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教師要幫助少兒選擇適合閱讀的書籍,還要指導學生有明確的閱讀目的,最后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要重視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
關鍵詞:閱讀;教師;指導
讀書是每個人都做過的事情,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讀書最大的好處是可以讓人有屬于自己的本領,讓我們的生活過得更充實,讀書還可以使我們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立于不敗之地……那么,教師怎樣指導學生能夠有意義地讀書和讀有意義的書呢?
一、指導學生選擇適合閱讀的書籍
書店里少兒書籍不計其數,但適合少兒閱讀的“精品”卻供不應求。這就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在選擇書籍時要有標準,要符合少兒教育的目的和少兒語文教學的任務、題材范圍要廣泛,思想性、科學性要強;還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富有興趣,最后是形式美觀、圖文并茂、印刷的字體大小要適當。
二、指導學生有明確的閱讀目的
1.積累性閱讀。主要是積累詞匯句式,學習寫作方法。這就要指導學生摘錄文章中的好詞佳句,并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在以后的習作中會應用所積累的知識及素材。
2.鑒賞性閱讀。主要側重于文學欣賞,提高審美情操。這時候,我們可以指導學生閱讀一些優美的散文、詩詞等,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3.評價性閱讀。重點是判斷是非優劣,鍛煉學生的鑒別能力。我們在指導時要求學生對所讀書籍作出評價判別,說出文章所介紹的行為是否健康,如何去學習或是與此種行為斗爭。
4.消遣性閱讀。這種閱讀主要是作為一種休息方式,調節精神生活。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感受到快樂,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三、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好的習慣將受用終生,好的閱讀習慣也將受用終生,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要十分重視良好習慣的培養。
1.指導學生閱讀要掌握適當的速度和一定的效率,一般現代文的閱讀要求每分鐘不少于400字。這里的閱讀指的是學生自己的默讀。這種默讀光有速度,沒有效率是不行的。默讀能提高閱讀速度,文字信息不必經過聽覺而直接由視覺接收。學生讀完一本書后,我們可以設置一些簡單的問題來考查學生的默讀效率。
2.指導學生養成摘錄和寫讀后感、書評的習慣。內容課時是作者介紹、字詞積累、精彩句子、讀后感等內容。明確要求每位學生利用每周的閱讀課及課外時間,把所閱讀的內容分別加以整理、摘錄。語文教師定期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和糾正學生課外閱讀中出現的問題,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總之,教師指導學生有意義的讀書和讀有意義的書,就要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或閱讀材料,靈活運用精讀、略讀、瀏覽等閱讀方法,使學生能整體把握閱讀的內容,理清閱讀的思路,概括要點,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和感情;能根據語境揣摩語句的含義,體會語言表達效果。這就是成功的閱讀指導。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