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庭教育的奠基性、感染性、長期性、針對性、靈活性、社會性等諸多特點是得天獨厚的,家庭教育如何,直接關系到素質教育的進程。當前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需要家庭及全社會來共同解決,為促使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改革的完成,應發展家庭教育。家庭增負,有其嚴重的危害性,包括顯性危害和隱性危害兩個方面,因此,我們應大聲疾呼,家庭減負,迫在眉睫。
關鍵詞:家庭減負;素質教育;減負
實施素質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的一項最基礎的工程,要加大這一工程的實施力度,就必須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開放型教育網絡,家庭教育作為網絡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施素質教育中起著任何教育形式無法替代的作用,這是由家庭的特殊性決定的。家庭教育的奠基性、感染性、長期性、針對性、靈活性、社會性等諸多特點是得天獨厚的,家庭教育如何,直接關系到素質教育的進程。魯迅先生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一文中指出:“應該把子女的愛護,‘擴張’‘淳化’為對子女的理解、指導和解放。”那時的孩子現在早已成為祖父母了,但先生當年提出的問題至今仍沒有解決。請現在的家長們注意,在國家全面推行素質教育中,家庭教育應當緊密配合,千萬不要在學校減負的前提下,家庭教育卻千方百計地增負,形成“一頭熱,一頭冷”的病態局面,長此以往,后果不堪設想。
有這樣一個童話:游泳是鴨族得天獨厚的特長,然而唐小鴨卻在父親的威逼下改學鋼琴。唐老鴨抱來一大摞《鋼琴入門》《鋼琴演奏技巧》等資料交與唐小鴨閉門苦練,一心想要兒子將來成為鋼琴家光宗耀祖。唐小鴨失去了童年的歡樂,年復一年地苦練鋼琴卻總出不了師,就向父親唐老鴨請求,繼續苦練游泳,遭到了唐老鴨的嚴厲訓斥,一定讓兒子苦練當個鋼琴家。結果唐小鴨不但沒有練成鋼琴,而且連自己的游泳特長也消失了,留下的只是嘆息、癡呆……
唐老鴨望著癡呆的兒子,追悔莫及。
這個童話,說明一個道理:物極必反。
唐小鴨的悲慘結局,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深思!今天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庭的“小皇帝”,家長視為掌上明珠,寄托著生命的全部希望。他們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情的驅使下,全不顧學校的減負效應,將子女關在屋子里,讓其發奮苦讀書,將來考上大學,光宗耀祖。讀死書,死讀書。學生失去了童年的快樂,個性特長被扼殺,家庭增負的教育形式,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是十分有害的。
眾所周知,當今世界是高科技時代,任何一個民族、國家,都應該打破國界,將自己本民族的實際情況置身于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去,才能搞好國內的建設事業;一個人的成才,絕不是關起門來苦讀才能成功,而應該面對激烈的人才競爭市場。社會需要許許多多的各類人才,成才的道路縱橫交錯,行行出狀元已成為歷史的鑒證。考大學,掌握科學知識成才,無可非議,是求之不得的,這就要看子女有沒有這種特長,如果沒有,又何必苦苦于求,硬闖這座“獨木橋”呢,為什么不能根據子女的特長另辟成才的的道路呢?
從理論和實踐角度講,“關門苦讀,與世隔絕”是不對的;“只重視實踐,而不重視理論學習”同樣也是錯誤的。兩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家庭增負,有其嚴重的危害性,這種危害,來自于顯性危害和隱性危害兩個方面,目前人們對顯性危害已逐漸認識,但隱性危害遠未被人們所察覺,更少有人提及。縱觀兩種危害,隱性危害遠遠大于顯性危害,兩種危害,都將給學生帶來可怕的后果。
顯性危害,表現繁多,其主要危害在于。
1.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對青少年進行優劣區分,掩蓋了他們的潛能和優勢可能被扼殺的事實,使基礎教育面對少數人,從而把優秀人才的培養與廣大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對立起來。
2.表現為學習過程的表面性與虛偽性。家庭增負,關門苦讀,只重視書本知識的學習,不重視手腦并用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高分低能”,不能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3.家庭增負,往往忽視環境教育的作用,常常違背教育規律,青少年為了獲得好成績而加班加點,導致了他們素質的狹窄、片面乃至畸形發展,嚴重影響著個性特長的發展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家庭增負的隱性危害,主要表現為對青少年身心摧毀方面,關門苦讀,追求升學率,青少年課業負擔過重,身心長期處于超負荷狀態,整天疲奔于書本與題海戰術中,給他們造成心理上的極大壓力,從而出現了厭學、恐學、輟學甚至自殺。當今學生中,很多學生身體素質極差,駝背的人越來越多,近視率趨向低齡化,這一切都充分說明,家庭減負,迫在眉睫。
一個彈簧秤,經常受到超其彈性限度內外力的作用,表面上看起來,這種力消失后,彈簧還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其實經常受到外力的作用,就會使彈簧的彈性受到損害,逐漸“老化”,縮短使用的壽命,如果外力過大,彈簧就會拉壞,使彈簧秤報廢。同樣,家庭增負,讓子女關起門來苦讀,長此以往,子女的身心就會受到極大的摧殘,嚴重后果就會逐漸暴露出來,2010年6月玉林市一中畢業班有名學生因考試成績不理想,受到家長的責罵而跳樓自殺,不就是血淋淋的證明嗎?
綜上所述,家庭增負關起門來苦讀是十分有害的。一個人的成才,決不是關進屋子里就能成功,因為屋子里讀死書,只是成才的一半,而另一半卻來自于社會生活的實踐。據說,蘇軾、蒲松齡、曹禺,當年赴考落地,但他們最后的成名也決不是關進房子里取得成功的。普京沒有將自己關進房子里苦讀總統專業,卻也登上了總統的寶座。上述童話中的唐小鴨,如果一開始就發展自己的個性特長,將來很可能成為游泳健將,然而唐老鴨不顧兒子的個性特長,硬逼其當一名鋼琴家,最終使唐小鴨變成了呆小鴨。
種種情況再一次深刻地說明,社會需要各方面人才,我們所要學的東西很多,各盡所能量體裁衣,努力發展個性特長,全面提高綜合素質,條條道路,都可以通向理想的彼岸。因此,我們應大聲疾呼,家庭減負,迫在眉睫。
參考文獻:
1.周曉順,《“減負”,怎么看》[J],《現代家教》,2000.05
2.宗秋榮,《“減負”與家庭教育的功能轉換》[J],《教育研究》,2000.12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