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模式,對我們的課堂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注入了生機與活力。歷史教學的目的不僅僅在于讓學生熟記歷史,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歷史思辨能力,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讓學生在歷史教學中得到全面發展與提高。傳統的以講授與識記為主,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現代教學形勢的發展,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提高。那么在新課程下我們要如何來進行歷史教學呢?這成為廣大歷史教師所普遍關心與探究的話題。筆者現結合對新課程的認識與具體的教學實踐總結出如下幾種常用的教學策略,在此與廣大同仁共享。
一、圖說歷史,增強教學的形象性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多元的時代,是一個讀圖的時代,表達情感、傳遞信息的方式并不是只局限于文字,圖片圖像占有很大的成分。記錄歷史的方式是以文字、圖畫為主,圖在歷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記錄歷史、傳遞信息的主要方式。與枯燥的文字相比,圖更有吸引力,更能傳遞文字所不表達的信息。同時這個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仍然是感性事物。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我們不能忽視圖,相反要引起我們的重視,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圖,并收集各種圖片、圖像、視頻資料等進行圖說歷史,以此來增強教學的形象性,這既符合歷史學科的內在學習規律,同時也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與認知規律,是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提高歷史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二、問題教學,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是思維的開端,是推動學生主動求知的強大動力。一個富有趣味性與探索性的問題可以引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使學生充分運用所學來解決,當學生無法順利解決時,便會對新知產生極大的關注與強烈的求知欲,從而積極主動地展開探究,在探究中學到新知。問題教學法改變了以往教師傳授學生接受的機械灌輸式教學模式,更加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的主體地位,更加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與積極性,真正實現了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動構建,實現了學生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享受到了探究的樂趣,這正是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重要教學理念。這是對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徹底摒棄。在歷史教學中我們要改變以往的平鋪直敘、沒有懸念的知識傳授,而是要代之以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思考與關注,誘發學生的主動探究動機,使學生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活動。在進行提問時要充分考慮到兩點。
1.問題本身的價值性。提問要有的放矢,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明確通過提問要取得一個什么樣的效果。因此在設計問題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基本情況與具體的教學內容,找準最佳切入點,設計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啟發性與全體性的問題,以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進入求知的憤悱狀態,這樣學生在好奇心與求知欲的驅動下會積極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與非智力因素來主動思考、積極思維。
2.問題提出的多樣性。單一的直接提問只會讓學生對問題產生厭倦,而無法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激情與動力。因此我們要研究提問形式,以多樣的提問來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主動探究動機。如多媒體呈現,多媒體集圖文聲像于一體,這樣的教學更富直觀性、形象性與趣味性,更能引起學生對問題本身的關注,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與強大的熱情。如趣味故事呈現,歷史有著許多的趣味軼事,這些都可以成為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引發學生主動探究的重要資源。我們可以將問題與故事結合起來,這樣更能引起學生對問題本身的關注。
三、合作教學,增強教學的互動性
新課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合作學習不同于其他學習方式,它以小組為學習單位,更能發揮集體的優勢,通過小組間的交流與討論來解決學生個體所無法解決的問題。這樣的學習方式更能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與教學模式,使得教學更高效,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與競爭意識。合作學習逐漸成為現代課堂教學中重要的學習方法。在歷史教學中我們也要為學生的合作學習提供更多的時間與機會,讓學生展開充分的合作學習,在教學中我們要做到:
1.小組的分配要科學。小組是合作學習的前提,是合作學習確保各小組實力均衡、取得成功的關鍵。我本著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合作學習小組的分配。
2.任務的布置要合理。任務是合作學習的核心,任務布置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參與度,直接決定著合作學習的成敗。任務要符合學生的認知基礎,與教學內容密切結合,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這樣才能讓學生基于自身基礎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3.學生的合作要充分。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時間、交流與討論的時空,這樣學生才能展開充分的交流與合作,才能拓寬探究的深度與廣度,這樣的合作學習才能成功。
4.教師的指導要得當。放權并不是放流,而是要扶放有度,要讓學生在教師的相機誘導與啟發下展開自主合作交流,順利完成探究性活動。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