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強師德建設是提高高校教師隊伍素質與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國家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要基礎。當前,我國高校在師德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依然存在不足。根據新形勢對師德建設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高校應該有針對性地加強師德建設。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國高校師德建設存在的優勢與不足的基礎上,對美國高校的師德建設進行了研究,聯系實際,深入分析,對我國高校師德建設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高校師德建設 啟示 要求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a)-0229-02
當前,我國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出現了很多新情況、新問題,這給高校德育工作帶來了新的壓力和挑戰。作為高等教育工作者,應該切實加強師德建設,與時俱進,密切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對在校大學生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進行深入分析,以高度負責的態度,應對高等教育大眾化、多元化發展帶來的新情況,為國家培養更優更多的建設者做出應有貢獻。
1 深入研究,查找不足,我國高校師德建設的現狀分析
近年來,我國一直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積極加強教師道德建設。在國家的大力倡導下,我國高校師德建設正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我們應該清醒認識到在師德建設方面依然存在不足。
1.1 我國高校師德建設目前取得的成果
(1)有效規范了教師入職機制。
目前,各高校都已制定了嚴格的教師任職和聘用標準,實行崗位準入機制。高學歷要求便是高校教師聘用標準中的基本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引導了高校教師不斷學習、不斷進修的方向。在滿足了學歷層次、學術成就、工作經歷等基本任職條件后,再通過嚴格的評審程序,才能正式成為一名高校教師。
(2)有效營造了和諧師生關系。
高校教師已經意識到,他們有責任、有義務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長處以及有潛力成為對社會有價值、有作用的成員,也意識到教師的工作應該是激勵學生的探索與創新精神,鼓勵學生對學識的自由追求,鼓勵他們獲得各種富于思想性的知識,和諧的師生關系已基本建立。
1.2 我國高校師德建設目前存在的不足
(1)師德建設的主體參與不夠。
在師德建設工作中,還存在教師主體參與性不高或態度消極等問題。同時,極個別的高校教師只注重個人發展,不關心他人進步,缺乏團結協作意識與敬業奉獻精神;也有的教師因個人在工作或生活中產生的壓力等問題影響工作情緒。此外,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業務而輕視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傾向,師德建設的教育效果不理想,師德建設的相關制度等未能普遍實行,師德建設的成效也就微乎其微了,嚴重影響了師德建設工作的開展質量[1]。
(2)師德建設的制約機制不強。
在開展師德建設工作時,許多高校對教師缺少師德監控,或監督、激勵機制不健全,都會導致師德建設的效果不夠理想。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監督制度虛置,沒有強調執行;第二,監督體制不完善,監督主體消極不作為;第三,獎懲制度比較空泛,師德表現情況在教師職稱評聘時往往被忽略,對教師違反職業道德的處罰缺乏統一的法律依據,碰到具體的違反師德行為就難以做出有說服力的處罰[2]。
2 他山之石,取其精華,國內外高校師德建設做法比較
我們以美國為例,美國擁有世界上最發達的高等教育體系,在師德建設方面取得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關注與借鑒。
2.1 師德建設的規范相對完善
在美國,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教師與同事等人際關系的處理準則和教師自身對其職業道德要求的理解與踐行,是以法律所規定的公民權利與義務為基礎建立的。在我國,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只停留在對教師的“人格期待”這一層面,這種要求只是一種期許,缺乏強制性。因此,我們應當通過法律途徑來制定教師職業的道德規范,使教師充分認識到,如果違背了職業道德規范,不僅涉及道德問題,而且涉及法律問題,進而養成在法律的意義上強化自己職業道德意識和行為習慣。
2.2 師德建設的模式相對靈活
美國高校建立了許多專門促進師生間交流的渠道,從模式上做到了多樣化,靈活性與時效性兼具,促進師德意識的提高。教師能夠主動地將理論轉化為實踐,把遵守條條框框變成自身自律的準則。而我國師德建設基本上都是按照固定模式進行,教師的行為規范只是不超越所規定的條條框框而已,即最低標準,所以很難做到真正發揮教師的自律作用。在我國高校內,師生間的交流還不夠順暢,教師有時難以深入了解學生的想法和要求,缺乏為學生奉獻的主動性,有礙師德建設的深入發展。
2.3 師德建設的方法相對豐富
美國高校在師德培養方面,采用了直接與間接相結合的方式,以主觀意識提高與客觀環境促進相結合的方法,使其師德教育豐富而有效,讓師德建設與教師、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亦是日常生活,亦是師德提高。師德要給教師正確處理師生關系和教師之間關系提供有效的幫助和指導,否則師德就會淪為一種虛偽的說教和宣傳[4]。我國高校目前的師德教育還主要以“灌輸”為主,常采用正面說服的方法,并不能很好的內化為教師的自覺行動,所以“知行脫節”的現象依然存在。
3 聯系實際,突出重點,我國高校師德建設新方法初探
根據新形勢對師德建設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高校應該結合實際,查找不足,有針對性地加強師德建設,可以嘗試從以下六個方面入手。
3.1 以敬業奉獻為核心,塑造教師的價值觀念
新時期加強師德建設的要求越來越高,已不僅僅局限于遵守師德建設的相關規定,更重要的是從內心熱愛教育事業,并且具有崇高的奉獻精神。高校應該不斷深化教育,使每位教師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從而自覺加強思想理論和意識形態教育,并付諸行動于實際教學之中。由于教師肩負著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責任,所以教師的工作極其辛苦,社會的未來掌握在教師的手中,教師應當以社會責任為己任,無私奉獻,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用自己的示范行為和人格力量來教育和感化學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3]
3.2 以關愛學生為原則,引導教師的工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