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教育要體現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建立創新型國家……”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育教學質量這是擺在每個地理教師面前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作為一名高中地理教師,我在工作中不斷總結改進教學,取得了一些成績。下面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經驗和體會與大家分享。
一、教師的愛——愛是教育的靈魂
教師用自己的愛心來對待學生,那么學生的學習時光就會充滿陽光,學生才會喜歡上學習。優秀教師在課堂上的氣氛好,教學效率高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對學生充滿愛。
教師對待學生時要把愛融入到對學生的嚴格教育中,而不要僅僅對學生是溺愛,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如果僅僅對學生充滿愛,進行愛的教育,而不對他們嚴格要求,那么學生就會利用教師對自己的愛來為所欲為。所以,教師要利用自己對學生的愛給他們創造一個健康陽光的學習環境,讓他們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并在這種輕松的氛圍中提高對自己的約束力。
二、課前的準備——“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在地理教學中,教學的主要地點就是在課堂。所以,教師在上課之前就要有充分的準備,對自己所要教學的內容要有充分的了解,能預見在課堂上會出現的各種問題,并想出解決辦法。同時,作為高中地理教師,要有豐富的地理知識,能在課堂上回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
地理教師除了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的了解,還要對學生進行充分的了解,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生掌握地理知識的程度。
在教學中,教師要對教材進行加工處理,哪些地方需要學生掌握,哪些地方需要了解,都要提前準備好。教師還要針對學生不同的層次進行個別指導,給學生一個能輕松完成的目標,讓他們在體會到成功快樂的同時增加其學習地理的興趣。
三、教法的選擇——“教學有法,但無定法”
教師在教學中要有好的教學方法,同時通過不斷調整找到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1.講授法。講授法要求教師對所講內容科學地、系統地進行講解,同時在進行講解時要改變以往舊的灌輸式教學,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提問,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思考。在講解時要利用自己自身的魅力來感染學生,吸引學生,讓學生從內心提高對地理學習的興趣。通過興趣的指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加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探索欲望。
2.問答法。在利用問答法教學時,教師提出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思考進行解決,教師對學生給出的答案進行評價。通過對知識的問答,學生掌握了知識的重難點,知道了哪些知識需要記憶理解,哪些知識需要了解。在學習時就有了明確的目標,提高了學習效率。
3.練習法。在練習法的教學中,教師講解新的知識后,讓學生通過練習對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教師在選擇進行練習的題目時,要有針對性,通過對題目的練習,使學生能很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同時,教師還要讓學生練習一些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的題目,在進行知識學習的同時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4.課堂指導法。在教學中,教師要充滿熱情,耐心地給學生進行講解。在學生遇到不懂的內容時,教師一定要耐心地指導學生,同時要關心、激勵學習較差的學生,激發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在課堂練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討論中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四、學法的指導——“授魚之法在于漁”
新時期的地理教師不僅僅要把地理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讓學生具備學習的能力,學會如何學習。如何學習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1.認真預習。在學習新課前要求學生認真預習,了解教師要講授的內容。這樣在聽課時才有側重點,在自己不懂的地方會更認真地聽,提高了聽課效率。教師在講課時要讓學生把重要的知識記下來,同時要對本節課所講的知識進行理解和吸收。在教師講和學生聽時達到互動,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
2.做好筆記。高中地理知識需要記憶的知識很多,在學習新的內容時,要教會學生如何做好筆記,并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整理。記錄筆記可以在復習時掌握所學內容的重點,提高學習效率。在知識掌握了之后,教師要讓學生進行練習,邊練習邊運用所學到的知識,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
通過不斷的記錄、練習、總結,學生對知識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可以從枯燥的地理知識中有新的發現,這就是成功的學習。這樣的學習才能激勵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熱愛,以及地理學科的興趣。
3.要重視教材。教師不管運用什么樣的方法進行教學,都必須從教材出發。課本是學習的根基,考試萬變不離其宗,無論考試的形式與試題怎么變化都逃不出課本知識的范圍。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不能脫離課本進行隨意發揮,學習成績提高的前提就是要把課本讀懂、吃透。教科書是出題的依據,學生只有掌握好教科書系統知識后才能更好地進行知識的遷移。智慧生成不是別的,而是一種組織起來的知識體系。實踐證明,對于課本學習“先學后教”比“先教后學”效果好很多。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激發學生興趣的情境進行教學,通過提高學生的興趣來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學生只有對地理知識感興趣,才能有信心、有動力地去學好地理學科。
4.要學會珍惜、合理利用時間。考試前的學習是學生對知識進行系統掌握的過程,這個過程主要是學生自學,通過對知識的復習整理,讓地理知識形成一個系統的模式。在學習中,要學會利用時間,才能取得好的成績。
5.注重勞逸結合。在學習過程中,不能用學習的時間來衡量學生學習的效率和質量,不是學的時間越長,掌握的知識越多,學生要在學習中要適當放松,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效率也會相應提高。
提高課堂的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不僅要讓學生學習地理的理論知識,還要從學生的情感出發,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愛,體會到教師的人格魅力,從而在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時,不會被地理知識的枯燥打倒,而是從內心增加了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從提高地理理論知識出發,自主進行地理知識的探索,提高地理學習的能力。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