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的學習離不開生活,教師要經常開展一些收集生活中語文素材的活動,帶領學生親近社會,這樣能夠開闊學生的眼界,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語文;收集素材;親近社會
初中語文的學習離不開生活,很多語文學習好的學生,不一定是在語文學習方面下了多少工夫,而是他們在生活中有一個好的語言環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語文素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語文知識豐富了,語文成績自然好,那么如何豐富語文知識?有一個辦法就是教師要經常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一、教師要經常開展一些收集生活中語文素材的活動
比如,收集巧用了成語的廣告、網絡流行語、大街上出現的錯字等。首先是電視鋪天蓋地的廣告讓人眼花繚亂,尤其是改用成語的廣告,學生收集了很多有趣巧用的成語,如某自行車的廣告:騎樂無窮,止咳藥的廣告:咳不容緩等;其次收集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出現了新的詞匯,網絡詞匯更是得到空前發展,這些詞匯往往有特定的意義,教師如果不學習一下還真的要落后了。經過匯總,我們專門用了一節課做了一次成果展示,每小組首先匯報自己的成果,順便講了講他們在收集過程中的有趣事情,此次活動,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對語文學習的熱情空前高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讓我真切地認識到生活對學生才是最好的老師。今后我要經常開展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二、教師要經常帶領學生親近社會,開展有意義的公益活動
社會應該是學生學習語文、學會做人的重要課堂。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地深入社會,觀察身邊的人物,留心周圍的事情,關注身邊出現的每一點變化,聯系生活實際有意識地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活動,例如,種花栽樹,游園踏青,參觀訪問,義務清掃街道衛生,替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時教師可以把課堂遷到操場上,組織有趣的游戲、活動,讓學生記下熱鬧的場面、氣氛,以及游戲、活動的經過。這樣就會豐富他們的生活閱歷,豐富了他們的內心感受。生活是語文的本源,語文因生活而輝煌,生活因語文而精彩。只有讓語文教學和社會生活相銜接,與生活同在,語文教學才能煥發出蓬勃的生機。
三、教師還要經常鼓勵學生走進生活、多角度觀察語文現象,拓寬獲取材料的途徑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內容豐富而開闊,學生的學習方式不能只局限在課堂,被動接受知識。教師要鼓勵學生融入生活,到生活中的每個角落去探尋語文的蹤跡,運用生活中多種多樣的手段方式來學習語文,讓學生不僅從教科書上獲取知識,還應廣泛閱讀課外書籍、網絡資源、媒體材料;不僅要動腦動筆,還要動手收集整理資料、進行制作;不僅要學會與父母、教師、同學相處,還要學會與社會中各行各業的人交流;不僅要在學校、班級里學習,還要到大自然中感悟,到社會中體驗,開闊學生的眼界,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