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那樣的疑難或困境。當我們處于疑難和困境中時,就要考慮從自身出發解決問題。備學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課前課后備學生,對解決教育困境的作用不可小覷。教師只有認真地備學生,在充分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志趣的基礎上備課,在遵循青少年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發展規律的基礎上設計教案,才能備好課,才有益于解決課堂中可能遇到的疑難或困境,進而上好課。
關鍵詞:備課;課前課后;教育困境
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那樣的疑難或困境。這種疑難或困境至少有以下幾種類型:1.教師理想與實際的差距。我們在教學中常常遇到這種情況:明明在課前準備得很充分,認為這節課學生一定會情緒高漲,才思敏捷,可結果卻令人驚訝,課堂死氣沉沉。2.教學目標不能達成。比如一些教師喜歡設置一些“挑戰性作業”,想要拔高,這說明教師很有魄力。但考慮學生不夠全須,照顧不到整體,導致厭學學生的產生。3.在教學創新中遭遇不被理解。教師滿心歡喜設計了一節課,效果卻不好。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任何一種新的事物,都是對傳統的挑戰,都承擔著一定的風險性。4.受到教學中時時存在的“兩難困境”的干擾。比如,在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針對少數優秀的學生進行教學,則會使其余的學生學習吃力,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就會降低;如果教師對后進生過多照顧,那優秀生因為學習內容簡單而感到無趣,這樣,教師的引導角色就可能無法實現了。
課后及時備學生,是對課堂學生表現的一個反思,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知識及能力發展狀況,為下節課的課前備打下基礎。因此來說,課前課后備學生,對解決教育困境的作用不可小覷。
一、課前課后備學生,合理設計教學目標,縮小理想與實際的差距
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師一方面要依據新的課程標準來制定,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學生情況而定。因為教學目標的合理與否,還要根據學生量體裁衣。教學設計前,教師要分析學生對本課教學內容的認識水平(基于學生的生活基礎、小學課程、其他學科是否出現過相關教學內容三方面作為分析的依據),這是課前備。課后,教師要反思預期目標與達成目標之間的差距,找出差距的原因所在,及時地在課下或下節課以布置作業或其他方式繼續目標的達成。
二、課前課后備學生,課堂練習階梯型訓練,目標達成顧及全面
練習是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將技能轉化為熟練活動的過程,是反饋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手段。學生的能力往往是參差不齊的,只用一種水平的題來測試,容易造成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得不到滿足。題簡單,接受能力快的學生不能得到拔高;題復雜、難度大,中下等水平的學生會遭遇學習挫折。青少年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適當的挫敗感會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但時間長了,會打擊學生的自信,使他們喪失學習的興趣。課前備學生,教師要考慮學生在一節課中的接受能力,對試題的難易要有層次地出現,先易后難,甚至列出提問的名單,盡量照顧全面,以避免因一時激動而“亂點名”。當然,有些學生也有超常發揮的時候,教師一定要給機會。通過分層練習,使各類學生學有收獲,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課后備學生,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在本節課的表現,發現學生的課堂變化,對進步學生及時鼓勵,對表現退步的學生要及時溝通,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三、課前課后備學生,創新要求科學與合理,不只為求新立異
創新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如果班里大部分學生讀課文都不夠流利,教師還要別出心裁地弄個辯論會的形式,結果可想而知,既耽誤時間,又沒有學習效果。現代教育要求教師注重全面培養和提高學生適應知識經濟社會需要的素質和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備學生時,一方面要從學生思維方式出發,分析學生的現有水平及能力,看哪種活動方式更適合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更有利于拓展學生能力和思維,合理設計教學過程。另一方面要依據學生認知發展的“最近發展區”及“最佳發展區”,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基礎知識出發,對教材進行適當重組和整合,使學生在扎實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感受新的學習形式對思維的沖擊。課后備學生,教師要總結新的教學方式對教學過程產生的效果,確定其是否適用,是否需要調整活動形式,尋找其理論支持,在解困中提高自己的研究創造能力。
四、課前課后備學生,處于兩難先考慮學生,高效課堂管理
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是具有客觀性的,但是,不管是學習優秀的學生還是后進生,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用發展和辯證的眼光看待學生,要深入學生中間,挖掘每一個學生潛能,要尊重學生,堅持“思維無禁區論”,視學生為自主的人、發展的人、有潛力的人,最大限度地調動其潛能,促進學生地主動發展。課前備學生,教師應充分地考慮到學生的個性不同,優勢不一。當有些問題在課堂上開展不下去的時候,教師可以把問題拋給班內的思維活躍分子,讓他們將問題換一個方式進行,給了學生充分展示個性的機會。課后備學生,是對學生特點的總結,不同個性的學生,正是教師課堂管理中隨時可用的“裝備”。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的個性越來越得到保護,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作為現代教師,我們在課堂中會遇到更多不可想象的問題。但不論什么情況,教師只有認真地備學生,在充分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備課,在遵循青少年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發展規律的基礎上設計教案,才能備好課,才有益于解決課堂中可能遇到的疑難或困境進而上好課,才有益于達到“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境界。讓我們在困境中成長,在困境中收獲,不斷總結、不斷反思、不斷積累,潛心鉆研教育,悉心培養學生,為現代化建設培養所需要的創新型人才而不斷努力。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