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麗
(北方民族大學圖書館,寧夏 銀川 750021)
特色數據庫是圖書館將能反映本館館藏特色或專業、學科特征的文獻信息資源,通過收集、分析、整理并按照一定的標準和規范數字化,來滿足特定用戶個性化需求的信息資源庫。2004年3月,中國圖書館學會舉辦了“數字化專題、專藏與特色數據庫建設研討班”,從此我國大部分圖書館都將特色數據庫建設正式列為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1]。特別是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評估指標》中,將“有無自建特色數據庫情況、數據庫正常維護更新”作為一項重要評估指標之后,我國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工作進入了迅速發展階段,特色數據庫建設的重要性被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
同時,為了倡導各高校圖書館自建特色數據庫,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管理中心(CALIS)專設了“全國高校專題特色數據庫”。自此我國各地區高校圖書館依托CALIS收集整理特色文獻資源,建立相關特色數據庫,取得了巨大成果。
寧夏位于我國古代陸路“絲綢之路”上,處于東西部交通貿易的重要通道,作為黃河流經的地區,這里有著古老悠久的黃河文明和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風情。歷史上黨項族就曾在這里建立盛極一時的西夏王朝。目前生活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有回族、維吾爾族、東鄉族、哈薩克族、撒拉族和保安族等信奉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也有信仰佛教、基督教、道教、天主教等其他宗教的少數民族和漢族。這些民族歷史悠久,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創造了獨特的民族文化,留下了大量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種地域文化賦予了寧夏地區高校圖書館獨特的文獻信息資源。為了進一步了解寧夏地區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現狀,筆者以寧夏地區高校圖書館為研究對象,通過訪問其圖書館主頁、引擎搜索、電話咨詢等方式,對該地區高校圖書館的特色數據庫建設進行調查研究,了解其建設現狀、建設特點、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等,為當地今后的特色數據庫建設提供參考。
根據教育部網站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名單”,寧夏地區現有本科院校7所,高職院校8所。其中中國礦業大學銀川學院、寧夏防沙治沙職業技術學院、寧夏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和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由于技術等原因沒有圖書館主頁,因此不在此次調研之中。各院校自建庫概況如表1。

表1 寧夏高校圖書館自建特色數據庫
寧夏兩所綜合性本科院校學科門類較為齊全。其中北方民族大學有文學、理學、工學、法學、歷史學、管理學、經濟學、藝術學8個學科門類;有中國少數民族史、計算數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計算機應用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購買中外文數據庫24種,自建庫3種。寧夏大學是寧夏回族自治區與教育部共建的綜合性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高校,有民族學、水利工程、草學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8個國家級特色專業,購買中外文數據庫17個,自建庫5個。寧夏唯一一所醫藥類本科院校即寧夏醫科大學也根據學科特色購買中文數據庫7個,外文數據庫8個,但是還未建設特色數據庫。寧夏師范學院是寧夏唯一的師范類本科院校,購買中文數據庫兩種,外文數據庫兩種,圖書館也根據學科特色收集有教師教育、固原歷史文化特色文獻信息資源,并進行專題庫建設,但僅限于紙質文獻,尚未將其數字化,很難實現信息共享。另外,寧夏兩所理工院校也購買了一種中文數據庫,同時通過CALIS寧夏中心共享所有數據庫,寧夏理工學院的教學資源和隨書光盤特色庫正在建設中,銀川能源學院還沒有開展這方面的工作。
除此之外,寧夏8所職業院校也在共享CALIS寧夏中心數據庫的基礎上,根據自身實力不同程度購買一到兩種數據庫。但是在特色庫建設方面均落后于其他院校,在筆者調查的所有職業院校中,除了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建設有隨書光盤外,其余職業學院都沒有開展特色庫建設。
通過寧夏地區高校圖書館特色庫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出寧夏地區高校圖書館特色庫建設正處于起步階段。寧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寧夏醫科大學、寧夏師范學院、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5所院校已經建設有特色庫,寧夏理工學院和寧夏職業技術學院特色庫也正在建設中。但其他職業院校、獨立院校還沒有開展這項工作。跟東部發達地區及全國水平相比,寧夏地區高校特色庫建設才剛剛起步,相對還比較落后。
高校圖書館作為文獻信息中心應擔負起保護和傳承民族特色文化的責任。寧夏地處我國西部,少數民族種類較多,民族特色突出,民族地方文獻也相對豐富且保存完整,為數據庫資料的收集提供了便利[2]。這一類數據庫基本反映了本地區歷史、文化或地方政治、經濟等相關內容。寧夏高校特色庫建設大都著眼于西夏文化和回族文化,如寧夏大學的寧夏生物制藥工程文獻數據庫、西夏文化數據庫、寧夏科技產出數據庫、西夏文化題錄數據庫等;北方民族大學也根據館藏特色將文獻資源數字化建立了回族學、西夏學、寧夏地方文獻數據庫。
信息參考數據庫就是為讀者提供參考、決策的數據庫或資源。在本次調查中寧夏大學圖書館建設有西北地區大學網站羅列數據庫資源列表,為了解西北地區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提供了參考??梢娫趯幭牡貐^,信息參考類數據庫已經嶄露頭角,但發展還有待規?;?。
與國內中東部地區相比,寧夏是一個欠發達地區,地區內各地市經濟發展不平衡,從而造成總體上各高校圖書館投入經費有限,各地市高校圖書館發展參差不齊;寧夏高校圖書館目前發展情況特別是自建數據庫狀況不容樂觀,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當中東部地區特色數據庫建設如火如荼時,寧夏地區還一片茫然,無從下手。在電子資源數據庫方面,也只有北方民族大學、寧夏大學、寧夏醫科大學有少數的外文資源數據庫;而部分職業技術學院竟然連一個中文數據庫都沒有。特色數據庫建設方面,在本次調查中僅有5所院校真正建有特色數據庫,占全區高校的1/3。相對于寧夏蘊藏的特色資源來說,特色庫數量偏少。
高校的教研成果反映了該校的科研能力,主要包括:①本校師生撰寫的學術著作、論文;②碩博生及本科生學位論文;③學校出版的學報等[3]。在此次調查中,除了北方民族大學正在建設碩士論文庫外,其余院校,如寧夏大學和寧夏醫科大學雖然科研能力較強,但反映本校教研成果的數據庫卻是一片空白。
特色學科專業的發展不僅是學校發展的基礎,還是體現學校辦學特色和學科優勢的關鍵,學科特色數據庫是指高校圖書館根據自身的館藏文獻資源優勢,結合本校教學科研的特點,圍繞學校重點特色學科建立的一種具有學科特色的數據庫。因此,建設學科特色數據庫成為眾多高校圖書館自建數據庫的主要內容。但在寧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固原師范學院這些已經建有特色數據庫的高校,均未以學校的學科特色為主題而建庫。寧夏大學和北方民族大學僅僅以寧夏地方文化或寧夏民族特色為主題進行建庫;而固原師范學院只是以簡單的視頻點播作為特色數據庫。其他專業特色明顯的職業院校也沒有建設學科特色數據庫。
由于寧夏地區各高校管理機制不同,又分別隸屬于不同的部門,各高校圖書館分別履行著管理部門規定的不同職能,沒有一個專門機構對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進行宏觀調控,這樣造成各成員館合作較難開展,即使在同一個城市也缺乏溝通[4]。據調查數據顯示,只有寧夏大學圖書館、寧夏醫科大學圖書館、北方民族大學圖書館合作購買了Springer LINK全文電子期刊、CNKI(中國知網)兩個電子數據庫。其他多數高校都程度不等地單獨購買了中國知網(CNKI)、方正、超星、維普、Springer LINK等中外文電子文獻。寧夏地區現在已經有3所高校開展了館藏特色體系建設,除寧夏師范學院圖書館建設了固原歷史文化特色和教師教育特色館藏體系外,寧夏大學圖書館和北方民族大學圖書館在數據庫建設中都是以西夏學、回族學為特色進行數據庫建設,造成人力、物力及信息資源的浪費。
特色數據庫的建設涉及眾多環節,如經費投入、高素質人才及技術力量等方面。寧夏地區各高校投入到圖書館的經費最多的是一年500萬,最少的學校對圖書館的年投入為0;而圖書館員年齡偏大、學歷較低,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嚴重匱乏;技術力量上超大規模內容數據的管理技術、多媒體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和媒體數字化技術落后[5]。由于受經費、人才、技術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寧夏絕大多數的高校圖書館還沒有開展特色數據庫建設。
在本次調查中,筆者了解到寧夏地區各高校圖書館都很愿意承擔建設特色數據庫的任務,也很積極努力地去完成,但缺乏較好的服務理念,總認為只要數據庫建成、只要擁有特色數據庫就萬事大吉了,對后期網絡服務平臺管理和服務水平不夠重視,使校外或其他高校用戶受IP地址限制無法訪問本校的特色數據庫資源,造成特色庫資源利用率較低,違背了CALIS建設項目服務于高校、服務于社會的初衷[6]。
數據庫建設標準規范化,是保障高質量數據庫建設的重要前提。雖然我國在2002年就發布了《數字資源加工標準規范與操作指南》,CALIS專題特色數據庫也選定了《我國數字圖書館標準規范建議》項目推薦使用的5個系列和11種規范格式及其著錄規則作為特色庫建設中的元數據規范格式和著錄規則[7],但從目前寧夏地區已經建成的特色數據庫來看,還需要大力加強自建數據庫的標準化工作,以保證特色數據庫的完整性、兼容性,從而實現網絡共享。
現代化的社會,單個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已無法滿足學校師生對文獻信息的需求。而特色數據庫建設也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單個部門建庫必然會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約。就目前寧夏各高校圖書館情況來看,尤其是部分高職院校圖書館,經費投入沒有保障,紙質資源數量積累嚴重不足,電子資源及數據庫建設方面處于空白。
2010年9月,經CALIS管理中心批準,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了“CALIS寧夏回族自治區文獻信息服務中心”。寧夏所有高校圖書館均加盟CALIS,成為CALIS成員館。因此寧夏各高校圖書館應依托CALIS走聯合建庫之路,實現資源、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優勢互補,加強合作單位之間的組織和協調,實現資源共享,共同受益。
在建特色數據庫之前,對寧夏各高校文獻資源進行摸底調研,掌握文獻資源數量、分布情況、載體形式等內容。在對服務對象、用戶需求信息進行調查分析的基礎上,以用戶反饋的信息指導數據庫建設,通過科學論證,統一規劃,選擇既有館藏特色又具有較高利用率和較大需求量的文獻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同時立足本校重點學科及精品課程,將學術價值和利用價值較高的文獻建設成為特色庫,以滿足本校教學科研的需要。
將特色庫建設形成制度,把聯合開發特色數據庫作為日常工作內容之一。設立特色庫專項基金,每年注入的基金只能用于特色庫的建設、更新、維護等[8]。目前,寧夏所有高校均未有特色庫建設專項資金,資金投入的隨意性很大,很難保證特色庫建設的持續性。
特色數據庫建設應有完善的質量評估體系,應成立專家評估小組,制定合理的評價指標,定期對特色數據庫元數據著錄、鏈接成功率、共享程度、維護更新程度、服務水平及利用率等方面進行評估。主要用來檢測特色數據庫是否達到“凝練特色、服務大眾、提升實用價值”的建庫目標。良好的評估體系有利于避免盲目建庫的行為,有利于建設高質量數據庫,有利于區域內實現資源共建共享[9]。
圖書館聯盟(Library Consortia)是圖書館之間為了實現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利益互惠,保障區域信息公平、公民文化權利的目的而組織起來的,受共同認可的圖書館聯合體[10]。有的由政府主辦,有的是自發組織。我國現有比較成功的高校圖書館聯盟主要有北京高校網絡圖書館、上海教育網絡圖書館、天津市高等院校數字化圖書館、浙江省濱江高教園區網絡圖書館、河北省高等學校數字圖書館、廣東省網絡圖書館等。實現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實現寧夏各高校之間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成立圖書館聯盟是一種最有效的途徑。
寧夏地區在1982年就成立了寧夏高校圖工委,2010年又成立了CALIS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心,這些年在圖工委和CALIS寧夏中心的幾屆領導機構和成員的努力下,開展了高校圖書館之間的文獻資源共建共享活動。CALIS寧夏回族自治區文獻信息中心借助寧夏高校圖工委已有的組織架構及合作基礎,為寧夏各高校圖書館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提供了管理和運行保障。可以說寧夏地區高校圖書館聯盟已有發展基礎。寧夏地區高??梢越梃b國內圖書館聯盟成功經驗,結合自身特點成立圖書館聯盟,共享各自特色文獻信息資源及網絡資源,通過取長補短、相互協作的方式進行特色資源的建設與開發。
[1]趙陽.廣東省公共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情況的調查研究[J].公共圖書館,2013(2):36-40.
[2]尹蘭.我國12所民族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現狀分析[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2(12):49-51.
[3]王嫚茹.東北地區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0(6):59-65.
[4]覃鳳蘭.廣東省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的調查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09(6):41-46.
[5]肖乃菲.西南地區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的現狀與分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9(1):45-48.
[6]黃敏,都平平.高校特色數據庫建設及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J].圖書館論壇,2012(5):83-86.
[7]冉小波.四川高校圖書館自建特色數據庫調查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09(10):40-44.
[8]馮小桓.南京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的調查分析[J].圖書館論壇,2013(2):152-155.
[9]張麗靜.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中存在的各種矛盾現象分析[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1(1):54-57.
[10]李安.國外幾種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模式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4(1):100-102.