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與深入的改革,新課程理念已經滲透到了每一位教師、每一位學生的心里。隨著素質英語教學實踐的進行,對于初中英語來說,課后作業設計已經成為教學質量高低的關鍵部分。想要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果,就需要保持英語作業的有效性、高效性,達到減負增效的作用。也只有做好英語作業的設計,才能夠有效地控制與管理學生的學習情況,才能夠達到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成績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英語;作業;高效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初中英語課堂也出現了巨大的變化,隨著“先學后教”“教少學多”的出現,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自主學習能力都在增強,初中英語課堂充滿了無限的活力。那么如何才能夠確保作業設計得合理、高效,如何滿足不同英語層次學生的發展呢?這就需要廣大初中英語教師的不斷探索。在當前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作業設計中,學以致用、高效、合理就成為作業設計減負增效的最佳途徑。
一、初中英語作業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作業設計缺乏多樣性,形式過于單一
傳統模式下的初中英語作業多是以抄寫單詞為主,教師將重點的語句進行劃分,安排抄寫,反復背誦難點、重點,習題成為“題海”。學生在做作業的時候,離不開“一背、二抄、三練習、四練聽”的固定模式。在每天上課時,前面20分鐘都是聽磁帶,導致整節課缺乏靈活性,知識面不夠寬廣。這一種機械性質的作業,不僅沒有難度,也無法體現出創造性。對于基礎優異的學生,這樣的作業容易扼殺他們的學習激情,浪費他們的精力與時間,也容易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和個體之間的差異性。
(二)作業設計欠缺創造性、趣味性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富含趣味性、創造性的作業,才能夠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促進學生主動地去完成作業。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大多數的初中英語作業都是機械性的重復,缺少創意。為了應付各種各樣的考試,教師忙于制定“題海”,學生忙于“解決題海”,練習的過量不僅會浪費學生的時間,也會加重學生的身心負擔,導致英語學習效率低下。
(三)互動性、交流性缺乏,作業大多是獨立完成
英語課后作業是課堂中教學內容的一種延伸,但是學生卻少了必要的交流。在英語知識的表達與運用上,僅僅限于課堂的有限時間,下課之后完全找不到可以強化訓練的地方。在作業的制定中,教師也忽視了交流與合作對于英語教學的重要性,一味地進行“題海”練習。
(四)作業批改方式單一、費時
根據作業批改,教師也可以掌握一部分學生的學習近況,但是作業無法全部、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很多學生作業做得好,但是考試成績差,也有學生習慣抄作業,這些都沒能夠將作業效果發揮出來。并且在作業的評價上,一般都是打個等級,或者是Good之類的單詞。教師忽略了在作業批改當中需要的態度以及融入的情感。很多教師都需要教導兩個班級,每一個班級60多人,每一次批改作業都是100多本,教師很難拿出充足的時間去細看每一個學生的作業,教師也面臨沉重的負擔。
二、新課程理念下,英語作業高效的設計策略
隨著最近幾年教師對新的教學理念的認真貫徹學習,教師在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當中也進行了諸多的嘗試,通過上網查資料、新課標研讀等等方面,也歸納出來一套能夠減負增效,滿足學生作業設計的策略。
(一)課前預習
在課堂教學之前,對新課的預習是學習的主要趨勢。在課前,教師可以進行作業的批閱,然后找到其中的共性問題,在課堂之中進行有針對性的解決。通過長時期的培養訓練,學生能夠自覺地進行預習,找到教學的難點、重點。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積極地回答問題,答題的質量也能夠大幅度地提高。通過自我思考,學生也能夠提出一些具備深度的問題,改變了以往不動“腦”不動“手”的壞習慣。
(二)“分層”作業
在新課程標準中提出:“教師更多的是需要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滿足每一位學生的需求,這樣才能夠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全面的發展。”這一標準的提出也就要求初中英語作業應該從專制走向自主;從封閉走向開放;從以往的獨立完成走向合作協助。另外,對于優秀的學生,可以制定一些具有探究性的作業;對于中等生,可以針對他們的弱項,制定鞏固式作業;后進生就需要對基礎的知識點加以掌握。這種分層作業,不僅可以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也能夠實現“人人皆成功”的作業目標。
(三)“錯題式”作業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很多教師都不明白,為什么學生對已經學習過的知識,還是一錯再錯。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可以故意地采用“錯題式”的作業方式,也就是將學生做錯了的題目進行重新的編排與整理,讓學生分析為什么會出現錯誤,然后進行針對性訓練。另外,教學也可以根據每一個學生的個性,來制定反思策略:第一,考慮學生是否已經將所學的知識點理解;第二,根據學生的個性去進行反思,最終達到“人本回歸”、高效的作業設計目的。
(四)“查找式”作業
很多教師都習慣了在上課之前就將所有的知識準備齊全,學生就是一個“聽筒”,久而久之,學生也就養成了一定的惰性。但是,新課程理念下要求英語作業能夠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制定一些學生需要通過查詢能夠解決的作業題目,以此來提升學生課外英語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五)“創新性”作業
1.聽說作業。第一,學唱英語歌曲。在教學之后,我們可以進行英語歌曲的欣賞。這種形式很容易讓學生將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融入英語學習,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也能夠讓學生對于這一類作業產生強烈的興趣。第二,看英語節目。課余之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觀看一些通俗易懂的電視節目或者電影來增強學生的英語能力。
2.書面作業。第一,編對話。教師根據教材話題規定,或者讓學生自行的定制話題,然后在課堂上進行表演。第二,造句。用短語和詞匯模仿造句是訓練寫作的有效方式,這樣對于學生英語思維的培養也有著重要作用。
總之,在初中英語的新課程改革中,作業是課堂教學最佳的延續和補充,也是鞏固知識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師應當針對英語教學的特點,大膽地進行作業設計思路的創新,讓學生對英語作業的積極性大幅度地提升。這樣,不僅教師更加愿意去布置作業,而且學生也能夠在這樣的作業形式下獲取成功、獲取歡樂、獲取成績。
參考文獻:
1.金麗莎,《初中英語作業設計與布置》[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11)
2.盧曉晶,《新理念下的初中語文作業設計淺析》[J],《語文天地》,2008(12)
3.謝春香、林規發,《如何優化作業設計》[J],《江西教育》,2008(36)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