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讀說寫,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是學生提高綜合素質的核心與要點所在。筆者下面將教學心得略作例舉,分享同仁,期待匡誤扶正。
一、重視閱讀教學,發揮教師的角色作用
1.重視體驗性學習。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和語文的文化特性與特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體驗性學習越來越變成一種符合語文學習規律的學習方式。這種良好的學習方式,不僅使閱讀教學從以往的知識接受過程轉變為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過程,而且其授課方式喚醒了學生的知識潛能和生命活力,作為一種開放的、自主的個性化學習方式,學生可以閱讀主體的身份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親歷文本、與文本作者進行交往,最終生成情感和意義,從而實現閱讀教學的最終目標。
2.教師要扮演好自己角色,為學生創設學習情況。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是服務者、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要保障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形成、保持和發展閱讀動機和興趣;同時,教師應當創設健康、積極和合理的情境,組織有適當難度的閱讀任務和問題,促進形成內部認知和矛盾并有效地指導他們進行自主的、能動的知識和技能的建構。由此可見,教師是影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成果的重要外部因素。
3.真正轉變教學模式,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盛氣凌人,應善于傾聽,善于理解,善于走進學生心靈。此外,課堂不應成為教師自身訓練口才的場所,而是應該通過師生間、學生間的積極互動,成為學生的用武之地。因此,不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不轉變教學模式,就不可能改變教師越俎代皰的狀況,也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成績。
4.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興趣是個體積極探究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興趣使人對有趣的事物給予優先注意,積極地探索,并且帶有情緒色彩和向往心情。學習興趣是一種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知識和不斷探求真理而帶有情緒色彩的意識傾向。它表現為好奇心、求知、探究等,它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最活躍的因素。因此,語文教師必須運用各種手段,從根本上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體驗學習的過程中去。
二、讀書寫作全面發展,有條不紊,學會循序漸進
在讀書過程中,我一開始鼓勵學生摘抄好詞好句,但是一段時間后我發現學生只是積累,而在習作當中根本不會運用,或者是原文不動地照抄,在引導使用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但仍是不盡如人意。
我不得不改變了方式,讓學生寫讀后感,而且寫讀后感是循序漸進地呈梯度上升,也就是說學生每處于一個階段我都會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級只是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通過讀童話、演童話、補編童話來激發學生讀書的積極性。中年級階段通過寫讀后感及自己的三言兩語的感言,讓學生學會把讀書和自己的生活實踐當中的事情聯系起來,會寫完整的故事,把讀書和習作聯系在一起。隨著年級的增高,我讓學生簡單概括內容,而主要在聯系實際寫事上下功夫,在分析寫作方法上下功夫,在運用修辭手法上下功夫等等。
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學生的習作能力。尤其是高年級階段,學生能夠根據自己讀的書來判斷生活中自己做的事對還是不對,也能夠應用書中的具體事例來評判自己和別人,這讓學生明白是與非,明辨美與丑,這怎能不提高學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呢?而且通過寫作手法和修辭手法的分析,學生會靈活應用到自己的習作當中來,可謂兩全其美。
總之,語文教學要不拘一格、推陳出新,要耐心教學,要勤于探究,對學生呵護備至、慈顏含笑。天長日久,語文課堂一定會春風和煦,其樂融融。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