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在是素質教育的時代,而德育教育又是構成素質教育結構的重要方面。素質教育要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德育教育要貫穿始終。所以,英語教師有責任在教學中把德育教育融入其中,教好本學科知識,提升學生的道德品格修養,實現育人目標。
關鍵詞:英語教學;素質教育;道德教育
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具有特殊作用。因此,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深刻挖掘課文中的思想內容,細致分析課文中所包涵的道理,用心設計有用的問題,引發學生圍繞問題去主動思考,增加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逐漸提升學生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要穿插德育教育,讓學生掌握把課本知識轉化成解決現實道德問題的本領。在互助與合作的教學中,教師應發展學生的思維技能,讓他們學會求同存異和集體協作,使學生漸漸地增加對道德的理解,從而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
一、英語教學與德育教育相結合,重點放在課堂教學上
把道德教育滲透到英語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求教師要重視課文,不要過度開拓延伸相關內容,同時還需要教師發揮主導作用,遵循本學科自身的教學原則,把德育教育融入到教學的全過程,把要教授的內容和學生已掌握的知識之間的矛盾協調起來。要實現“教書育人”的目標,教師就要深入學習課文,認真探索教材中的道德信息,找出道德教育與本學科教學的最合適的連接點,自覺主動地把道德教育融入到英語知識的傳授中去。
二、營造民主、寬松、和諧的德育氣氛
作為英語教師來說,我們要有民主作風,尊重每一位學生,激勵學生積極地將自己的價值取向和其他學生交流,并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做事。教師應采用誘導的方法,反對說教和灌輸的教學方法;使用分組討論的方法,鼓勵學生在道德討論中要關注他人的看法,處理好與他人的分歧;要允許學生犯錯誤;并糾正錯誤。關注全部學生,一定要保護好他們對學習所產生的積極性。教師與學生要彼此尊重對方,互相照顧。同時,教師要創造機會,讓落后的學生更容易取得成功,從而讓他們發現自身的優點,他們的自信心就會逐漸增加,他們也就越發勇敢。恰到好處地使用獎和懲的方法。
三、重視教學中德育的滲透
1.引導學生養成正確、嚴謹的學習習慣。德育教育的任務之一就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正確、嚴謹的學習習慣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工作都是非常有用的。要想加強學生的文化素質修養,就務必從習慣抓起;從小就要嚴格要求,不斷加強練習,在這個過程中漸漸養良成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課上要求學生認真聽課,主動思考;課后要及時溫習功課,及時整理,消化吸收所學知識;把作業當作檢查自己學習成果的工具,態度端正,認真仔細地按質按量完成。此外,教師要還要繼續引導學生注重實踐。學生經常模仿別人,而且比較容易受到周圍事物與人的影響,所以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有著非同一般的影響。教師要關注留意自己的言行,給學生樹立榜樣,重視動手能力的習慣的養成。
我從事高中英語教學很多年了,這些年我一直把德育教育自覺地貫穿到教學中,并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學生已具備了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行為,學生的涵養也得到了加強,學生愛護環境的意識和責任感也逐漸增強了。
2.引導學生去發現和欣賞文中美的內涵,用其深刻的內容和精美的藝術給學生以深刻的啟示。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來自獨生子女家庭,性格怪僻,不愿與他人來往,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差,所以彌補這一不足就成了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英語除去音調美之外,還有很多文明禮貌用語、愛國歌曲和優秀文章,這些都能啟發學生,教育學生,也能指導學生的人際交往。文章中的各種事例展現出來的生活畫面,都有助于學生認識和了解社會的發展規律,從而逐漸掌握這些規律;同時也能啟發學生積極地去思考生活、社會;在學習、欣賞中懂得、明白一些生活中的道理。然而,德育教育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且還要具有現實性。所以,在教授英語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要深挖文中的含義和實際意義,使學生能得到深刻的啟發。
四、開展課外德育實踐活動
德育的重點在于德育要促成學生感性生命的自我產生,它是讓學生能夠在自己親自參與的生活與實踐活動中來感受、體驗、辨別、生成。所以進行英語教學的同時,滲透德育教育就不能把教育只放在課堂的教學活動中,而是得把課堂上的德育內容也滲透到學生的生活空間中,這樣學生就能在實際生活中進行德育探索,從而使教育更有針對性,使學生能更充分地體驗各種情感。
德育教育與英語教學不是孤立的,毫不相干的,而應是統一的,密不可分的。英語課堂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這樣會使教學更完善。教育的宗旨也要求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所以教師要不斷地充實自己的德育知識,要把英語教學中德育知識的滲透進行到底。只要我們不斷地努力,不懈地堅持,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工作就會出現新氣象、新局面。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