例如,針對某一問題或事例,可讓學生自己調研文獻,教師組織課堂討論或者進行角色互換,鼓勵學生上臺講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3 建立教學效果反饋機制
為了更好的與學生溝通,掌握和了解學生對教師授課的意見,我們采取如下幾種方法:一是建立聯絡人制度,每班選派一名代表(一般為學習委員),作為學生與老師間的溝通者,負責收集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并及時反饋給老師;二是向學生發放不記名征求意見表,學生認真如實填寫對老師授課內容及授課方法的意見或要求;三是老師經常深入到學生中與學生面對面交談;四是通過各種通訊方式溝通,學生可通過電子郵件等方式把意見及時反饋給老師。通過采取上述方法增加了師生間的溝通渠道,縮短了師生間的距離,增進了師生間的感情,提高了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效果。
4 考核方式
課程的考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效果直接相關。本院的生物藥劑學課程是藥學、藥物制劑等專業畢業班的重要專業課,針對畢業班學生普遍面臨考研擇業等現實問題,部分學生學習注意力轉移,面對多門專業課同時開課從心理上存在浮躁情緒,上課不如低年級時踏實,學習積極性也有所降低。這時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不僅對學生從心理上產生約束,而且可有效改善部分學生學習注意力轉移的現象。改變傳統期末考試成績決定一切的考核方式,建立更重視過程的成績評價體系。除了傳統的期末考試成績外,把每次問答或課堂作業及考勤情況都計入平時成績納入綜合成績評價體系,期末考試成績并不占有很大比重。筆者認為在生物藥劑學這門課程中,進行上述教學模式及考核方式的改良,有利于藥劑學等專業學生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梁文權.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73.
[2]周小雅,容淼,楊紅寧,等.生物藥劑學教學策略與反思[J].藥學教育,2007,23(3):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