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職幼師學生對舞蹈課的學習不感興趣,課堂教學效率不高。因此,在舞蹈教學活動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喚起他們的求知欲,將“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的課堂氛圍。那我們該如何培養中職幼師學生的舞蹈興趣呢?本人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從中職學校舞蹈教學及學生的特點出發,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幾個方面,對如何提高中職幼師學生舞蹈學習的積極性提出了一些想法,以供大家探索。
一、要根據培養目標,精選好相應的教學內容
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舞蹈課易學、有趣,因此,在中職幼師舞蹈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重點考慮幼師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要圍繞培養目標,有目的性和方向性來選擇。所選學的舞蹈種類及風格要豐富多樣,技能技巧難度由易到難,在精選好教材的同時,也需要我們與有限的課時協調一致。中職幼師的學生,大多數沒有舞蹈基礎,在學習初期必須進行最基礎的基訓。在第一學年基礎訓練中,除了基本功訓練外,學生要初步學習風格不同的各種舞蹈組合,如學習《芭蕾手位腳位練習》《中國古典舞手位腳位組合》等,并以簡單的兒童民族舞為入口,逐步加入中國民族民間舞的學習。在初步了解舞蹈教學的常用術語和記錄后,在基訓教學中應以訓練學生直、立、靈活、協調感覺為主,腰腿的軟度和技能為輔;在民族舞教學中需根據幼師學生的特點讓其了解舞蹈的特點和種類,并掌握具有代表性的各民族組合;在兒童舞教學中了解幼兒舞蹈和幼兒教育的關系,學習幼兒舞蹈及創編幼兒舞蹈的原則和方法,可選擇性地教授幼兒相關兒童舞蹈。實踐證明,這樣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從理論到實踐的學習,不僅使學生慢慢走近舞蹈,學生也學會了用肢體去大膽表現舞蹈,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興趣是學好舞蹈的動力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和愛好是學習的動力,它可以使人廢寢忘食。相反,如果學生對知識,對學習沒有興趣,把學習看成是一種負擔,一件苦差事,當然就不會有好的學習效果。大多數中職生對舞蹈課不太感興趣,尤其是基訓及枯燥的訓練。那么興趣是什么?又是怎樣產生的呢?本人的認為,興趣是人們積極認識事物的傾向,它的基礎是建立在個人的愛好和生活需要上。興趣的來源有兩個方面,一種是天生的,有些學生從小就喜歡舞蹈,喜歡表演,這樣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滿了激情,不覺疲卷地訓練,精益求精,如癡如魔;另一種是通過培養產生的,是受后天環境的影響、氛圍和熏陶而形成的。例如,我教授的06級劉××,入學后時常請病假,不是肚子痛就是崴腳腿痛,極少在課堂看見她的身影。經過我的了解,我才知道這位學生因為自己體格壯,覺得跳舞不好看,所以討厭穿舞蹈服跳舞。知道原因后,我時常與她談心交流,讓她了解幼兒教師的職責,了解舞蹈形體訓練的目的,鼓勵她用舞蹈訓練改變自己的體態。在課堂上,她有進步我及時表揚她,并且鼓勵她大膽地進行組合展示。慢慢地她開始喜歡舞蹈,愿意跳舞蹈,通過她的努力,她當上了她們組的小組長,而且她會經常得意地在我耳旁說:“老師我又瘦了一斤!”所以尊重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極大提高舞蹈教學質量的水平。興趣能增強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舞蹈學習和創新的動力,還能發展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適宜的復習方法是提高舞蹈教學質量、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保障
評價舞蹈課的教學質量,不僅體現在教師在課堂上的傳授,更要體現在課后學生復習掌握的過程中。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存在的問題需要學生在課后的復習中逐步得到解決。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加練習,把課上所學的知識利用課余時間再重復多遍,強化自身身體形態機能,達到理想的水平。復習舞蹈是建立在人腦對形象記憶基礎上進行的。因此,選擇集體復習是復習舞蹈的最好方式。首先,它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集體的合力回憶和展現舞蹈。其次,集體復習會給那些有舞蹈特長的學生展示才能的機會,使他們在復習中起到帶頭羊、小老師的作用,將更好地促進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再次,分組進行,這種復習形式能使學生有一個間歇緩沖的機會,產生新的力量,把動作做得更加準確。在分組輪換訓練的情況下,同學間可以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通過觀看同學的表演,從中發現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使自己的動作更加熟練優美。另外,集體復習是在音樂伴奏下進行的,在復習過程中音樂和節奏對舞蹈不僅起到烘托作用,而且能起到進一步刻畫形象的功能,也是人腦在回憶過程中的依據之一,使回憶更連貫,準確和完善。
四、以情帶動,舞中融情,將民間故事、民歌表演等知識與學習活動相結合
舞蹈是用來表達人物情感的,沒有情感的舞蹈是機械麻木的動作堆積。以情帶動,情動交融才可以營造出舞蹈獨有的風情與內涵。在舞蹈課堂上,我們不但教學生掌握規范的動作,把握準確的舞蹈風格,還要將帶有濃郁生活氣息的情感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擺脫機械麻木的動作重復,從而真正投入到舞蹈背景中去,表現出豐滿的舞蹈動作形象。在舞蹈課堂上,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的情緒,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將舞蹈的故事背景用一些民間故事及知識來幫助他們融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去。如在教授膠州秧歌前,我會鼓勵膠州的學生搜集有關膠州秧歌的素材,如圖片、故事、影像等展示自學當地秧歌,教師結合沂蒙紅嫂救傷員的故事感染學生;在教授學生兒童舞蹈時,我們提前帶學生到幼兒園參加見習活動,讓學生觀察幼兒的動作特點,了解幼兒的身心發展的特點。注意發揮“情”的作用,在課堂上學生在掌握基本動作后采用分組觀摩練習,唱跳結合,發揮學生的演唱優勢“以聲帶情,以情帶舞”,學生自唱自跳,增加自娛自樂的氣氛,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減輕了學習壓力,進而加深了動作的印象,達到“舞以盡情”的目的。
總之,幼師專業的舞蹈課是一門充滿激情和活力的學科,同時,它也是實現幼師生全面綜合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們要善于引領學生去總結方法、吸取教訓,只有這樣,我們的舞蹈教學才能取得一個良好的效果。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