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初始階段,也是基礎階段和啟蒙階段,初中階段的化學學得如何也將為今后的化學學習奠定基礎。因此,要想為今后的教學打下扎實的基礎,就必須通過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實驗教學;求知欲;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初中化學的學習,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初始階段,也是基礎階段和啟蒙階段,初中階段學得如何也將為今后的化學學習奠定基礎。因此,要想為今后的教學打下扎實的基礎,就必須通過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學效果。要想真正提高教學效果,首先得以實驗教學為主,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意意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課堂真正變成學生的課堂,從而達到讓學生愛化學、愛學化學的目的。其次,還得解決好考試能力和實際能力之間的矛盾,不能使培養出的學生只會考試不會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引導學生突破難點,掌握重點的同時,還得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化學知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奠定基礎。
一、以實驗教學為主,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教學在化學的學習中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材呈現給教師和學生的大多是以學生為主的探究實驗,而其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就成了主體,教師只能輔助性地完成內容。這樣的課堂,內容設計得如何,實驗設計得是否合理,實驗是否優化等問題是教師提前根據學生的情況設計好的,有時,可根據情況所需和實驗的優化性對課本實驗進行相應改動,這樣或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講到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時,教師可根據原理先引導學生設計幾種實驗的方案,然后給予評價,讓學生按照討論的方案進行實驗,當不同小組學生用不同方案制出氧氣后,再引導學生分析不同方案的特點和優缺點,最后找到一種最優化的實驗方案,這樣可以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一過程的探索將學生的好奇心變成一種成就感,讓學生從中感受到科學的奧妙,學習的快樂。這比起教師做實驗,學生看實驗和背實驗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效果。當然,最后教師的評價對于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否則就有可能造成錯誤的認識,這樣就會違背實驗探究嚴謹性的主導思想。
二、做好課前預習,做到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聽講
(一)知曉預習的好處。
上課前一天,學生要自覺地預習教師第二天要講的內容。因為:(1)能強化聽課的針對性,有利于發現問題,抓住重點和難點,提高聽課效率;(2)可以提高記聽課筆記的水平,知道該記什么,不該記什么,哪些詳記,哪些略記;(3)可以節省課后復習和做作業的時間。
(二)掌握預習的方法。
如何預習教師第二天要講的內容呢?(1)通讀課文。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了解新課的基本內容與重點,要把自己弄不懂的問題進行標記,便于上課聽講用;(2)理清思路。在了解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聯系已學的與之有關的基礎知識,及時復習,做到新舊知識銜接,以舊帶新,溫故知新;(3)確定重點、難點和疑點。通讀課文和掃清有關障礙后,思考課文后的習題,試著解答,在此過程中找出新課的重點、難點和疑點。
三、精講多練,提高教學效率
初中化學的教學,難免會帶有較多的應試教育的色彩,在現行中考的形式下,絕大多數學校對于初中教學都是默認考試第一,能力第二。因此,對于初中化學的教學也會如此,大量的資料,大量的模擬卷,但究竟要怎么完成,怎樣去做,這是值得教師思考的問題。萬變不離其宗,題目再多,中心內容是不變的,所以教師要精選題目,讓學生精做題目,一套題目不一定要全做,但教師可以先做再選,然后呈現給學生的就是一份“量又少,綜合性又強”的好題。當然,這個工作量是很大的,可以將同組教師進行分組,一人一部分完成,然后資源共享,若有可能的話,也可自己編寫習題,成為適合本校的校本教材以供學生使用,這樣也就真正能達到精講精練。
例如,在復習實驗中氣體的制備時,可將氧氣、二氧化碳兩大氣體的制法從原理、裝置、收集、檢驗、注意事項等方面進行對比精講,然后,再將關于氧氣、二氧化碳的制備實驗題目呈現給學生進行精做,以達到對本知識點的掌握,突破和相關內容的運用自如的目的。
四、專心聽講,做好筆記
聽課是學習過程的核心環節,是學會和掌握知識的主要途徑。如果在課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課后復習和做作業就不會發生困難;如果上課時不注意聽講,在課堂上幾分鐘就能解決的問題,課后可能要花費幾倍的時間才能補上。因此,聽課時,一定要聚精會神,集中注意力,特別要注意教師講的思路和反復強調的重點及難點。邊聽邊記,及時標記,課后咨詢。
五、認真完成作業,及時復習
親自動手,絕不抄襲。先復習,后練習。認真完成,不能馬虎。多思多問,不留疑點,并盡可能地把做過的作業都記在腦子里,因為沒有記憶就沒有牢固的知識,只有用心記憶才會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練的基礎上“巧”起來。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