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酒的導入與推廣,與大多數企業的傳統營銷思維有一定的差異,必須引起重視,否則這種新品推廣的轉型只能是滿足階段性區域市場之需,很難持久。
小酒早幾年始終是部分酒企所鐘愛的產品類型,如二鍋頭、勁酒、酒中酒霸等都在全國市場或部分區域市場取得了很好的業績,也打造了一部分忠實的消費群。
其實可以說規模以上酒企都或多或少有小酒產品,但多為個別區域銷售,或作為高端產品的搭贈、免品使用。
去年以來,隨著行業發展格局和外部環境的變化,小酒又重新受到了企業的重視,但小酒的導入與推廣,與大多數企業的傳統營銷思維有一定的差異,必須也要同步引起重視,否則這種新品推廣的轉型只能是滿足階段性區域市場之需,很難持久。
小酒的分類如何界定?
一般而言,業內將單支瓶容量低于450ml的都可以叫小酒,常見的規格有375ml(茅臺)、300ml(江小白)、245ml(小寶)、200ml、180ml(五糧醇)、150ml、125ml、100ml和50ml等幾種。但市場上最常見的銷售的成品酒以100m、125ml居多,50ml多為免品贈酒。
推廣何種規格,要根據當地市場主流消費規格和消費者自飲、聚飲的需求和飲酒氛圍而定,不能一概而論。
有一個概念要搞清楚:
小酒的包裝成本絕不是隨著規格同比例下降,瓶子成本壓縮的空間有限,而瓶蓋成本更是差異不大。
小酒更接近快消屬性,強調深度營銷和人海戰術。
如果沒有高執行力的區域營銷團隊,以及適配的經銷商資源,區域市場難以有效覆蓋和拉動。
通路建設必須先從CD類餐飲渠道開始。
由于小酒的即飲現場需求,小酒的市場氛圍營造,必須首先從餐飲渠道做銷售拉動。但這又是一般經銷商比較難以接受、難以耐得住寂寞的渠道,沒有餐飲網絡渠道的經銷商很難積極主動地重新打造餐飲網絡推廣小酒。
小酒不是只針對年輕消費群。
目標消費者相對而言較為寬泛,比較集中的是年輕消費者、收入較低的重度飲用者,也有一部分中高收入群體在與朋友小范圍的聚飲中也會選擇小酒。因此小酒的推廣手段要綜合考慮上述消費者定位。
小酒更需品牌主張的精神屬性,給消費者一個即飲現場的氛圍和理由。
正因為即飲現場的便利性、隨意性需求,除了消費者明確自點勁酒、二鍋頭外,大多數消費者有時會告訴店老板,來一瓶小酒,這是的推廣關鍵,一是店老板的推廣和介紹積極性;二是店內品牌氛圍的營造,是否能夠引導消費者愿意嘗試或自點。
在即飲現場之外,可以用小酒產品的時尚禮盒裝,通過社會化營銷與目標消費者多元溝通,將粉絲轉化為消費者,并結合O2O實現線下服務與配送。
需要提醒生產企業的是,如果要大規模推廣小酒,必須要投資上馬專用的小酒灌裝線。
傳統的成品灌裝線無法全自動化灌裝小酒,大多數酒企原來生產的100ml或125ml的免品小酒,多數工序全靠人工完成。因此,酒企在進入小酒市場前,需要考慮內部的生產資源與上述要求是否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