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發表的《學習——內在的財富》報告中明確提出了未來社會對人的若干要求,其中一項就是學會認知。現代社會,知識呈現爆炸式的增長和更新,對于當代中學生來說,必須適應終身學習的發展要求,提高學習能力,懂得如何去學習。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已是當今形式下教育的重要使命。
目前,我們的物理教學中還存在著不少弊端:不注意研究學生認識規律,重教法,輕學法,忽視了學生學習的需要和素質發展的需要,從而造成學生不會學習。其表現是:不懂得學習的規律和學習方法,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堅強的毅力,沒有掌握物理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出現學習多投入,低產出,負擔重,效果差的現象。
關鍵詞:物理教學;學法指導;教育教學研究
一、學法指導的開展
(一)從學習物理的心態上進行指導
學習心態包含學習興趣、行為和意志等方面。其中,興趣是學生重視物理學習的基礎,行為是學習的手段,意志是學習的思想精髓。對興趣培養的指導可以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能使學生正確面對并克服物理學習中的困難,還有助于學生在探求解決物理問題的過程中鍛煉出堅強的學習意志。可見,通過對學生學習心態上的指導,能有效地促使學生真正喜歡并學好物理這門課程。
(二)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進行指導
1.指導課前做好預習。課前預習可以提高個人的自學能力,并能提前發現新課程中的問題所在,從而能使學生掌握新課程內容學習的主動權,進而有助于學生將精力集中在應解決的問題上,更好地配合教師授課,及時消化新知識和掌握新技能。
2.指導學生學會聽課,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教學中,教師在統一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根據教材中各知識點的特征,靈活制定教學方案。對于抽象思維性較強的內容,教師應做到多層次的講解,多方式傳授,同時要求學生要帶著預習中的疑點,有目的地認真聽講,加深對課前預習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及時糾正一些先前理解上的錯誤。這樣才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領會并掌握好新的教學內容。
3.指導學生課后練習與復習。課后練習與復習,是學好物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大多數學生能理解課堂中所學內容,但不會做題,其根本原因在于課后沒有系統地去進行練習與復習鞏固。課后的練習與復習能幫助學生檢測自己對新知識掌握的程度,促進學生對物理學中的原理、定義或定律的理解。加強對學生的這方面指導,通過適當的點評能使學生受到鼓舞,自覺接受新知識。
(三)從學科特點出發,指導物理學習
中學物理的教學過程具有以下特點: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以形成概念、掌握規律為中心;以數學方法為重要手段;密切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因而,我們從以下方面對學生進行學習的指導。
1.觀察和實驗過程的指導。物理學作為一門實驗科學,觀察和實驗是學生認識物理規律的第一途徑。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要求學生盡可能地親自動手操作,指導學生學會設計實驗的常用方法(如比較法、放大法、等效法、再現法等);指導學生按實驗操作規范進行實驗;正確地記錄數據,特別注意對測量數據的估讀;指導學生進行數據的處理(列表法、代數法、圖象法)與分析。
2.物理概念的學習指導。物理概念是物理現象的共同特征和本質屬性在人腦中概括和抽象的反映。學生形成物理概念一般要經歷認知定向、找出共同特征、本質屬性、進行抽象規定和深入理解概念這樣的過程。掌握基本概念的過程,包括感知、理解、運用這三個相互聯系的階段。基本物理概念的學習主要有閱讀法、實驗觀察法、對比辨析法、分類法、歸納法、抽象和概括法、系統梳理法、類比法等。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運用合適的方法,幫助他們實現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應用。
3.物理規律的學習指導。物理規律包括物理定律、定理、法則、原理等。對于物理規律的學習一定要做到“四明確”:明確分清條件和結論,明確分析思路和方法,明確關鍵術語的內涵,明確規律的應用。
教材中的物理公式是用數學關系來表示物理概念的。在學習物理公式時,強調弄清楚公式中的每一個物理量的意義和整個公式所表示的物理結論,注意從以下六個方面指導學習:(1)記住公式中字母的正確書寫和對應的物理量。(2)記住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單位(國際)及換算率。(3)理解公式中各字母的物理意義及符號的意義。(4)了解建立公式的物理過程和條件。(5)能夠進行公式的變形和計算。(6)能夠進行有關公式的推導。
4.解決物理問題時的學法指導。教師應引導學生建立知識體系,明確解決力學問題的三條思路:動力學思路,動量思路,功和能思路。為了強化學生的審題意識,教師在講述例題時要注重審題過程,對學生起到榜樣作用;同時,教師要對學生的錯解進行分析,使學生從反面認識到審題的重要性。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分析物理過程,捕捉翻譯關鍵語句,分析其前因和后果、制約條件及其本質特征。將物理過程分解成若干階段,弄清每一階段所描述的物理過程。教師還指導學生在平時作業和考試中畫好示意圖,把題目中的情景轉換成物理模型,同時注意解題格式的訓練,養成規范解題的良好習慣。
二、學法指導的注意環節
(一)注重全面指導與個體指導的結合
不同學生在學習心理上體現出的諸多因素是有差異的,故同一種方法在不同對象上的適用性也是有所不同的,學生的學情水平更是體現出多樣化的狀況。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進行全面指導的同時,必須注意個體間的差異性,采用針對性的學法指導方式進行個體指導。最好要求每個學生能將教師的學法指導與個人的學習過程相結合,在實踐中提煉適合自身的最佳學習方法。
(二)注重過程監督與結果評價的結合
學生在繁重的學習任務中容易產生階段性的惰性心理,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應進行有效的監督及情感干預,幫助他們重回學習正軌,以免學法指導作用的半途而廢。另外,我們還應及時對學生不同階段的學習狀況與結果進行激勵性的評價,讓學生能不斷體會到個人的價值所在,促進學生在學習中自己解決問題后獲得成功感與愉悅感。
現代社會,學會如何學習要比“學會什么”重要得多。教師是學法指導中主要的引導者,要樹立以“教學生學會學習”為目的的教學觀,認真研究學情,科學制定符合高中階段學生身心特點的指導計劃,逐步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從“不教不會”變成“無師自通的人”。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