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也就是說,教師要想有所成長,只靠以往的經驗,是不可能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教師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不斷地吸取經驗、總結教訓,才能提高業務水平。因此,反思是教師發展的重要基礎。
關鍵詞:教學反思;成功經驗;不足之處;教學機智;新穎的思想
波斯納是一名美國學者,他認為教師的成長公式是: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由公式可以看出,教師要想有所成長,只靠以往的經驗,是不可能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不斷地吸取經驗,總結教訓,才能提高業務水平。反思是教師實現進步的重要手段。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識和能力,是區別技術型教師與研究型教師的主要指標之一。
一、教學反思的概念和意義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查自我,主動對教學設計方案、實施過程和結果進行重新認識、重新思考,通過回憶、思考,總結出每次課的經驗教訓,從而為今后的教學提供借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總結教學反思的意義有以下幾點:1.通過反思,可以加深教師對教學活動規律的認識和理解,有助于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使教師積極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呈現方式,構建新的、更有效的師生互動機制。2.通過反思,可以提高教師自我教學意識,增強自我指導、自我批評的能力。3.通過反思,促使教師積極實現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結合,在實踐中發展完善教育理念和理論,在教育理論指導下,有目標地進行課堂實踐,實現教師由技術型向研究型轉變。
二、教學反思的內容
1.總結成功的經驗。每堂課總有成功之處,如教師巧妙地設問,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地使用,教學方法上的改革和創新等。教師要善做教學的有心人,堅持把這些成功之處記錄下來并長期積累,教學經驗自然日益豐富,有助于形成教師自己的教學風格。
2.總結不足之處。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無論課堂的設計如何完善,教學實踐多么成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難免有疏漏之處,甚至出現知識性錯誤等。因此,課后教師要靜下心來,對它進行系統地回顧、梳理,并對其做深刻地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今后教學更上層樓的基石。
3.總結教學機智。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偶發事件或突如其來的提問,常常使人措手不及。教師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干擾課堂教學秩序,影響教學順利地進行,這時就需要教師巧妙地去化解這種干擾。每次課后,教師要靜思一下:本次課采取了哪些巧妙方法,化解了哪些突發狀況,慢慢積累起來就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4.總結學生的新穎思想。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年輕,思維活躍、富于想象,有時會閃出意想不到的思想火花。教師要及時肯定學生在課堂上的新穎見解,給學生贊賞和鼓勵,并積極推廣他們的好方法和好思路。這些方法和思路也可以是教師今后教學思路的一個思考方面,把它們搜集整理,可以作為今后進行教學的參照。
5.經過反思,重新設計后再次教學。講完一節課,教師應掩卷深思,思考本節課在教學方法上有沒有新的突破,對知識點的把握準確不準確,有沒有漏洞,有沒有錯誤,課堂組織教學是不是有效,課堂練習的內容和數量是不是合理,效果如何。對每次課的得失要進行思考、記錄,并主動思考下次再講這部分內容時應如何改進,最好整理寫出改進教學的措施。只有經過這樣的實踐,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實現教師個人的成長目標。
三、教學反思應注意的事項
1.教學反思要及時,要趁熱打鐵。一節課后,教師要及時回憶,抓住稍縱即逝的教育靈感和感受。
2.進行教學反思要持之以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不會有收獲的,只有長期堅持,才能積累起豐富的一手資料,才能養成反思的習慣,提高反思的能力。
3.進行反思不能僅局限于個人的反思。反思還要多聽聽同學的意見、同事的意見,集思廣益,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對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反思,要“溫故而知新”,不要讓辛苦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躺在故紙堆里,要注意在實踐中運用反思結果,糾正不良的教育教學行為,繼承發展成功經驗。只有“實踐—反思—再實踐”形成良性循環,才能一步步成長為優秀教師。
5.教學反思不單是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研究,從自己的個人經歷中學習,也要從教育理論中學習。反思是根本,教育理論為我們的反思提供了新的視角,為反思服務。用理論為反思開辟新視角,用反思進一步解讀理論。兩者結合,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論水平和教育實踐能力,實現由技術型教師向專家型教師的成長。
教學反思是一個艱苦漫長的積累過程,無論是對剛剛入行的青年教師的成長還是對執教多年的老教師的提高,都是十分重要的。
總之,教學反思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許多教育大家都非常重視之,許多教師也都在踐行之。隨著對教學反思的深入探討和不斷實踐,將有更多的教師向研究型教師發展,我們的教師隊伍水平將有一個大提高。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