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困生這個詞是每一位學生都不愿意接受的,因為這就預示著自己在學生群體中被扣了一頂非常不光彩的帽子。高中英語學困生是非常多的,造成成績不好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因為基礎不好和學習沒有技巧造成的。針對高中英語學困生存在的問題,文章詳細闡述了如何讓學困生擺脫困難。
關鍵詞:學困生;高中英語;困難
高中英語階段是英語基礎知識的積累階段,所以只有打好基礎,才能夠學好。但是很多學生在初中階段并沒有打好基礎,他們都為自己的英語而感到困惑。學習好的學生也有很多困惑,例如自己的英語成績。有些學生在一段時間內,瘋狂地學習英語,但是成績并沒有明顯的變化;如果一段時間不太在意英語學習,英語成績也不會有明顯的變化。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錯誤認識,認為學與不學都一個樣子。其實他們都錯了,正所謂厚積薄發,英語就是這樣的。
一、學困生的形成
學困生并不一定輸在了起點上,很有可能是自己在半路上被學習方法絆倒了。很多情況下學生是輸在了對英語的認識上,認識上不去,就必然會失敗。
1.基礎不扎實。基礎知識不扎實是英語學習的硬傷,如果基礎不打牢固,學習英語就是天方夜譚。學生基礎不扎實會導致很多問題,例如詞匯量不夠和語法掌握不熟練。
詞匯量不夠會導致在閱讀和寫作過程中遇到很大困難,如果一個句子中有一半是生詞,那么無論如何都無法保證正確完成題目。
語法知識不扎實也是非常麻煩的,一個句子的句型分析不透,不能夠猜到詞匯的屬性,這就無法正確理解句子的含義,那么考試就無法正常進行了。這些學生只能通過多讀、多寫,來提高自己的基礎知識。
2.認識不夠。對英語認識不夠,是英語學習很大的障礙。如果一個人對英語的認識非常膚淺,停留在讀和寫的階段,那么他很難取得很大的進步。一味地讀和寫,而不給自己思考的時間,必然會學麻木,對英語產生模糊的語感,對句子的確切含義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
還有一些學生,在一段時間內,感覺學習和不學習英語,都不會產生明顯的變化,所以他們就開始選擇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別的科目上,然而當有一天發現自己的英語成績下滑了,這時再亡羊補牢,為時已晚。想再回到之前的成績,就只能通過付出比別人更多倍的努力才有可能實現。學習就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3.方法不得當。學習方法不得當,也是英語學習比較麻煩的一個問題。如果一個學生總是接觸一個題型,那么他做一輩子題,也只會這一種題型。所以,學生應該要廣泛涉獵,把能夠接觸到的英語知識都收攬在自己的腦子里,只有這樣才能夠將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
很多學困生每天比別人起得早、睡得晚,可是最后成績卻總是比別人差。而有些學生,他們該吃飯了吃飯,該玩了就玩。成績卻很好,是因為學習方法得當,他們用較少的時間,掌握了大量的知識。
二、關愛學困生
對于學困生,我們不應該歧視,而是應該給他們鼓勵,讓他們充滿信心,教給他們學習方法,讓他們找回自信。
1.扎實基礎。扎實基礎是學習英語的根本,這個過程沒有什么技巧可言,只有不斷努力才能夠打好基礎。記憶單詞和熟記語法是重點內容,把握好這兩種工具,就可以把英語的基礎打好、打扎實。
2.提高對英語的認識。一個人的意識是指導他工作的最原始動力,也是關系任務是否可以順利完成的關鍵因素。提高學生對英語的認識,可以讓他們從根本上改變學習的陋習。例如讓學生意識到英語學習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沒有扎實的積累,是不可能有好的發揮的。所以無論任何時候,學習英語都不能夠馬虎。
3.授之于漁。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所以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才是最重要的。讓學生學會自己歸納和總結,讓他們建立自己的學習方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思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可能教會學生每一個知識點,所以英語學習歸根結底還是得靠自己學習。教師教給學生的內容,也只能通過自己消化,才能理解,最終成為自己的知識。
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讓學困生擺脫困難,走出困境,是我們教師的職責所在。學困生不一定不是天才,所以我們應該充分發掘他們的潛力,讓他們成為優秀的學生。
參考文獻:
1.楊帆,《高中英語學困生成因及推進措施初探》[J],《繼續教育研究》,2008.09.
2.李玉雄,《如何鼓勵和幫助學生學好英語》[J],《青海教育》,2007.12.
3.韓建全,《多元智能理論在英語學困生轉換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0.06.
4.李健,《從教室身上找找英語學困生形成的原因》[J],《山西教育》,2010.07.
5.劉淑英,《論教師的情感關愛對英語學困生的轉化作用》[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04.
6.蒙妙玲,《談英語學困生的轉化》[J],《河池學院學報》,2007.02.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