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秀的領導團隊是企業成功發展的基石。低效的管理,輕則造成企業效益低下,重則導致企業陷入虧損。據有關部門對2000多家虧損國有企業調查,其中由于經營管理不善造成的虧損占2/3以上。
國企如此,上市酒企也不例外。那么,哪些酒企的管理最為出色呢?《投資者報》研究院根據公司的管理費用率評選出最佳管理和最差管理類酒企。
所謂的管理費用率,就是企業的管理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這個比例越低,說明企業在取得相同營業收入的前提下,所耗費的管理費用越少。這也意味著,企業的管理效率越高。
在具體評選過程中,我們選取了過去三年(2009年~2011年)企業的平均管理費用率以及2012年前三季度的管理費用率,將兩者按照各50%的權重進行加權平均,得出企業最近幾年的綜合管理費用率。這一數值越低,表明企業的管理效率越高。
最終結果顯示,有9家上市酒企的綜合管理費用率低于6%。其中,張裕A和青島啤酒的管理效率最佳,他們的綜合管理費用率分別僅有4.05%和4.75%,遠低于9.13%的行業均值。
在葡萄酒企業中,張裕A的管理費用一直居高不下,但是由于其營業收入較高,所以其管理費用率在行業內一直偏低。2012年前三季度,其管理費用率僅有3.59%,同比下降了0.61個百分點。
作為目前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葡萄酒生產經營企業,張裕A的規模效應有效降低了其管理費用率,從而提升了其管理效率。
不過,從投資價值來看,目前張裕A和青島啤酒兩家公司的PEG均高于1,短期有所高估。這主要由于公司業績不佳所致。近年來國外葡萄酒企業紛紛加快了搶占中國市場的步伐,國內葡萄酒企業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作為行業龍頭,張裕A也受到了不小的沖擊。2012年中期,其營業收入出現自2002年以來的首次下滑。10家機構對張裕A的業績預計顯示,其2012年度凈利潤相比上年將小幅下滑3.51%。未來,張裕A需要在保持管理效率的同時,提升盈利能力。
在上市酒企中,管理效率較低的企業有ST皇臺、中葡股份、通葡股份等,其綜合管理費用率均在20%以上。其中,ST皇臺的管理費用率高居29家上市酒企之首,達21.52%。這意味著,這家公司逾1/5的營業收入被管理費用吞噬。因此,該公司當選管理效率最低的上市酒企并不為過。
此外,我們將塑化劑事件的核心主角酒鬼酒也納入管理效率最差的公司。去年11月,酒鬼酒部分產品被曝出含有塑化劑后,其業績和股價雙雙下跌。此事件后,公司去年第四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65%,股價也從61元一口氣跌到了27元附近。
在該事件爆發兩個月后,其多名高管被“下課”。2月5日,酒鬼酒發布公告稱,收到董事長王新國與董事、副總經理王俊的書面辭職報告,而其正常任職期限應到2014年7月28日。分析人士指出,或許是塑化劑事件讓酒鬼酒大股東中皇集團對公司管理層產生不滿。
塑化劑事件帶來的陰影已使很多消費者對酒鬼酒望而卻步。安信證券預計,公司2013年~2015年的收入增速分別為-13.3%、14.6%、18.6%,凈利潤增速分別為-35.9%、26.6%、24.6%。
獲獎企業點評
《投資者報》首席研究員 李清竹
最佳管理獎
張裕A
公司建立了一整套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一方面保證了產品安全性,另一方面杜絕了損害中小股東權益的關聯方交易、違規擔保、同業競爭等事件,在保證經營高效運轉的情況下,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內耗和支出。
張裕是我國葡萄酒行業的領軍企業,具有明顯的品牌優勢,在優秀管理能力的助推下,公司的未來依然值得樂觀。公司近三年的管理費用率只有4%,在所有酒類上市公司中是最低的,對于一家年銷售額達60億元的公司而言實屬不易。
青島啤酒
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啤酒企業,青島啤酒的企業管理在長期積累中越發完善和有效,形成了一套得以落實執行的企業管理制度,有效降低了質量安全事故以及損害中小股東權益事件發生的概率,更重要的是,避免了不必要費用支出的發生。
青島啤酒是中國啤酒行業老大,年銷售額超過200億元,幾乎是燕京啤酒的兩倍。公司的綜合管理費用率為4.75%,管理費用的控制能力在酒類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二,而燕京啤酒的這一比率高達8%。
最差管理獎
酒鬼酒
作為塑化劑事件的主角,酒鬼酒暴露出了公司在產品質量控制方面的薄弱,同時也反映了生產工藝與行業領先者的差距,事后,公司董事長等高管被迫辭職。
盡管公司的銷售額數據依然出色,增長情況相當不錯,但塑化劑事件嚴重影響了品牌美譽度,并將在很長時間內無法完全修復。總體而言,此次事件是導致酒鬼酒入選最差管理公司的重要原因。公司能否通過此次事件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尤其是產品質量管理,從而實現企業健康快速發展,我們拭目以待。
ST皇臺
公司近年來的財務狀況可謂慘不忍睹,業務的下滑固然是重要原因,但還有一點不能忽視,公司的管理費用占銷售額比重居然達到20%以上,嚴重吞噬了公司本就不充裕的盈利,這表明公司對于內部管理成本的控制是失效的。
公司新近披露了一項涉案金額為3390萬元的重大訴訟,案由為資金拆借。這一訴訟也表明公司的資金管理存在嚴重缺陷,同時要提醒投資者的是,若支付該筆拆借款,將對公司的資金狀況構成沉重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