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報告對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其中“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說法是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首次提出,令人精神振奮,倍受鼓舞。保定師范附屬學校一直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在新形勢下通過“群文閱讀”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群文閱讀教學,是我校為避免傳統閱讀教學花時多、見效慢的弊端,為落實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初中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的要求,為實現學校培養“具有國際視野、民族情懷、高潔幸福的公民”的目標,而踐行的閱讀教學模式。它能把各種教育資源整合,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化地進行德育滲透,將閱讀養料內化為學生道德、人格。為更好地將德育無聲地滲透在群文閱讀中,我做了以下嘗試和探索。
一、立足同主題,多元解讀豐富德育底色
人教版初中語文多以“話題”引領,以“主題”組元,具有廣闊的拓展空間,我們首先以單元項目主題為依托,適當補充、整合教材,開放語文閱讀教學內容,這就使學生對同一“話題”形成多角度的認識、個性化的體驗,這樣就會在不同角度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德育呈現五彩斑斕的底色。
進行七年級上冊“面對困境”主題閱讀時,課本安排3篇課文——《在山的那邊》《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蘿瀑布》,在此基礎上,我拓展了5篇文章——《一包花生》《向一棵樹鞠躬》《不給自己任何借口》《請你記得歌唱》《鶴群》,以上8篇課文內容豐富,取材廣泛,從不同角度表現了他們“面對困境”時的精神品質和生存智慧,閃現出偉大的人性光輝。我們引導學生在閱讀和學習的過程中,全方位、立體化地理解“面對困境”的主題,使學生受到精神的鼓舞,思想的熏陶。
我們行走在生活的道路上,面對困境是不可避免的,通過這一組文章的閱讀,學生會對人生中的困難有多角度的深入的認識。接著,我們以“笑對困境”為主題進行了演講比賽、手抄報展、讀書論壇等系列活動,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中理解“困境”,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這些為學生的人生涂上亮麗的底色,在以后遇到困難時,學生會調動起這些內在的感受,去應用,去面對,去一步步接近幸福。
二、挖掘同作者,人格魅力豐滿德育羽翼
縱覽中學語文課本中的經典詩詞文章,其中表現的文人志士的獨特人格魅力令人嘆為觀止。“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文天祥大義凜然、忠心愛國;“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胸懷天下、憂國憂民;“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自信昂揚、飄逸瀟灑……他們閃閃發光的人格魅力激勵著每一個人。這些都是我們對學生進行人格塑造的最佳素材。
然而,這些詩文分散在課本中,學生通過品析詩文對作者的了解是零碎的、片面的,“同作者”的群文閱讀可以把同一位作家的代表作品進行整合,讓學生通過群文閱讀全方面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作者的成長歷程,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讓作者的精神之光,照亮學生的成長之道路,陪伴學生一生。
偉大領袖毛澤東的作品,有曹操詩歌的大氣與樂觀,李白的神奇與浪漫,辛棄疾的愛國與恢宏。七年級下學期,我對毛澤東經典詩詞按時間進行了整合,讓學生走近偉人,走近偉人的成長歷程,感受偉人的凌云壯志和博大胸懷。“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贈父詩》)學生讀出少年毛澤東走出鄉關、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讀出他胸懷天下、志在四方的遠大抱負。“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做聲?”(《七古·詠蛙》)學生讀出毛澤東少年時期的遠大抱負和博大的胸懷,讀出他敢為天下先的勇氣。“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沁園春·長沙》),學生既能讀出毛澤東對錦繡河山的壯美的贊嘆,又能讀出作者對自由解放的向往與追求。在《采桑子·重陽》所寫的秋景之中,讀不出歷代文人所寫的肅殺岑寂,讀出的是秋天色彩艷麗,生機勃勃,讀出的是偉人“東山再起”的革命豪情、樂觀向上;在《沁園春·雪》中我們讀出的是冰雪中的詩情,山河中的畫意,是一顆赤子之心和革命的光明之路……
還記得學生在閱讀這些作品時的情景,聲音是那樣慷慨激昂,表情是那樣莊重嚴肅,從這些我感受到他們的心中一定激蕩著無窮的力量。“一個人的作品就是他的英雄成長史”,經典作家的經典作品,文質兼美、千古傳頌,它們就像甘甜的乳汁一樣,彰顯著人格魅力。學生通過閱讀,走近經典作品,走近作家的精神世界,用精神感染精神,用人格塑造人格,久而久之,學生人格的羽翼就會漸漸豐滿,成就美好人生。
三、關注同體裁,審美情趣豐厚德育內涵
蔡元培曾經指出:“美育者,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因此,我們高度重視對學生的審美能力的培養,通過“同體裁”的群文閱讀,培養學生對自然、社會、人生美的感受、理解和鑒賞能力,努力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審美素養。
在進行七年級上冊“感悟自然”的主題閱讀中,在課本上安排的3篇散文——《春》《濟南的冬天》《夏感》的基礎上,我拓展了5篇散文——《綠》《荷塘月色》《竹林深處人家》《鼎湖山聽泉》《塞外的春天》,以上8篇文章內容豐富、形散神聚,許多美散落在其中。《春》中春草柔嫩、春花爛漫、春風溫暖柔和、春雨細密,人們精神,景美人活;《濟南的冬天》中山秀美,水清靈,熱愛流淌;《夏感》中熱烈緊張,洋溢著對勞動人民的贊美;《荷塘月色》中淡月輝映下荷花晶瑩剔透,綠葉襯托下荷花忽明忽暗,荷花纖塵不染;《綠》中梅雨潭的綠奇異、醉人,心中泛起綠色漣漪;《竹林深處人家》中竹海深沉、茂盛,心中滿是豐收喜悅;《鼎湖山聽泉》中泉水美妙,泉聲靈動;《塞外的春天》中百鳥報春熱鬧,黃河開凍壯觀,百花鬧春情趣盎然。借助反復朗讀,學生一步步體會到作品的情感和美感,使學生逐步熱愛自然、熱愛生活,追求真善美,提升審美情趣,從而豐厚德育內涵。
再如名人傳記的閱讀中,通過“同體裁”的群文閱讀,讓學生感受名人的情懷之美;古詩閱讀中,通過“同體裁”的群文閱讀,讓學生體會傳統文化的含蓄之美;小說閱讀中,通過“同體裁”的群文閱讀,讓學生體味情節的跌宕起伏之美,追索人物的精神之美……
學生的審美能力就是這樣在同體裁文章的閱讀中慢慢提高,逐漸養成在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的習慣,成就高潔幸福人生。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別樣紅的荷花就是群文閱讀。立足同主題群文閱讀,多角度的解讀讓學生思想深刻,生活幸福;挖掘同作者群文閱讀,作家閃光的人格魅力讓學生品格高尚,行為高潔;關注同體裁群文閱讀,美好的事物、情感讓學生美的感悟力不斷提高,從而學會創造美,享受美。群文閱讀拓寬了德育渠道,立體的德育內容讓學生立體成長,高潔綻放。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