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是基礎性教育,對學生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在二十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將評價體系細分為課堂教學、創新意識、人文關懷等幾個方面,并采取了相應的評價方式和方法。
一、注重對學生的激勵和引導
一個人如果受到正確而充分的鼓勵,能力就可以發揮到80%-90%,甚至更多。因此,注重對學生的激勵和引導,應成為教師課堂教學的首選方法。課堂教學是教師教書育人的主要手段,由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對的是全體學生,所以評價要注重激勵和引導性。短短幾句鼓勵性評語,如能對學生客觀、公正地進行評價,那將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大有裨益。這就要求教師在評價學生時應字斟句酌,力求使學生既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又能看到自身的不足,從而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教師通過對一個學生或一種現象的評價,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去思考、去體會,從而形成自己正確的看法。
成績優秀的學生容易產生驕傲情緒,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通過對他們的評價使其戒驕戒躁。如我班的周穎,學習成績優秀,對工作認真負責,文藝匯演獲獨唱一等獎,是學生公認的多才多藝的好學生。一次測驗完畢,她拿著得了滿分的試卷走到后進生孫夢偉的面前炫耀說:“又得了100分,你呢?才49分呀……”看到這些,我思緒萬千,于是在給她寫評語時,我寫下了解樣一段話:“周穎,當老師看到你漂亮的書法、優秀的成績、對班級工作熱情的態度,聽到你百靈鳥一樣的歌聲,教師從內心里喜歡你,你在同學們心中是最棒的一個。但教師要告訴你的是,能人背后有能人,走出咱們班、走出學校去看一看,還有好多更優秀的同學,你應該向他們學習。記住‘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你愿意使自己成為更優秀的人嗎?”第二學期,周穎變化很大,課下經常看到她和同學們在一起,耐心地輔導、共同探討學習上的各種問題。
二、創新意識的培養,是新時期培養人才的需求
學生創新意識的提高是學生均衡發展的關鍵。21世紀呼喚創新型人才,教師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能夠自由思想,展現創造性的舞臺。教師在教學中要精心設計、合理安排,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成為教師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多年教學實踐,使我深深懂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含義。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按照共同的興趣組成各種興趣小組,鼓勵他們對小組活動中遇到或發現的問題開展討論。學習中、生活中多問幾個為什么,遇到問題想一想還有沒有其他別的什么方法。對異想天開的學生,我鼓勵他們對自己提出的問題用現有的知識給出合理的答案,讓學生多方面思考,多角度理解問題,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創新思維的能力。
三、人文關懷,在愛的氛圍中健康成長
現在的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家長的寵愛使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很強,有很強的競爭意識。但合作意識和關心關愛他人的意識卻比較欠缺。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在從了解學生入手,詳細了解每個學生的現實表現、道德品質、興趣愛好、才能特長、性格特征等情況,及時掌握學生動態,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教師以身作則,多與學生進行心理溝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引導學生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我班王磊同學身體素質較好,但比較淘氣,有時還欺負其他學生。我通過幾次耐心的交談,和他分析了他的優缺點,發現他有很強的集體榮譽感,就引導學生選舉他當了體育委員。從那以后,他不但能夠很好地約束自己、幫助同學,還多次在運動會上拿獎,成了學生心目中的體育明星。
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我意識到,在素質教育改革大潮中,只有從細微處真心關愛每一名學生,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勇于探索、關心集體、關愛他人的良好習慣,就能夠使學生健康成長,全面提高。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