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好的作文寫作過程,首先要做到心中有物,下筆如有神。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且艱巨的任務。寫作能力伴隨學生終身,這一能力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需要經歷漫長的基礎訓練。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需要從廣泛的閱讀、語言的積累、課間引導、互動交流等方面來進行,各環節彼此緊密關聯,缺一不可。
關鍵詞:作文;寫作;能力;方法;途徑
新課程標準下,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我們語文教學工作者所面臨的一項重要且艱巨的任務。良好的作文寫作,需要做到心中有物,下筆如有神。之所以所以說寫作能力對于學生比較重要,是因為這一能力伴隨著學生終身,在學生往后的工作、學習、生活中,時時處處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說其具有艱巨性,是因為這一能力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需要經歷漫長的基礎訓練過程。那么,如何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培養呢?作為多年來工作在語文教學一線的教育工作者,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做法。
一、廣泛閱讀,積累語言
俗話說,“讀是寫的基礎,寫以讀為前提,二者彼此交融,互為依托。”當學生的閱讀面得到擴展,寫作時就能文如泉涌,思路開闊。學生在寫作活動中,往往會“有話道不出”,這就更需要廣泛閱讀和語言的積累。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了小學生的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如此看來,這一規定顯得相當必要。當然,在閱讀選擇中,切忌不能漫無邊際地選擇閱讀材料,而應該由教師推薦一些適合本階段學生閱讀的文學精華作品、大家名著或其他良性課外讀物等,從而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學習對語言的運用。
二、拓展寫作思維,積極創新思路
小學生寫好作文的重點就是及時更新自己的寫作思路,拓展自己的思維能力。有的學生害怕寫作文,就是因為寫作思路拓展不開。對于這個問題,我大膽改革寫作文的固定模式:一件事只有一個中心,積極鼓勵學生拓展自己的寫作思路,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進行創造性的寫作。如我們在寫有關寫字比賽的內容時,就采取了這樣的方法,效果很好。學生交上來的作文真是多種多樣、見解獨到。有的學生寫了比賽的過程,是如何思考和練習寫字的竅門的;有的寫了練習時的累、苦,體會到了寫好字的不容易;還有的學生寫了自己在比賽中有了困難,是如何得到大家的關心和幫助的;有的則寫通過比賽的過程及結果,自己明白了一個道理……通過這次的寫作嘗試,學生對作文終于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不再害怕,甚至喜歡上了作文。這個方法的好處在于突破了傳統的、固定的思維模式,學生可以從多角度、多思維來完成寫作,就能寫出新穎獨特、內容豐富的好文章來,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變換形式,訓練表達
多年以來,語文課堂教學中一成不變的指導模式,千篇一律的課堂教學形式,往往都令不少學生對作文寫作感到枯燥乏味,逐漸失去寫作的興趣。因此,語文教師要匠心獨具,處處設計有趣的教學情境,如可以在課堂上提問學生愛看哪方面的動畫片,讓學生講給班上的其他同學們聽聽;昨天晚上吃什么好吃的,你的生日一般怎么過等,通過課堂互動游戲、講故事、腦筋急轉彎等多種多樣的學習形式,不斷激發學生作文寫作的創作源泉,使之成為訓練學生大膽說話的途徑。教師可通過這些訓練調動學生習作的積極性,使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在樂于參與中得到表達能力的提高。
四、著意滲透讀、寫方法,做到訓練到位
例如,《我們的戰友邱少云》這篇課文重點是“了解人物的內心活動”,根據其學法要點,可這樣滲透。
1.初讀,整體感知內容。
2.細讀,區分外表內心。引導細讀課文,畫出人物外表描寫和心理描寫,理解外表內心之間的關系,搞清邱少云的外表與事情的發展、邱少云的外表與“我”的內心間的因果聯系。
3.精讀,理解人物特點。抓住邱少云的三處外表,聯系當時當地的情況理解邱少云“嚴守紀律,勇于獻身”的可貴品質,理解邱少云烈火燒身時“我”復雜的心理對邱少云危險處境的烘托作用。
4.回讀,強化閱讀效果。回讀全文,引導討論: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哪些地方寫人物外表?哪些地方寫人物內心?由此你知道了什么?本文的寫作目的是什么?為表達中心是如何描寫人物外表和內心的?
從讀寫兩方面強化學法,以使學法目標明朗化:讀文章(寫人的)要分清外表和內心,抓住人物外表體會人物內心,把握人物特點;寫文章(寫人的)要寫好人物外表,也要寫好人物心理,通過人物外表反映人物內心,以突出人物特點。教師要讓學生運用上述方法閱讀其他課文,并進行相應的練筆。這樣進一步明確學法,保證了訓練的落實。
五、采用講評,激發興趣
作文講評是作文指導的最后環節,如教師講評得很有趣,則會激發學生下次作文的興趣。作文講評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多肯定。得到教師的肯定,學生會產生強烈的成功體驗,從而產生強烈的興趣。因此,教師在作文講評時要多肯定。優秀的作文可表揚,對中、下水平學生的作文也要挖掘“閃光點”,使每一位學生都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從而對寫好作文產生信心和興趣。
2.巧批評。對于學生作文的毛病,教師要明確指出,但方法要妙。有一次上課,我二話沒說拿起一篇作文一口氣往下讀,讀得滿臉通紅,上氣不接下氣。有位學生實在忍不住了便對我說:“老師,您為什么不停頓,我聽著很難受。”我沒有直接指出這篇作文沒有標點,而是讓學生先體驗作文的錯誤,獲得感性認識,再進行總結,這樣的做法比直接指出有效。
3.講創意。一是對學生的作文而言,要保護學生作文中表現出來的創造意識,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標新立異”寫出與眾不同的作文來。有一次,我讓學生寫《我最尊敬的人》,有一位學生只寫了兩句話:“語文老師,我喜歡你。我要好好學習將來也要當一名老師。”雖然這算不上作文,但其創意是值得肯定的,對教師來說講評也要創出新意。
小學作文教學,歷來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難點,但找對了方法其實也不難,只要教師在學生的“引導”方面下足工夫,做到巧導善引,途徑合理,切實有效,就能點石成金,逐步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只要我們持之以恒,定會在學生身上收到顯著的成效。
參考文獻:
1.趙燕萍,《作文教學也要講究有效性》[J],《新課程(小學版)》,2008.04
2.陳海云,《小學作文教學與評價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