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技工學校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各種新教學方法應運而生,行動導向教學是其中之一,同時深受職業教育行業的歡迎。因此,探討行動導向教學法對推進技校教學改革有重要意義。本文首先指出了傳統教學法存在不足之處,明確了行動導向教學法運用的重要性,最后探討了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汽修專業的實踐運用流程,為推動汽修專業教學改革起借鑒之用。
關鍵詞:行動導向教學法 汽修專業 實踐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a)-0174-01
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界對國外許多先進教育教學思想和理念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其中包括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經驗和新教學形式,尤其是“行動導向”的教學組織形式,逐漸為我國廣大職教領域里的教師、管理者和研究人員所接受,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改革話題。那么,所謂“行動導向法”,是指在老師的精心設計下,按照職業、崗位工作過程來確定學習領域,設置學習情境、組織教學活動,引導組織學生心、手、腦并用,形成教與學相結合。充分體現身體力行獲取知識與技能,自行完成學習任務,自行進行反饋和評價的新學習方法。與此同時,行動導向教學中的教學組織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中心,一般多以小組學習形式進行。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和想象力,強化學習過程中的合作與交流。這過程中,教師不再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來傳授教學內容,而是以咨詢和輔導為主,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發現式的學習??梢姡袆訉蚪虒W法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培育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筆者將行動導向教學法《汽車維修與故障排除》的專業課教學上作出實踐運用,經過兩年的不斷實踐和探討,做出以下歸納成文。
1 傳統教學法存在不足之處
技校汽車維修教學的授課方式往往是先按照課本章節安排進行技術理論講授,然后分章節進行實踐教學。雖然按照教學大綱要求,能夠完成教學環節中的理論、實訓的全部教學工作,但實際上往往存在學生在學習理論時,只局限于每節課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識,并不能將知識進行融會貫通,對汽車結構缺少感性認識,難以完成知識結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其結果多是理論掌握不牢,實訓與理論要求嚴重脫節,效果較差。
2 行動導向教學法運用的重要性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以“行動導向驅動”為主要形式,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從完成某一個“任務”著手,通過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從而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采用“行動導向”教學,將工作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作為任務,變抽象為具體,讓學生樂于去操作和掌握。當學生完成了某一任務后,內心就會產生一種成就感,形成一股沖擊力,這種力量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還提高了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的興趣。將行動導向教學法引入汽車維修教學中,切實地做到教、學、練合一,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有效地解決了設備少導致的分組大、學生等待時間長和實訓操作時間短的矛盾;同時,有利于開展課題教學等活動,進一步緩解了專業教師配置不足的問題。
3 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實踐運用流程
3.1 確定教學目標,編制任務書
首先,教師要認真備課,確定教學目標,圍繞目標將設計任務并編寫任務書。任務的大小和深度要認真設計,它是整個教學環節成敗的關鍵。接下來,教師分解任務并合理地分配給學習小組。小組接受了任務后,在組長的帶領下主動提出問題并找出解決方法。教師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給予指導。任務完成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點評,將相關知識點進行總結,強化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進一步理解與運用。
3.2 根據學生情況,分配任務
行動導向教學要求教師結合教學目標設計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把大任務分解成小任務下達給各學習小組。教師要分層次地給學生下達行動導向。如果教師下達給學生的行動導向過于容易,學生會認為沒有挑戰性而失去興趣;如果教師下達給學生的行動導向太難,學生則又會產生自卑心理,從而失去學習的信心。所以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配不同層次的行動導向,讓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嘗到成功的喜悅,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以汽車發動機點火系故障診斷教學為例,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時第一步可以圍繞以下幾個問題設計任務書:(1)汽車故障診斷的基本原則;(2)點火系典型故障的類型;(3)發動機工作狀況分析,判斷故障類型。在完成故障類型診斷后圍繞深層次問題設計更加詳盡的任務書:(1)發動機不能起動診斷步驟;(2)發動機熄火診斷步驟;(3)發動機怠帶不良診斷步驟……
3.3 完成任務
在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情況、特點等將學生按每六人分成一組,每組指定一名組長。組長對成員指定不同角色,分別承擔查閱資料、檢測故障、記錄數據、綜臺分析、演示講解等相應任務。第一個任務書下發后,教師演示汽車發動機起動情況,各小組根據發動機狀況進行故障類型分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書。接下來各組依次講解本組分析的過程和結果,教師組織其他小組進行評議。評議結束后進入第二階段,根據各組分析故障類型的結果,教師給各組下發不同的任務書。安排各組依次進行實車試驗,按步驟診斷、記錄試驗數據,分析故障原因并排除故障。在完成任務這個過程中,通過任務下達和小組分工配合,教師實現了分層次教學,達到了因材施教和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通過學生分組實訓操作,在教師指導下共同完成任務。小組成員間團結、協作,師生關系發生了很大變化,教師成了指導者、協調者。整個教學活動學生都是處于積極參與狀態,而不是被動的接收,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3.4 講評
任務完成后,教師根據各組完成情況,隨機抽取小組所完成的任務依次進行展示,每組展示時間不超過5分鐘。鼓勵講解員將本組成果大膽地講解給全體同學聽,教師也要認真聽講,注意挑錯。同時,要允許并鼓勵學生積極發問或發表不同見解。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成果,切記不要在學生面前評論誰對誰錯,任務完成與否應看整個過程的進行情況。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生對成果進行討論,找出規律特點,并對學生成果做出積極的評價,增強小組集體榮譽感。
4 結論
總而言之,行動導向教學法其實是一種實踐導向,是學生用腦、心、手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法,是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能力本位(人的發展為本位)的教學。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一種全面有效地推進學生積極參與、老師下達任務、學生自己動手來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筆者在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應用到汽修專業課的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行動為導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把教學過程設計成學生為主角的學習活動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把教學與活動結合起束,讓學生在活動中自主地學習,通過活動引導學生將書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因此,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一種新的教學法,而這種新教學方法仍需要我們一線教師不斷地實踐和探索。
參考文獻
[1]伍靜.淺談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汽車保險與理賠》教學中的應用[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8):29.
[2]楊德慧,諶斌龍,張麗新.行動導向教學之我見[J].職業,2011(29):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