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經理人”按字面意義和中國就業的實際狀況解釋,“職業經理”是以經營、管理為職業的專業化人群。“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可以說是職業經理人的普適性邏輯,而不論企業的成敗在多大程度上是由經理人自身造成的。換句話說,當投資者和公眾對職業經理人的能力進行評價時,往往忽略了宏觀經濟狀況和行業景氣程度,因此很容易造成過高或者過低的判斷。從第一批職業經理人空降酒水行業至今,十多年時間過去了,曾經是酒水行業里一道亮麗風景的他們,如今又是怎樣一種生態?他們又有著怎樣的思考?
職業經理人之路—刀鋒上的游走
職業經理人要在國有資產背景的企業里生存,打一個經濟學上常用來描述最優增長率的比方,即好比在刀鋒上游走,一邊是我行我素特立獨行,只顧尋求企業利潤和自身報酬的最大化;另一邊是唯唯諾諾戰戰兢兢,只求與國有控股方搞好關系以謀求自身位置的穩固。而位于刀鋒上的最佳路徑則是兼顧企業、國有股股東和職業經理人自身的利益,把握好彰顯管理個性和維持各方面關系之間的平衡。然而這種兼顧和平衡是很難長期把握的,一旦經理人偏離了這條最佳路徑,就可能陷入或者業績出眾卻遭到廢黜,或者八面玲瓏卻業績平平的陷阱。職業經理人如何才能在國資背景的企業里更好地生存下去,換句話說,職業經理人怎樣才能在刀鋒上更加自如地游走,這需要來自投資者、國有股股東和職業經理人幾方的共同努力,三者缺一不可。
可以推斷,這主要是因為他們與國有控股方的利益沖突使然。利益沖突的關鍵在于職業經理人的薪金和分紅遠遠高于國有控股方高管人員的薪酬,當公司經營業績斐然時,這種不滿情緒尚可以隱而不發,一旦公司業績大幅下滑,且不論業績下滑是否與經理人有直接聯系,這種情緒就會猛烈迸發出來,從而造成職業經理人或者隱忍妥協或者憤而出走的局面。
酒業職業經理人—不斷熬制的一鍋濃湯
酒行業職業經理人,最大的潛能是發揮自己的優勢,標準低不代表個人能力不行,好的職業經理人是抗壓能力超強的,做事干練、效率高。未來發展多培育新人,將各個領域推廣。
“勤奮和堅持”是職業經理人成敗的關鍵。就像挖井,如果不能深挖,淺嘗輒止是挖不到水的。職業經理人也一樣,不深入一個企業,一個市場,一個領域,并堅持深入下去,那么對于經理人而言,其積淀必然不夠,能量的釋放必然不足,職業生命力也必然不強。白酒業是一個很耗精力的行業,會強迫你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就像穿上電影中那雙神奇的鞋子一樣,想停也停不下來,時間久了,會有深深的疲倦感。比如30歲的時候經理人在思考自己應該怎么做,明白了是為了自己而奮斗。到了36歲的時候,又思考未來的路該如何走,直到40歲,這種思路更加清晰。這個時候的經理人,已經不再像多年前一樣想著抱著一箱酒去酒店鋪貨,那種激情已經沒有了。所有的經理人應該都是一樣的,一定要及時思考或者轉型,只有這樣才能保持精力和激情,才能在行業里做得更好,或者轉型后自己的思路更清晰。
白酒利潤高、流通相對較快,所以白酒行業職業經理人的待遇在大部分行業當中算高的。現在拿百萬年薪的省級經理都不在少數,何況總監級的。老板是否放權,在于經理人的品性,不在于老板,受以招商為工作目的的影響,白酒行業人員的流動大多來自本行業,所以白酒行業的職業經理人生存的狀態其實很舒服的,薪資高、壓力不大(機制不健全)。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燈看著我,我看著燈—這是銷售員的寫照,但不是酒行業的。雖然都是職業經理人,制度的制定者和制度的執行者不是一個層面。
猶如婆媳關系—老板VS職業經理人
職業經理人,只有把老板當親人,任何事情站在老板角度去思考、站在自己位置去執行、榮耀歸于老板,一兩年考核期過后,老板才能把你當親人。酒業的職業經理人其實比較浮躁的。職業經理人的命運,很多時候不是取決于自己,而是老板是否會充分放權,不是讓經理人成為擺設。
首先,老板的職業化心態決定了職業經理人階層的發展。其次,才是職業經理人的個人職業化發展。最后,職業化的成熟最終體現在職業經理人評價體系的形成。職業素養的修煉,一是職業技能的提升;二是職業道德的堅守——什么要堅守?對老板負責;恪盡職守;勇于擔當;堅守底線。最后是職業心態的確立:勇于堅持;不斷充電;把握機會。套用當年江澤民做三講(講政治、講正氣、講學習)來看,職業經理人同樣要堅持三講。但這里的政治指的是企業政治生態。什么是講政治?政治紀律、政治組織、政治敏銳性、政治鑒別力。對職業經理人同樣需要。我們也可以把政治換成“職業”二字,即職業紀律、職業組織、職業敏銳性、職業鑒別力。
其實說一千道一萬,個人的悟性是基礎,融入企業生態是關鍵。至于老板放權與否,各個企業不盡相同,不能一概而論。權力是把雙刃劍,把握住一點:授權有序,用權有度。正因為是有限的信任,才要建立有序的規則。就像我們提出有限執行力一樣,老板對經理人也是有限的信任。關鍵是,你如何把握好這個有限的信任,在有限的空間內遵守老板制定的游戲規則、監督體系,將分內的事情做好。老板規劃,職業經理人執行。老板不好出面的,職業經理人必須把他扛下來。老板放權了職業經理人才有發揮空間,把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酒業的職業經理人貌似都很輕松,白酒行業的經理人是最累的一個群體,基本沒有節假日。
小結:費力未必討好,視角差異產生矛盾
老板是拿望遠鏡看問題的,經理人在某些時候,還是拿放大鏡看問題的,矛盾不可避免。如果經理人能夠站在老板角度也用望遠鏡看問題,矛盾相對會減少。很多經理人責備老板不放權,其實是經理人沒有拿出足夠的證據證明自己的人品。老板既然選擇了他,相信大體對其技能是認可的。但不代表對人品的認可。全面放權,老板擔心受損失。消費者有權用腳選擇服務質量,也有權選擇這個企業的效率,因為企業有盈利,要反饋給消費者。利益均沾,是代表先進生產關系的。經理人的立足之本不是老板放權,而是構建老板和團隊都滿意的生產關系。
職業經理人與時俱進,能與老板合拍,能發揮出自己的管理水平,能帶領團隊不斷進步,那樣的感覺應該是不錯的!
其實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職業經理人的心態,要做好隨時走人的打算,就是危機感。誰都不想換,但是目標與指標考核永遠是高懸于頭上的一把劍。當老板與股東還是比較理想的出路。做白酒的匪氣比較重。
反思:12個字 化解企業內部經理人矛盾
一名高級職業經理人在企業組織內部的矛盾沖突中如何做才能立于不敗之地?12個字,頂天立地,兼顧左右,惠及全員。頂天是指支持老板,立地是站在公司的角度考慮問題;兼顧左右是指照顧到各方的利益及感受;惠及全員是指所有的決定要使全員中盡可能多的人得到實惠。
職業經理人一是敬業,二是能力,老板一是信任,二是放權分利。其實中國古代的職業經理人制度就很好,東家和掌柜。職業經理人在很大程度上本來就是半個老板,不是規則的規則,職業經理人擔待。臨陣換帥這是企業最不愿意看到的。如果按照現在的經濟狀況,企業還是把指標放得那么高,估計會成走馬觀花了。
白酒職業經理人—開啟職業規劃
白酒職業經理人目前呈現兩種生態,一種是腦力打工,與其他行業經理人一樣,不需要自己創業,只作為高級打工者身份出現。另一種則在積極醞釀或實施轉型,做創業者。
投資者和公眾在對職業經理人的能力進行評價時,要綜合考慮經營環境、宏觀經濟、行業景氣、企業資質等方面的因素,避免將企業的成敗完全歸結為經理人能力的極端做法,從而給經理人帶來不可承受之重。尤其在中國這種流行英雄主義和成者王敗者寇邏輯的社會里,要避免集體非理性的造神運動,做到對職業經理人的能力作出客觀、公正和理性的評價。
職業經理人在接受國資背景企業的工作合約時,就應該充分認識到國有企業或者國有控股企業的獨特性。在國資背景企業里工作,和在外資企業和私營企業里工作相比,職業經理人面臨的約束更多,壓力更大。
如今,行業里的職業經理人最可悲的地方在于,只有眼前的利益而沒有未來的利益。為什么這么說?這與白酒業有關系。企業需要的是經驗和智慧,但是白酒這個行業成才快,技術含量低,淘汰也快,老板聘請人才也容易,不像其他行業人才難覓。心態浮躁,已成為這個行業的通病;老板的心態浮躁,導致職業經理人、員工都心態浮躁,導致職業經理人沒有長期做下去的決心。以至于大家產生這樣的感覺,職業經理人似乎成了白酒企業短期的賺錢工具。
小結:切莫冀望“一招鮮吃遍天”
作為酒水行業職業經理人,如果在職業生涯不能及時轉型是很危險的。1999年的時候,白酒業剛剛開始熱鬧起來,廣告時代結束,終端為王時代到來,酒店買斷風潮興起。當一個時代開始的時候,經理人需要把握機會,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但是當一個時代過去的時候,意味著一種新的營銷手法和模式的出現,經理人就需要積極思變,至少是思路上的變化。就這一點而言,經理人必須有前瞻的眼光,不要冀望“一招鮮吃遍天”,而是要有深厚的內功做支撐,隨著市場、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思變。
后記:酒業職業經理人信條—思變
作為領導者主要任務是正確決策,搭好班子,帶好隊伍,然后把事情交給明白人做。作為管理者主要任務是制訂計劃,組織實施,監督執行。領導者做選擇題,管理者做必答題,領導者做正確的事,管理者正確做事,領導者是孤獨者,管理者是領頭羊,領導者是道家佛家,管理者是儒家法家。
即便是職業生涯如日中天的時候,職業經理人也不要恃才自傲,而是在非常清醒地做好自己本分的同時,積極地尋求職業生涯突破。雖然,就角色而言,雇傭兵已經不僅僅是職業經理人的代名詞,但是通過職業經理人這一職位的檢驗,對于以后轉型的思考和行動,不難看出,并非酒業職業經理人本身存在什么問題,并非職業經理人的作用無足輕重,實際上,取決于經理人的心態。隨著酒業的快速發展,隨著行業的進一步規范,職業經理人未來的作用會比過去十年可能更為重要。當一個時代開始的時候,經理人需要把握住機會,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當一個時代過去的時候,經理人就需要積極思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