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落實與推進,高效教學成為廣大教師共同的追求。何為高效教學呢?課改專家、華東師大崔允郭博士提出:“教學有沒有效率,并不是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習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指出了高效教學的本質,即學生學有興趣、學有收獲。這值得廣大教師對我們以往的課堂教學進行全面反思。現(xiàn)結合新課改下的教學實踐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愉悅高效的課堂教學的構建淺談如下幾點體會。
一、精心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正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雖短,但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所起的作用卻不可小視。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對學習的態(tài)度完全取決于外部的刺激,那種枯燥單調的導入無法激起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只會讓學生心生厭倦,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壓抑學生的學習熱情,降低學生教學參與度。沒有學生參與的熱情,這樣的教學只會如同完成繁重的任務,只是在教師的指令下機械被動地進行學習,這樣的學習是枯燥勞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重視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要以新穎巧妙的導入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學生對知識的關注,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與濃厚的學習興趣。
1.多媒體導入。多媒體的重要優(yōu)勢就在于集圖、文、聲、像于一體,這些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符合小學生喜新求異、好動愛玩的天性,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強烈的內部學習動機。
2.故事導入。故事是小學生的最愛,采用故事導入更能集中學生的精力,促進學生由無意注意轉為有意注意,更利于學生將興趣與思維集中在新知的學習上來,從而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輕松的狀態(tài)下展開主動求知。
3.扮演導入。小學生有著極強的模仿力與表現(xiàn)力,他們善于模仿、喜愛表演,而小學語文教材中所收錄的文章有許多有著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或對話性極強,我們完全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或者分角色進行朗讀,這樣更容易將學生帶入特定的學習情境中,這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還有談話導入、懸念導入、謎語導入等多種形式,導入沒有固定的模式,只要實現(xiàn)激起學生學的激情,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到新知上來就能稱之為成功的導入。
二、巧妙設問,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是思維的開端、智慧的窗口,是推動學生探究的動力,是開啟創(chuàng)新之門的金鑰匙。巧妙的問題可以引起學生的認知矛盾,使學生進入求知的主動狀態(tài),進而使學生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在自主探究中完成知識的主動構建。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完全出自于自己的主觀意愿,而非被動從屬,是一個充分調動自身的知識儲備與非智力因素的主動求學過程。這樣的學習更加富有成效,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與技能,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問,而且要問得巧、問得妙,要以問題為契機來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與能動性,讓學生展開主動的探究活動。在設計問題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現(xiàn)實基礎,這樣問題才能貼近學生的基礎,才能引起學生的關注,能夠順利地解決問題。同時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生理特點,增強問題的趣味性與藝術性,這樣才能激起學生探究的熱情,才能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啟發(fā)指導,指導學生掌握方法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共同參與的過程。小學生尚未具備完全獨立的學習意識與能力,并沒有掌握學習的方法,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無法完全獨立地進行探究活動。因此我們要充分放權,在讓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究的基礎上加強教師的啟發(fā)與指導,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構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教學模式。要讓學生在充分發(fā)揮自身學習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之上經(jīng)過教師的相機誘導與啟發(fā),智力與思維發(fā)揮到極致,從而順利地完成探究活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掌握學習的方法,學會自主學習。因此教師要做好扶放有度,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與扶持者。
一是放權,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改變以往一講到底,教師講學生記,教師問學生答,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要從高高在上的教者轉換成與學生平等的學習體,充分放權,讓學生擁有更多自主選擇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參與到教學中來。二是扶持,成為學生學習的領路人。放權并不是不管不問,放任自流,而是要給予學生最大的學習空間與思維空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與機會進行主動思考與探究。教師要在學生思維受阻時給予必要的啟發(fā)與誘導,為學生指明思考的方向,讓學生尋求新途徑來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掌握學習的方法。
總之,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要從多個方面來為學生構建愉悅而高效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教學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學得主動、學得積極,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技能與方法的全面提高。既有動力又有成效的學習才是我們最終的追求。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