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丹
(遼寧省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015)
隨著圖書館事業的不斷發展,圖書館內刊的創辦逐漸得到重視,尤其是隨著全民閱讀活動的深入開展,以宣傳閱讀為主的內刊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筆者從2005年開始從事圖書館內刊編輯工作,其間經歷了3次刊物改版,從最初的《遼圖簡訊》到如今的《遼寧圖書館界》,該刊從內容到裝幀都經歷了一次飛躍,在編輯過程中也頗有感受,一點淺識拙見愿與廣大同行切磋。
2014年4月2日,中國圖書館界閱讀推廣類內刊內報專題座談會在江蘇省蘇州圖書館舉行,會上評出的東莞圖書館《易讀》、蘇州圖書館《今日閱讀》等10家刊物獲“2014中國圖書館閱讀推廣類十佳內刊內報”。筆者將這10種刊物進行了整理對比(見表1),發現這幾種刊物形式美、內容精,既有文藝范,又具學術性;刊期和開本也各有不同,滿足了不同讀者的需求,例如《易讀》是季刊,大32開;《爾雅》是雙月刊,小16開;有的刊物有電子版,在本館網站上就可瀏覽閱讀,例如蘇州圖書館在網站主頁上就有《今日閱讀》的鏈接,用PDF格式顯示,效果與印刷本一致,讀者閱讀十分方便,并兼具一定的安全性;還比如東南大學圖書館的《書樂園》集電子版(有聲)、網絡版和紙質版于一體,用文本格式顯示,可以復制粘貼。
2013年,《遼圖簡訊》與《遼寧圖書館工作》合刊出版,并更名為《遼寧圖書館界》,由遼寧省圖書館、遼寧省圖書館學會共同主辦,為16開本185255(mm),每月一期,每期40頁,每期刊印500份,設文化視點、圖苑采風、活動擷采、數字閱讀、黨群園地等十幾個欄目,以反映圖書館界最新的資訊動態和省內圖書館典型的服務案例為主要內容?!哆|寧圖書館界》發送至全國各省級圖書館、遼寧省文化廳、省內各市文化局、縣區圖書館及省內高校圖書館。
圖書館內刊不但能與外界實現信息交流,還能促進圖書館職工之間、部門之間、圖書館與讀者之間信息的交流與溝通,從而起到增強圖書館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例如《遼寧圖書館界》內設欄目“活動擷采”,目的在于將遼寧地區圖書館有特色、有規模的讀者活動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宣傳出去,將好的服務經驗、活動案例介紹給同行;相反,“圖苑采風”欄目則選取其他館的先進辦館理念、典型服務案例進行推廣,在行業間起到很好的交流借鑒作用。
一本專業期刊的成功,同時也是培養人才的過程,編輯部的任務之一是要倡導本專業同行來研究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同時促進工作的開展[1]。黨的十八大提出“加強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項目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效能”,這對圖書館既是很好的機遇也是挑戰。對圖書館人來說值得研究與探討的問題有很多。以遼寧省圖書館新館為例,新館開館在即,一流的硬件設施是否就代表一流的服務水平,先進的手段技術讀者是否能充分加以利用,對讀者進行培訓與指導就尤為重要,這些問題都亟待我們研究與探討。作為編輯可以將這些問題提出來,吸引大家發表觀點,對促進學科研究將起到很好的推進作用。

表1 2014年十佳內刊基本情況
編輯圖書館內刊,并系統地收集、保存,可以對研究圖書館某一區域、某一時期的發展歷程起到重要的作用[2]。2004年,在第三次全國圖書館評估定級工作中,當時的《遼圖簡訊》在評估材料的搜集與整理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哆|圖簡訊》1967年創刊,記錄了遼寧省圖書館每次重要變革、每一次重大事件,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因此為評估材料的翔實與完整提供了重要保障。
大多數圖書館內刊都設有讀者交流欄目,讀者可通過內刊這一平臺交流好的讀書方法,推薦自己喜愛的圖書及發表讀書心得等,進而起到宣傳推廣閱讀的作用。如海寧圖書館內刊《水仙閣》2014年第2期“讀書臺書話”欄目中的兩篇文章:《國朝杭郡詩輯》中顧志興的《海寧閨秀詩》、張建智的《靜處的月明:林徽因詩存及其它》,就是讀者的讀書心得,很有借鑒意義?!哆|寧圖書館界》在讀者互動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眾所周知,圖書館內部刊物不是公開發行的刊物,只用于內部交流,絕大多數內刊甚至沒有內刊號,即使在內刊上發表文章,評職稱也不作為業績,所以與公開發行類刊物相比,內刊面臨無人問津的狀況。筆者也曾問過業內同行,大多數人沒有讀過內刊,更別說投稿了。作為內刊編輯,時常陷入無稿可用的狀態,與發行刊物稿件“堆積如山”形成了鮮明對比,圖書館內刊要擺脫這種尷尬局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問題值得商榷。
任何一個刊物都有其宗旨,這是它的一面旗幟。《讀者》的辦刊宗旨即16個字:博采中外、薈萃精華、啟迪思想、開拓眼界[3];太倉市圖書館內刊《爾雅》作為基層圖書館面向全市居民的刊物,其宗旨是“爾閱讀,雅生活”,《爾雅》希望倡導“生活渴望閱讀,閱讀滋養生活”的理念,被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指定為“書香園地”期刊之一。《遼寧圖書館界》的前身《遼圖簡訊》于1967年創刊,它一直樸素、低調、安靜,就像一個守望者,記取遼寧省圖書館走過的歷史,記錄遼寧省圖書館的每一次變革、每一份成績。它伴隨著遼寧省圖書館一起成長,見證了從當初的篳路藍縷到如今的發展壯大。2013年,《遼圖簡訊》更名為《遼寧圖書館界》,進一步拓展外延,豐富內涵,目光不只聚焦遼寧省圖書館,而是面向全省圖書館界,為廣大圖書館工作者提供一個理論探討的平臺、學術交流的陣地、實踐經驗交流的園地。
但是,《遼寧圖書館界》記錄讀者活動內容偏多,在學術探討、與讀者互動方面尤顯不足。依筆者愚見,應該以刊物為平臺,拋磚引玉地為圖書館同仁提供一些思路與理論框架,如更新圖書館的辦館理念、探討新時期公共圖書館精神、如何提高服務效能、如何創建圖書館聯盟等,即使問題探討得不夠深入,研究還顯稚嫩,但只要能夠堅持下去,一定會推動遼寧圖書館事業的進一步發展,為建立完善的圖書館服務體系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也為圖書館工作者致力于學術研究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另外,《遼寧圖書館界》也應該關注基層圖書館,特別是縣區圖書館的發展。廣大基層圖書館工作者默默無聞地工作在第一線,無怨無悔地為圖書館事業添磚加瓦,有些縣區圖書館值得借鑒的經驗很完備,辦館的理念很先進,如果編輯不去挖掘,不去收集,基層工作者又沒有寫出來,不會去宣傳,那么這將會是非常遺憾的事情。作為編輯應該與基層工作者多交流,建立溝通渠道,如QQ群、微信群等,了解他們的想法,鼓勵他們把經驗進行總結,必要時,可以舉辦講座、培訓班等,讓他們能夠有的放矢,表達自己的想法,寫出符合刊物要求的文章。
縱觀“十佳內刊”,讀者不難發現,編輯單位都很注重刊物的設計。刊物的排版、裝幀、插圖都獨具匠心,從組稿到封面、從編排到圖標,都凝聚了編輯們的良苦用心,就連補白等微小之處都體現了編者對雜志的精雕細琢。
雖然設計方面的評價是見仁見智的事情,但是好的設計還是會讓讀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如果說思想是刊物的靈魂,那么設計就是靈魂的表現方式。一本刊物圖文并茂,在兼具可讀性的同時,又注重形式美才是完美的統一,正所謂內外兼修。比如《今日閱讀》在裝幀設計上采用豎體題名,封面選取了芭蕉樹下男孩、女孩讀書的畫面,在倡導悅讀的同時,宣傳了“全民閱讀”的理念;封底是一間風格可愛的小房子,寓意是“沒有書的房子是另一種貧窮”,這種大氣干凈的設計風格讓每一位讀者看到時都會稱贊“好漂亮啊”[4]。
《遼寧圖書館界》2013年改版后,編輯們在兼顧知識性、可讀性的同時,在設計上也頗費了一番心思。整本刊物主色調為淺米色,柔和又不失美觀,封面設計是一本打開的書,寓意“開卷有益”;內容或兩欄、或一欄排列,每篇文章篇名運用多種字體加以轉換,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讀者的審美疲勞,也給讀者以新意的感覺;插圖或選用活動照片,或選用與書籍有關的網絡圖片,使整本刊物圖文并茂,很吸引讀者眼球。
辦刊的根本目的是讓人來讀,沒有讀者的刊物就沒有辦下去的意義。由于內刊有其固定的讀者群,而且,就目前來看,各種類型的刊物越來越多,閱讀率卻不容樂觀,人文刊物都面臨著發行的困難,更不要說圖書館的內刊了?!哆|寧圖書館界》每期刊印500份,發送至全國各省級圖書館、遼寧省文化廳、省內各市文化局、縣區圖書館及省內高校圖書館。筆者曾經調查過,刊物不是被棄之如敝履,就是被束之高閣。筆者認為,一個刊物要想贏得讀者,提高刊物質量是必備條件。此外,強化刊物的宣傳工作也需要引起重視。第一,利用各種宣傳途徑,提高內刊的知名度。除了每期定向發送外,可以利用圖書館的網站,將每期要刊登的內容簡要的做以介紹,讓讀者能夠及時地了解出版動態;也可以在開展各類讀者活動的同時,免費向讀者贈送內刊,進行宣傳推廣;還可以利用圖書館內的宣傳海報,讓讀者認識內刊、了解內刊,并進一步閱讀內刊,也從另一個方面宣傳了圖書館;還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向讀者定期推送內刊信息,并與讀者互動,關注讀者的評論與回復。
當前,我們應該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在發行紙質內刊的同時,推出內刊的網絡版。其發布信息的時效性、儲藏空間的無限性、學術研討的互動性,與傳統的紙媒相比,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和發展前景。讀者只要點擊一個鏈接,就可以在線閱讀,方便了讀者,擴大了讀者群體,實現了實時閱讀;還可以與讀者進行實時溝通與交流,及時回復讀者的評論,加強編讀往來,既可以根據讀者需求來改進刊物,又可以獲得讀者的理解與支持。編讀交流能引起共鳴,這才是期刊創作的最佳狀態。只有引起讀者的廣泛關注與支持,期刊才會不斷發展壯大[1]。
圖書館內刊作為非正式出版物,在圖書館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已日益顯現出來,它已成為圖書館推薦優秀讀物、倡導閱讀的重要平臺,對于挖掘和推薦優秀館藏、充分發揮地方文獻的重要作用、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傳播和推廣閱讀方法、提高讀者的閱讀能力、建設學習型圖書館和培養學習型館員等,都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內刊編輯之路任重而道遠,如何在這一片小小天地演繹精彩,還需要編輯們不斷努力。
[1]程亞男.“內部”也能PK“公開”——內刊《深圖通訊》編輯方略摭談[J].深圖通訊,2008(1):2-6.
[2]何美煥.應重視和加強內刊資料的開發與利用[J].圖書館學刊,1997(2):52-53.
[3]張大偉.《讀者》辦刊宗旨、方針與歷程——《讀者》首任主編胡亞權訪談[J].國際新聞界,2007(4):56-58.
[4]張西園.蘇州圖書館編印之《今日閱讀》讀后[J].圖書與情報,2008(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