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蕾,彭培好
(成都理工大學a.管理科學學院b.旅游與城鄉規劃學院,成都610069)
農用地整理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對田、水、路、林、村進行綜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土地質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的活動。農用地整理項目的選擇主要以農用地整治潛力(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提高生態價值等方面的幅度)為依據,但一段時間來,我國農用地整理項目的選擇側重于有效耕地增加、新增耕地投資及項目總投資等經濟數據,導致了部分整理項目整理后綜合效果欠佳,因此,深入開展農用地整理效益評價研究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本文以南充市高坪區喻家鄉、鄢家鄉、擦耳鎮、黃溪鄉4個農用地整理項目為例,在結合土地整理項目全面調查的基礎上,運用層次分析法,構建包含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景觀效益的土地整理綜合效益評價體系,以期為農用地整理效益評價的實踐工作提供有益探索。
研究區位于南充市高坪區的喻家鄉、鄢家鄉、擦耳鎮和黃溪鄉,四個鄉鎮地貌均屬丘陵地區,主要以中丘、低山為主,區內海拔高度250~520m。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在16.5℃左右,年降雨量保持在1025毫米左右。區內土壤主45~60cm。研究區各項目農用地整理情況詳見表1所示。

表1 南充市高坪區四鄉鎮土地整理項目綜合情況表
本研究構建了農用地整理效益的經濟、社會、生態和景觀四大指標,并在此基礎上,分別選取了經濟效益指標5個、社會效益指標5個、生態效益指標9個和景觀效益指標2個,農用地整理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見表2所示。

表2 農用地整理綜合效益評價指標
本研究采用層次分析法定權重,層次分析法(簡稱AHP法)是一種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多目標決策分析方法。適用于將決策者的經驗判斷給予量化,對目標(因素)結構復雜且缺乏必要數據的情況下更為適用。設m個決策指標的重量分別為w1,w2,…wm,若將它們兩兩比較重量,其比值可構成判斷矩陣A。

2.3.1 經濟、社會效益指標
本文經濟、社會數據主要來源于2013年南充市高坪區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成果、南充市高坪區縣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修編成果、南充市高坪區土地整治規劃(2011~2015)、南充市高坪區地形數據,南充市高坪區2006~2011年統計公報及年鑒以及南充市高坪區喻家鄉、鄢家鄉、擦耳鎮、黃溪鄉土地整理規劃設計。具體指標數據見表3所示。

表3 經濟、社會效益指標數據來源
2.3.2 生態效益指標
本文將農用地整理生態效益分為水土流失治理面積、耕地灌溉保證率、土地平整面積、氣候調節、氣體調節、水源涵養、土壤形成與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廢物處理9個方面,其中水土流失治理面積、耕地灌溉保證率、土地平整面積數據根據南充市高坪區喻家鄉、鄢家鄉、擦耳鎮、黃溪鄉土地整理規劃設計獲取,氣體調節、水源涵養、土壤形成與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廢物處理數據參考Costanza和謝高地等研究的部分成果,制定出耕地單位面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當量表(表4)。
2.3.3 景觀效益指標
(1)植被覆蓋指數。
采用特爾斐法,根據各類植被對大氣的貢獻,分別確定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權重,分別為林地0.40,耕地0.23,草地0.22,未利用地0.15。再運用歸一化法來計算植被覆蓋指數(Index of vegetation cover,簡稱Ivc),計算方法為:

表4 耕地單位面積生態服務價值 元/hm2
Ivc=Bveg×(0.23×耕地面積+0.40×林地面積+0.22×草地面積+0.15×未利用地面積)/區域面積
Bveg=100/B最大值
(2)生物豐度指數。
采用特爾斐法,根據各類植被對生物豐度的貢獻,經過專家打分確定各類型用地的分數權重分別為林地0.38,水域0.20、草地0.18、耕地0.11、建設用地0.08,未利用地0.05。用歸一化法來確定生物豐度指數(Index of bio-abundance,簡稱Iba)的計算方法為:
Iba=Bbio×(0.11×耕地面積+0.38×林地面積+0.18×草地面積+0.08×建設用地面積+0.20×水域面積+0.05×未利用地面積)/區域面積
Bbio=100/B最大值
本文根據層次分析法確定各指標的權重,由構造的標準成對矩陣計算出各因素的權重:經濟效益指標權重0.3442,社會效益指標權重0.2615,生態效益指標權重0.1987,景觀效益指標權重0.1955。比較矩陣經一致性檢驗符合一致性要求,最終得出各評價指標的權重(見表5)。

表5 指標權重
根據評價結果(表6),南充市高坪區喻家鄉土地整理項目、鄢家鄉土地整理項目、擦耳鎮土地整理項目和黃溪鄉土地整理項目土地整理綜合效益得分分別為0.4816、0.5096、0.4494和0.5062。表明鄢家鄉土地整理項目綜合整理最高,其次為黃溪鄉土地整理項目、喻家鄉土地整理項目,擦耳鎮土地整理項目綜合效益評價最差。參考相關研究成果土地整理綜合評價值在0~0.1的項目為較差項目,0.15~0.35為一般項目,0.35~0.50為較好項目,0.50以上為優良示范項目。據此本研究四個項目區中鄢家鄉土地整理項目和黃溪鄉土地整理項目為優良示范項目、喻家鄉土地整理項目和擦耳鎮土地整理項目為較好項目。根據評價結果,四個項目實施順序排序為鄢家鄉土地整理項目、黃溪鄉土地整理項目、喻家鄉土地整理項目和擦耳鎮土地整理項目。在優先擇優選擇項目實施時,可以優先考慮先實施綜合效益評價為優良示范項目的鄢家鄉土地整理項目和黃溪鄉土地整理項目。

表6 項目綜合效益得分
由四個項目分項評價得分可以看出這四個項目土地整理綜合效益首要得益于經濟效益,其中喻家鄉經濟效益尤其顯著,其次為擦耳鎮、鄢家鄉和黃溪鄉;社會效益評分中黃溪鄉得分最高,擦耳鎮相對最低;生態效益評分中鄢家鄉得分最高,其他三個項目差距微小;景觀效益評分鄢家鄉仍然得分最高,其次是黃溪鄉,擦耳鎮分數最低。鄢家鄉綜合效益排名第一,非經濟效益的均衡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項目選擇時優選這樣的項目符合農用地整理的內涵要求。

表7 項目分項得分
當前多數土地整理實踐偏重短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項目選擇也多考慮經濟效益因素;但隨著土地整理活動的不斷開展,我國農用地整理已經進入“增加耕地數量、提高耕地質量、促進新農村建設”的新階段,人們逐漸意識到持續推進土地整理工作需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三方面均衡協調發展,相應地對項目選擇的理論、方法需不斷完善。
本研究通過對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4個項目區土地整理綜合效益的差異分析,在保證項目經濟效益、耕地數量和質量提高基礎上,強化土地整理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協調發展,優選綜合效益最好的項目實施。實踐表明鄢家鄉土地整理項目和黃溪鄉土地整理項目綜合效益評價最優,在項目實施時可以優選實施;該評價方法可用來對丘陵地區土地整理綜合效益進行評價,并協助優選整理項目實施,該評價體系是針對丘陵地區確定的,能否適用于平原地區或山地地區的土地整理效益評價尚需商榷。
[1]Daily G.Nature'S Service:Societal Dependence on Natural Ecosystems[M].Washington D C:IslandPress,1997.
[2]謝高地,魯春霞,冷允法等.青藏高原生態資產的價值評估[J].自然資源學報,2003,18(2).
[3]毛文永.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概論[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3.
[4]錢迎春.生物多樣性進展研究[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
[5]李瑞敏.農業地質地球化學評價方法研究[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6.
[6]孫雁,付光輝,趙小敏等.農地整理項目后效益評價模式的構建[J].農業工程學報,200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