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物理的教學應按照初中物理教學大綱的要求,根據每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學方式,在授課過程中對不同的學生規定不同的學習內容,在輔導過程中給予不同的輔導方法。在檢測中進行不同的層次測試,保證班級的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物理的興趣,都有學習收獲。
一、根據實際,扣緊大綱,明確目標
根據中學物理教材的知識結構和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以教學大綱為依據,由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把所教班級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組,即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酌情布置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內容,對學困生采用由簡到繁、深入淺出,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把教學內容分成不同難度、相互連貫的幾個目標,必須掌握基礎知識。對中等生要求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優等生允許他們超大綱、超進度學習,側重于培養他們綜合能力的發展,特別是他們自學能力的培養。
二、面向全體,因材施教,設計教學
教師備課應從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出發,備好教案,備好學生,即使上實驗課都要堅持與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相適應。如針對不同類的學生的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對學生間存在的智力差異,教師應在授課內容上有所調整。在課堂上,教師的提問、例題的分析,課后練習的布置應有所不同,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的教學內容不同,強調針對性,既做到了面向全班學生又照顧到培優補差。具體來說,對于基礎好的學生要盡量滿足他們的學習要求,鼓勵優等生拔尖;對于學困生盡量給他們表現的機會,對他們的“閃光點”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教師備課時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式和順序,充分考慮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面臨著的問題應有易、中、難層次,哪些自學可以解決,哪些還要進行點撥,對學困生還要考慮需要補加哪些知識才能接受新的知識等。如復習舊知識、鞏固練習、探索思考時,把問題設計為不同層次,各層次學生解答相應層次問題,思考臨近層次問題,使每層學生都有表現機會,層層獲得成功體驗,層層向更高層次發展。總之,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并有獲得成功的喜悅和成就感。這樣不僅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發展了學生的能力,還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
三、加強訓練,夯實基礎,提高學生能力
1.學生作業分ABC三類:A類作業面向全班學生要求一致,這是根據教學大綱、教材的基本內容設計的,學困生只要上課認真聽講,經過自己的努力也能完成;B類作業是綜合能力提高題,既根據每班的優等生學習的情況和教學得內容而設計,這類作業要求難度大、綜合能力強;C類作業則是課后鞏固習題,一般指每節課后的習題,針對中等生設計的。另外,根據學困生的學習水平和教材內容設計一部分有層級遞進的習題,將綜合能力強的習題分解成幾部分小題或進行分析指導,這樣既解決了學困生學習物理難的情況,也減輕他們較重的作業負擔,又提高他們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2.實行分類型、多形式的輔導。在學生輔導方面,由于學生的接受知識能力不同,除了輔導他們完成本階段的學習任務外,教師還要培養他們的獨立學習能力。這種輔導方式不能給學生加課,不能對全班學生統一補課,要進行多樣式多層次的輔導。具體做法是這樣的:對學困生采取一對一的輔導方式,學習內容從最簡單開始,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在輔導學困生時要耐心細致,不能傷了他們的自尊心,使他們在教師的講解指導下,學會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順利地完成每節的學習任務。掌握到一定的學習方法,逐步養成自覺學習的能力;對中等生采用教師指導,學生分組討論的方法,促使他們之間能夠采用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的學習方法,逐步提高自學的能力;對優等生應給他們更多獨立思考問題的空間,在進行個別點撥,主要通過學生成立物理興趣小組,組織學生參加市縣級物理競賽來滿足他們對知識的需求,輔導內容多以拔高、拓寬為原則,補局限大綱的要求。
同時,對學生個性的培養不能丟掉,教師應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品學兼優的品德和創新發明的才能。對中等生和學困生在操作實驗時,要讓他們多觀察、多動口,多動手鍛煉他們觀察物理實驗現象,理解實驗原理,表述實驗結果的能力,而優等生則主要培養他們思維、想象、創新的能力。
3.邊學邊實驗教學。針對初中學生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采用邊學邊實驗的組織形式,讓學生通過“四動”進行學習。學生可以自定學習步調,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復閱讀教材,實驗現象觀察不清楚時也可以反復做幾次,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還可以問教師。同樣,由于可以自定學習步調,優等生的思維可以得到充分展開,自己可以學得深一點,多學一點。
四、分層檢測,層層鼓勵
1.重補缺是實行分類考查的關鍵,是依據初中物理教學大綱的要求和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能力命題的,每份物理試卷包括:基礎題、能力拔高題和綜合應用題三大類。每個學生必做的是基礎題。能力拔高題是學困生可以選做的,后兩類學生是必須做的。綜合應用題是中等生選做,要求優等生必做的。三類題的比例是基礎題占60%,拔高題占20%,綜合題占20%。測試結果公布后應根據學生的不同成績采用相應的補救措施,對成績不達標的學生,對其進行個別輔導,同時建立學習互幫小組,幫助他們共同進步。教師還要進行平等測試,對待測試中達標的學生,應充分給與鼓勵和肯定,讓他們體驗到學習成功得樂趣,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完成學習任務。
2.對于學生測試后不同成績的評價方式,主要采用分層激勵,對學習有困難且有自卑感強的學生,教師不應批評打擊,應該多表揚,多鼓勵發掘他們的優點,對他們的一點一滴的進步,都要給與肯定和表揚,使他們發現自己的長處,從而對學習有了興趣,學習的積極性會充分調動起來。對于一般的學生,教師應先肯定他們的學習成績,再找出不足,為今后他們的學習找到合理的方法,督促他們態度端正,樂觀向上。對于成績特別突出的學生,教師要采取更高的標準來評價他們的成績,使他們認識到自身存在的缺點,今后會更加勤奮、虛心,奮勇向前。
實踐證明,分層教學、分層激勵能使學生的優勢得到長足發展,缺陷盡快彌補,達到個體提高,整體發展的目的。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