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基礎教育的基礎,是提升基礎教育質量的關鍵,要使新課程改革獲得成功,就必須擁有一支高質量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長期探索、不斷進步的過程。一段時期來,農村教師的專業發展只局限于教師追求高學歷,完成上級安排的培訓任務,使得教師專業發展處于被動階段。而真正的教師專業發展是要變被動發展為主動發展,教師必須要在自身的職業崗位上執著努力,這就需要學校為教師提供有效的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下面筆者結合自己所在的農村學校,談一談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更新理念,目標引領
在總結、沉淀學校多年發展的歷史、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凝練出學校新時期發展的核心理念,并讓這一核心理念成為學校一切工作的“綱”,在理念中體現學校教育的切入點、關鍵點,這是教師專業發展的起點。
二、制度規范,科學管理,保障有力
(一)制定并完善各類制度
學校要經過一段時期的研究,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制度體系。就我校而言,我們要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在教學管理上制度健全、落實到位。包括學校教研活動制度、教師集體備課制度、教師聽課評課制度、教學過程督察制度、青年教師培養制度、學校課題管理制度以及教師專業發展評價制度等。
(二)建立健全組織機構
在農村教師專業發展工作中,校長始終是第一責任人,全面負責、組織學校教師發展工作。成立“示范性教師專業化發展學校”領導小組,要求校長為第一責任人即領導小組組長,主管副校長為副組長具體負責,校長和主管副校長職責明確,并能有效履行領導、指導、監督等責任。中層領導也進行了調整,任用了一批業務過硬、年輕精干的力量來擔當,使得每一位領導都具有較強的理論功底和較高的專業水平。校長及每位中層領導負責一個教研組的研訓活動,從活動內容到活動形式的設計與創新,從理論學習到課例研討,起到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三)確立研究基地,為教師成長保駕護航
學校應科學規范使用教育教學設備,圖書館、多媒體網絡教室、各專用教室、功能教室、器材室、教師電子備課的硬件裝備充足,能滿足教師備課、學習、研討、交流、遠程學習、網絡研修的需要。
四、教師專業成長途徑的創新與拓展
(一)讓每一位教師“胸中有墨”
學校應鼓勵教師將學歷進修與專業進修相結合,按照“學用一致”的原則,提出要求并有激勵措施,爭取繼續教育參訓率為100%,合格率為100%;鼓勵教師擁有雙本科學歷或學士學位,從而讓終身學習的理念深入人心,為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二)校本教研與教育科研齊頭并進
為了豐厚校本教研的內涵,學校應將教育科研提到了一個重要地位,專門聘請專家引領教師走到教育科研這條道路上來。通過參與教育科研課題的研究,讀書報告會、階段性論文的撰寫等活動,提升教研的實效性,提升教研的層次,提高教師的凝聚力。學校承擔各層次教研課題,對承擔課題有效管理科研課題和實驗項目,注重過程中的指導、檢查、評價,給予必備的條件支持,鼓勵教師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
(三)“四層次”協調聯動,實現教師專業可持續發展
根據“教師專業生涯發展周期模型”,把教師的專業發展分為四個層級,即“能手引領層”“骨干預備層”“青年培養層”“經驗上升層”。進行“四層級”的教師培訓是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師專業促進策略。
(四)反思性評價,激勵中成長
學校在核心理念的指引下,將激勵作為重要的教育手段,分別建立了師生層面的發展性評價體系。在教師層面,也注重發展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以創建星級學校、星級年級組、星級教研組、星級班、星級學生等方式,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發展“星光燦爛”的評價文化。
星級年級組、星級班級評比是為了立足本校實際,讓“校長領導,分口管理,年級負責,班級包干”的教育層級管理體系得以有效實施。
星級教研組評比為推進教研組建設,提高教師專業素質,提升學校辦學質量起到助推作用。在評比過程,從教研常規星、教學改革星、教學科研星、教學特色星、教研成果星五個方面進行評比,每一顆星都制定了評比的細則。星級教研組和星級年級組的評選,提高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五)構建立體校本研修體系,實現跨越式發展
通過建構立體化的校本教研體系,促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本著邊學習、邊總結、邊提高的原則,開始推進校本教研的過程,全體教師經歷從迷茫到適應再到自覺研究的歷程。
總之,教師專業發展需要的是教師本人的內驅力和學校及其他外部教育環境的支持。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農村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曲折、漫長、充滿著困難和艱辛的過程,是一個動態的發展變化過程。我相信,只要為農村教師發展提供有效的途徑,他們的專業化發展之路會越走越寬廣。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