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備課是初中語文教學十分重要的基礎內容。在集體備課、網絡備課、多媒體教學等一系列新情況下,教師有效地備課,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從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掌握課文內容出發,吃透教材、教參和學生,努力創新方式方法,打造新的亮點。
關鍵詞:初中教育;語文;備課;教學方法
備課是教學的重要內容,是教師的重要工作。一堂優質的初中語文課就像一篇精彩的文章,既要有頭有尾,也要有詳有略,還要切合時境。教師要想構思好這篇“文章”,備課是根本,設計是關鍵,并在備課的過程中精當設計,即需要教師用心和付出。用心的程度、付出的力度,直接決定一堂課的藝術高度和思想深度。隨著初中教學改革的推進,網絡越來越發達,集體備課制度推進,一些同仁對備課的態度發生了很大變化,有的不備而教,有的抄備而教,有的薄備厚教,也有的厚備而薄教。到底應該如何把握呢?筆者擬結合多年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工作的實踐,尤其是這幾年用心分析備課形勢,努力推進務實備課,創新備課的一些做法和思考,就初中語文備課的求實與創新談一些粗淺的意見,供同仁們參考。
一、以人為本,把握初中語文備課的新條件、新需求
初中語文教學并不是年復一年、屆復一屆地重復那幾本書的內容,學生在變、時代在變,需求也在變,因此每一堂課的備課,都不應該是三年前、一年前內容的重復。相對于數學、英語等課程的穩定性,語文的課文內容和教學要求都在與時俱進,不斷變化,語文教師的備課也絕不能只吃老本不求新意,更不能因為有老本啃而連課都“懶得去備”,抄抄了事。
眾所周知,備課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和保證;如果省去了這個環境,就必然導致教學內容與學生脫節,與形勢脫節。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前下足工夫,依靠一流的備課而獲得一流的課堂教學效益。成功的備課就是一堂課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備課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好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過程和互動活動等。
作為基礎科目,語文課程有極強的綜合性。在這種理念下的語文備課不再是對教材內容簡單地詮釋、教學過程的簡單的安排、教學方法的簡單展示,它的性質、功能、方法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如果不從新一屆學生的實際出發,一味地沿用舊制、照本宣科,其教學效果也可想而知。一些教師把備課過程轉變成“背課”過程,等同于抄寫教案,甚至干脆省略備課環節,直接照本宣科、臨陣磨槍,其實質都是沒有掌握初中語文教學以人為本新理念的表現,造成臺上津津有味,臺下昏昏欲睡。
二、求真務實,用足初中語文備課的新政策、新資源
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重要依據,也是初中語文備課首先用足用好的行動依據。在熟讀課程標準,研究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教師要著力做到以下三點。
1.一節課能否上好不是偶然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備課的好壞。既使是教了十幾年、幾十年的老教師,也要根據本屆學生的特點,根據最新的社會經濟形勢,對教材進行再鉆研。特別是對新編入教材的課文,切忌不求甚解,望文生義,一定要通過獨立思考,得出讓自己信服的、合乎邏輯的結論。備課上多花一些精力,把教材的知識性、人文性多一些開發,在教學上就有多一分的效果。
2.要吃透教參。教參是他人對教材經過研究后得出的結論,僅供教師參考。雖然其中不乏高明之見,但也不見得句句都是真知灼見。有教參是好事,它像拐杖一樣,可以幫助教師,但如果完全依賴教參,好事就變成壞事,它會使教師失去獨立行走的能力。所以,真正的備課應當是對教參合宜者取,不合宜者舍的過程。在備課時,教師首先要鉆研教材,然后再看教參,要防止被教參的觀點牽著鼻子走。另外,教參只是一個方面。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需要涉及各個方面的知識,尤其在當今的信息時代,需要教師在備課時更多地查閱掌握充足的背景知識和延展知識,在鉆研教材、吃透教參的基礎上,還要盡可能地“通吃”相關的材料,真正博中取約,將自己的教學建立在充分的知識整理基礎之上。
3.要吃透學生。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要重視對本屆學生的了解、分析和研究,為備課確立基本的方向和突出的重點,要防止因脫離實際、傳授過深的內容而使學生茫然不懂,或過淺而使學生無趣。教師重點要把握學生的個性差異,把握一個班級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了解學生在學習上的難點及對教學的意見、建議,在深入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因材施教。
三、與時俱進,創造初中語文備課的新思路、新亮點
課文備案并不是純粹地寫教案,因為再全的教案也不可能反映課堂的全部內容,并不是教案寫得越詳細則教學水平就越高。因為備課的重點不在于寫,而在于構思,在于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圍繞提高備課的效果,要銳意創新。教師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在備課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多安排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最忌諱把課堂變成教師演講的講臺,讓學生無需動腦筋,無事可做,處于被動狀態,學習潛能受到抑制。
參考文獻:
1.蔡傳東,《初中語文備課要領》[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
2.瞿芙蓉,《現代教學理念下的初中語文備課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3.于亞鵬,《知情而達理——芻議初中語文備課中情感因素的滲透》[J],《文理導航》
4.馬麗臣,《新課程初中語文備課的思考》[J],《金色年華》
5.關王彥明、王秀云,《于初中語文備課的幾點思考》[J]《黑河教育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